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52008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包括锚垫板一、锚垫板二和多个预应力临时系杆,锚垫板一和锚垫板二分别预埋在转体拱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内,锚垫板一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一,锚垫板二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二,预应力临时系杆设置在转体拱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的预留孔内,预应力临时系杆的一端依次穿出锚垫板一和锚具一,预应力临时系杆的另一端依次穿出锚垫板二和锚具二,锚具一和预应力临时系杆之间设置有夹片一,锚具二和预应力临时系杆之间设置有夹片二。该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提高了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减小了施工难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约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上承式拱桥平转施工过程中,结构重量的大小是影响转体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转体结构临时力学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另外转体结构的体系平衡也是保证结构转体过程整体稳定性的关键。目前,上承式拱桥双悬臂水平转体施工方法是先在支架上完成主拱、拱上支墩及梁部施工,张拉梁部纵向预应力使其和主拱悬臂端纵向连续,通过形成的整体纵向约束达到转体过程中的平衡,水平转体到位后进行合龙施工。由于转体前需要完成拱上支墩及梁部施工,整个转体结构重量大,对转体施工动力装置要求较高,增加了施工难度;另外转体结构和拢前已经形成整体,其结构线型很难调整,因此结构成桥线形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该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提高了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减小了施工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垫板一、锚垫板二和多个预应力临时系杆,所述锚垫板一和锚垫板二分别预埋在转体拱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内,所述锚垫板一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一,所述锚垫板二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二,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设置在转体拱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的预留孔内,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的一端依次穿出锚垫板一和锚具一,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的另一端依次穿出锚垫板二和锚具二,所述锚具一和预应力临时系杆之间设置有夹片一,所述锚具二和预应力临时系杆之间设置有夹片二。上述的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一的外侧设置有压板一,所述压板一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三,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的一端穿过压板一和锚具三;所述锚具二的外侧设置有压板二,所述压板二的外侧设置有锚具四,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的另一端穿过压板一和锚具三;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和锚具三之间设置有夹片三,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和锚具四之间设置有夹片四。上述的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为预应力钢索。上述的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三和锚具四均为单孔锚具。上述的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一、夹片二、夹片三和夹片四均呈楔形。上述的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一和压板二的厚度均为6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技术通过设置锚垫板一、锚垫板二和多个预应力临时系杆,将预应力临时系杆设置在转体拱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的预留孔内,预应力临时系杆的一端通过锚垫板一和锚具一以及夹片一固定,预应力临时系杆的另一端通过锚垫板二和锚具二以及夹片二固定,对转体拱的纵向进行约束,提高了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 减小了施工难度,且利于结构线性的调整。3、本技术通过设置压板一和锚具三以及压板二和锚具四,是对锚垫板一和锚具一以及锚垫板二和锚具二的进一步加固,防止预应力临时系杆两端松脱,进一步提高了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4、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布设及操作简便且可操作性强,省时省力,投入成本低。5、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减小了施工难度,且利于调整结构的线性。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在转体拱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板一 ;2-锚具一 ;3-锚垫板一;4-拱顶现浇混凝土段; 5-预应力临时系杆;6-锚垫板二 ;7-锚具二;8-压板二;9-夹片一;10-锚具三;11-夹片三;12-夹片二;13-锚具四;14-夹片四;15-转体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上承式拱桥水平转体施工用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包括锚垫板一 3、锚垫板二 6和多个预应力临时系杆5,所述锚垫板一 3和锚垫板二 6 分别预埋在转体拱15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4内,所述锚垫板一 3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一 2,所述锚垫板二 6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二 7,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设置在转体拱15 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4的预留孔内,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的一端依次穿出锚垫板一 3和锚具一 2,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的另一端依次穿出锚垫板二 6和锚具二 7,所述锚具一 2和预应力临时系杆5之间设置有夹片一 9,所述锚具二 7和预应力临时系杆5之间设置有夹片二 12。通过设置锚垫板一 3、锚垫板二 6和多个预应力临时系杆5,将预应力临时系杆5设置在转体拱15双悬臂端部的拱顶现浇混凝土段4的预留孔内,预应力临时系杆5的一端通过锚垫板一 3和锚具一 2以及夹片一 9固定,预应力临时系杆5的另一端通过锚垫板二 6和锚具二 7以及夹片二 12固定,从而对转体拱15的纵向进行约束,提高了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有效的减小了施工难度,且利于结构线性的调整。结合图1、图2和图3,所述锚具一 2的外侧设置有压板一 1,所述压板一 1的外侧设置有锚具三10,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的一端穿过压板一 1和锚具三10 ;所述锚具二 7 的外侧设置有压板二 8,所述压板二 8的外侧设置有锚具四13,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的另一端穿过压板一 1和锚具三10 ;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和锚具三10之间设置有夹片三11, 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和锚具四13之间设置有夹片四14。通过设置压板一 1和锚具三10 以及压板二 8和锚具四13,是对锚垫板一 3和锚具一 2以及锚垫板二 6和锚具二 7的进一步加固,防止预应力临时系杆5两端松脱,进一步提高了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优选的做法是,所述预应力临时系杆5为预应力钢索。 所述锚具三10和锚具四13均为单孔锚具。所述夹片一 9、夹片二 12、夹片三11和夹片四 14均呈楔形。所述压板一 1和压板二 8的厚度均为60mm。实际使用中,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进行施工的步骤为采用支架法施工主拱、拱顶区混凝土现浇段(合龙段两侧)及拱上支墩;已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安装、张拉、锚固本技术所述的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形成转体双悬臂结构体系;进行水平转体施工;转体到位后,在双悬臂端部主拱下方搭设临时支墩,墩顶设置横向分配梁并通过设置在墩顶的千斤顶调整合龙段两侧主拱标高;进行拱上梁部施工, 张拉永久预应力临时系杆5并实现主拱合龙;成桥形成永久体系后,拆除回收预应力临时系杆5。使用本技术所述的双悬臂纵向约束装置,改变了传统的施工完拱上结构再行转体的方法,实现了主拱悬臂结构支架施工完毕后先行转体,转体到位后调整合龙段两侧标高,施工拱上梁部结构,主拱合龙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闵拥军胡文俊廖文华孙晓义郭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