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833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纺丝柜和高压电源,纺丝柜上方设有微量推进泵,纺丝柜上顶面留有开口,微量推进泵连接有注射器,注射器通过纺丝柜上顶面的开口伸入纺丝柜内部;纺丝柜内设有容杯,容杯位于注射器下方,容杯内装有接收溶液,纺丝柜内设有导电层,容杯压在导电层上方;注射器下方连接有金属针头,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正极导线与金属针头相连,高压电源的负极通过负极导线与导电层相连接。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装置简易,有望实现量产化。使用不同的纺丝材料可直接制备得到不同力学强度、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能的三维电纺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组织工程的原理是诱导和促进种子细胞在体外或体内的生长、迁移以及增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最终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器官或组织。但是在传统电纺纤维平面膜上体外培养的细胞缺乏向有利于形成具有解剖学形状的组织三维方向生长的能力,它们会自由地生长、迁移,形成一个二维的细胞层,而这种二维的细胞层并不能满足组织工程的需求。对于组织工程所必需的三维组织,需要将细胞种植在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支架上引导其生长,最终形成所需的三维组织结构。三维多孔结构的支架可以为细胞的附着、迁移和增殖提供理想的环境。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生长因子。支架材料是具有三维结构的框架,它起到模拟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使细胞能在这种三维结构上黏附、迁移、增殖,最终使组织得以重建。组织工程支架的形态和微观结构决定了重建的组织和器官的最终形状和结构。因此,支架是组织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HU Xudong, WANG Guanglin.Research Progress of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in Nerve 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纺丝柜(1)和高压电源(2),纺丝柜(1)上方设有微量推进泵(3),纺丝柜(1)上顶面留有开口,微量推进泵(3)连接有注射器(6),注射器(6)通过纺丝柜(1)上顶面的开口伸入纺丝柜(1)内部;纺丝柜(1)内设有容杯(4),容杯(4)位于注射器(6)下方,容杯(4)内装有接收溶液(5),纺丝柜(1)内设有导电层(10),容杯(4)压在导电层(10)上方;注射器(6)下方连接有金属针头(7),高压电源(2)的正极通过正极导线(8)与金属针头(7)相连,高压电源(2)的负极通过负极导线(9)与导电层(10)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种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纺丝柜(I)和高压电源(2),纺丝柜(I)上方设有微量推进泵(3 ),纺丝柜(I)上顶面留有开口,微量推进泵(3 )连接有注射器(6),注射器(6)通过纺丝柜(I)上顶面的开口伸入纺丝柜(I)内部;纺丝柜(I)内设有容杯(4),容杯(4)位于注射器(6)下方,容杯(4)内装有接收溶液(5),纺丝柜(I)内设有导电层(10),容杯(4)压在导电层(10)上方;注射器(6)下方连接有金属针头(7),高压电源(2)的正极通过正极导线(8)与金属针头(7)相连,高压电源(2)的负极通过负极导线(9)与导电层(10)相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6)的金属针头(7)与接收溶液(5)液面的距离为4cm~20Cm。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0)的导电材料为锡膜。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杯(4)的杯口直径大于15cm ;所述容杯(4)高度为5_15cm。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溶液(5)为乙醇、乙醚、甲醇、丙酮、水、二甲基甲酰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章启任卓卓靳林蒋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