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致诚专利>正文

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252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12
一种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其中棒(2)包括内管(21)、第一外管(22)和第二外管(23);其中棒(2)内还设置有拉簧(6)和第二拉线(81);自动开收装置的开伞弹簧(73)设置在内管(21)和第一外管(22)内,所述拉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外管(22)和第二外管(23)的顶部,第一外管(22)顶部固设有第一滑轮(27),第二拉线(81)一端固定在自动开收装置的子弹头(71)上,另一端绕经该第一滑轮(27)后与第二外管(23)的底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开收伞在收伞时,中棒的部分管体会同时折叠,中棒需要推入伞头的距离较短,收伞所需的力量也大大减少,使用者在日常的使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开收的多折伞。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自动开收的多折伞,它通过在中棒内腔设置开伞弹簧提供伸展中棒的动力,在伞骨上设置拉簧等结构提供伞骨收折的动力,一个可被固定在伞头内或被释放的子弹头以及两端分别与该子弹头和下巢连接的拉线可以拉动下巢上滑开伞或者释放下巢收伞。如公告号为CN282707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多折伞的自动开、收装置,通过按压伞头上的按钮就能实现开伞或收折伞骨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这种自动开收伞在收伞时只能是折叠伞骨,并不能折叠中棒,还需要使用者用力将中棒展开的各节管体压缩到位才能完全收伞,但因为中棒各节管体都伸展开来比较长,要完全压缩起来需要较大的力气才能完成,所以对于年老体弱者就感觉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收伞时除了收折伞骨还能折叠部分中棒管体的自动开收伞。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包括:安装有收伞骨弹簧的伞骨总成、中棒、伞头、固定在所述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的下巢、以及自动开收装置;所述自动开收装置包括:子弹头、一端连接该子弹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包括:安装有收伞骨弹簧(11)的伞骨总成(1)、中棒(2)、伞头(3)、固定在所述中棒(2)顶部的上巢(51)、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2)的下巢(52)以及自动开收装置;所述自动开收装置包括:子弹头(71)、一端连接该子弹头(71)另一端绕经上巢(51)和下巢(52)上设置的滑轮组后固定于上巢(51)的第一拉线(72)以及安装在中棒(2)内的开伞弹簧(73),所述中棒(2)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内管(21)、第一外管(22)和第二外管(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棒(2)内的拉簧(6)和第二拉线(81);所述开伞弹簧(73)设置在所述内管(21)和第一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包括:安装有收伞骨弹簧(11)的伞骨总成(I)、中棒(2)、伞头(3)、固定在所述中棒(2)顶部的上巢(51)、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2)的下巢(52)以及自动开收装置;所述自动开收装置包括:子弹头(71)、一端连接该子弹头(71)另一端绕经上巢(51)和下巢(52)上设置的滑轮组后固定于上巢(51)的第一拉线(72)以及安装在中棒(2)内的开伞弹簧(73),所述中棒(2)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内管(21)、第一外管(22)和第二外管(23);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棒(2 )内的拉簧(6 )和第二拉线(81);所述开伞弹簧(73 )设置在所述内管(21)和第一外管(22)内,所述拉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外管(22)和第二外管(23)的顶部,所述第一外管(22)顶部固设有第一滑轮(27),所述第二拉线(81) —端固定在所述子弹头(71)上,另一端绕经该第一滑轮(27)后与所述第二外管(23)的底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外管(23)外的第三外管(24)以及第三拉线(82),所述第二外管(23)顶部固设有第二滑轮(28 ),该第三拉线(82 ) —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外管(22 )顶部,另一端绕经该第二滑轮(28 )后与所述第三外管(24)的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便折叠的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管(23)的底部外固定套接有第一外管套(2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致诚
申请(专利权)人:黄致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