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铜箔生产中的表面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8259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铜箔生产中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在铜箔面镀铜瘤体的处理工序,其中,所述在铜箔面镀铜瘤体的处理工序具体为:第一次粗化→第一次固化→第二次粗化→第二次固化。所述第一次粗化和第二次粗化的工艺条件均为:Cu2+浓度5-30g/l,H2SO4浓度40-60g/l,温度15-40℃,电流密度1300-2100A/m2。所述第一次固化和第二次固化的工艺条件均为:Cu2+浓度30-50g/l,H2SO4浓度40-60g/l,温度15-40℃,电流密度1500-1800A/m2。该工艺在表面处理过程中不使用含砷化合物,减少对员工、环境的污染,更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解铜箔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电解铜箔生产中的表面处理工艺,尤其是表面处理工艺中的粗化和固化工序。
技术介绍
表面处理是铜箔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对铜箔进行粗化层处理、耐热层处理及防氧化层处理等。其中,粗化层处理使铜箔与基材之间具有更强的结合力,它包括粗化和固化两个过程。传统的粗化层处理工艺为:第一次粗化一第二次粗化一第一次固化一第二次固化。由于毛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在电流作用下,毛面山峰上的镀铜速度很快,而谷底则不易镀铜。这样一方面山峰上镀的铜牙较高,使得铜箔在下游PCB行业使用时极易造成蚀刻不净即短路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山谷底部未进行有效的电镀,使得抗剥离强度不能达标。因此,通常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在粗化槽中加入0.1 — lg/L的五氧化二砷(AS2O5),这是因为AS2O5具有运输作用,可以将Cu2+送到谷底,使铜均匀的镀在铜箔表面上,起到均匀粗化的作用,从而提高抗剥离强度,其电镜照片如图1所示。但是,AS2O5属于有毒禁用物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AS2O5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工艺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铜箔生产中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在铜箔面镀铜瘤体的处理工序,其中,所述在铜箔面镀铜瘤体的处理工序具体为:第一次粗化→第一次固化→第二次粗化→第二次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铜箔生产中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在铜箔面镀铜瘤体的处理工序,其中,所述在铜箔面镀铜瘤体的处理工序具体为:第一次粗化一第一次固化一第二次粗化一第二次固化。2.按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铜箔生产中的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粗化和第二次粗化的工艺条件均为=Cu2+浓度5 — 30g/l,H2S04浓度4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群赵原森柴云高松段晓翼僧峰峰夏楠周赞雄张冰王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