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致诚专利>正文

一种五折伞中棒及五折折叠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3180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提供了一种五折伞中棒及五折折叠伞,五折伞中棒包括内外滑动套接的五节管件,五节管件的管壁均有一条以上延伸整个管件长度方向的内凹面,内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比外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多一个以上,内层管件的外壁与外层管件的内壁之间,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由于具有内凹面的管件比普通的没有内凹面的圆形管件强度好,抗弯能力强,管件直径可做得更小,可缩小五折伞中棒的体积,降低重量,方便携带。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内层管件外壁与外层管件内壁不接触而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当管件之间相对滑动时,可使相邻的管件之间伸缩滑动更加圆滑顺畅,管件之间不易磨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五折伞中棒及五折折叠伞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五折伞中棒的管件的强度比较差,因此在制作加工中导致体积不易做小,携带不便。另外,为了避免各管之间产生偏扭现象,普通的五折伞中棒中的各管的横断面形状多数是多边形,由于管的多边形的棱角会加大管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因此管与管之间的衔接处容易磨损,导致开收伞比较费力,而且还降低了五折伞中棒的强度。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普通的五折伞中棒的强度比较差,体积不易做小,管与管间容易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折伞中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的五折伞中棒的强度比较差,体积不易做小,管与管间容易磨损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五折伞中棒,包括按顺序依次内外滑动套接的五节管件,所述五节管件的管壁均有一条以上延伸整个管件长度方向的内凹面,在滑动套接的相邻两管件中,内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比外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多一个以上,所述内层管件的外壁与外层管件的内壁之间,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内层管件外壁与外层管件内壁不接触而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优选的,在滑动套接的相邻两管件中,内层管件比外层管件多一个内凹面。优选的,当所述管件具有偶数个内凹面时,所述内凹面在管件上对称分布。套在最内层的管件的下端与伞把连接,套在最外层的管件的顶端通过上巢与伞骨总成连接以支撑伞布。所述管件为在圆管的基础上冲压出所述内凹面。所述管件为在多边形管的基础上冲压出所述内凹面。在滑动套接的相邻两管件中,套在外层的管件的内壁固装有铜套,固装铜套的第一固块具有第一卡柱和第一挡部;所述第一卡柱与设置在所述套在外层的管件上的第一开孔及设置在铜套上的第二开孔卡装在一起;相邻的套在内层的管件内固装有内塞,固装内塞的第二固块具有第二卡柱和第二挡部,所述第二卡柱通过设置在所述套在内层的管件上的第三开孔及设置在内塞上的第四开孔卡装在一起,所述内塞通过弹簧外接有珠子;所述第一挡部,用于当所述相邻的套在内层的管件在套在外层的管件内滑动拉伸到一定程度时阻挡所述第二挡部,所述套在外层的管件上设置有第五开孔,当所述第二挡部被第一挡部阻挡后,所述珠子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从第五开孔中弹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五折折叠伞,所述五折折叠伞包括上述的五折伞中棒。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具有内凹面的管件比普通的没有内凹面的圆形管件的强度好,抗弯能力强,因此其管件的直径可以做得更小,从而可缩小五折伞中棒的体积,降低重量,方便携带。由于在内层管件的外壁与外层管件的内壁之间,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内层管件外壁与外层管件内壁不接触而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因此当管件之间相对滑动时,可使相邻的管件之间伸缩滑动更加圆滑顺畅,管件之间不易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立体结构示例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管件的第一个示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管件的第二个示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管件的第三个示例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管件的第四个示例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管件的第五个示例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管件的第六个示例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截面示例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部分分解示例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部分剖面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五折伞中棒的部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施方案如下一种五折伞中棒,包括按顺序依次内外滑动套接的五节管件,所述五节管件的管壁均有一条以上延伸整个管件长度方向的内凹面,在滑动套接的相邻两管件中,内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比外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多一个以上,所述内层管件的外壁与外层管件的内壁之间,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内层管件外壁与外层管件内壁不接触而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五折伞中棒,包括按顺序依次内外滑动套接的五节管件1、2、3、16、17,五节管件1、2、3、16、17的管壁均有一条以上延伸整个管件长度方向的内凹面,在滑动套接的相邻两管件中,内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比外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多一个以上,所述内层管件的外壁与外层管件的内壁之间,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内层管件外壁与外层管件内壁不接触而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如图1所示的管件17比管件16多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面,管件16比管件3多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面,管件3比管件2多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面,管件2比管件1多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面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套在内层的管件比相邻的套在内层的管件如管件2比管件1多具有的内凹面13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限制本技术。例如,当套在最外层的管件1如图2所示具有一个内凹面13时,管件 2则可具有如图3所示的两个内凹面13,管件2也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三个内凹面13, 管件2也可以具有如图5所示的四个内凹面13,管件2也可以具有如图6所示的五个内凹面13,管件2也可以具有如图7所示的六个内凹面13,只要比管件1多即可。在此不一一穷举。同理,其他两个相连的管件中,套在内层的管件比相邻的套在外层的管件多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面。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在滑动套接的相邻两管件中,内层管件比外层管件多一个内凹面。从而可使结构更加紧凑,抗弯能力更强。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内凹面的管件比普通的没有内凹面的圆形管件的强度好,抗弯能力强,因此其管件的直径可以做得更小,从而可缩小五折伞中棒的体积,降低重量,方便携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在内层管件的外壁与外层管件的内壁之间,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内层管件外壁与外层管件内壁不接触而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因此当管件之间相对滑动时,可使相邻的管件之间伸缩滑动更加圆滑顺畅,管件之间不易磨损。举例说明如下假如管件1、2、3、16、17分别采用图3、图4、图6、图6和图7所示的结构,套接后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可见,管件1和管件2之间、管件2与管件3之间、管件3和管件16之间,管件16和管件17之间,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形成了空腔14,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形成的空腔,当管件之间相对滑动时,可使相邻的管件之间伸缩滑动更加圆滑顺畅,管件之间不易磨损,通过机械匹配则提高了五折伞中棒的强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械匹配是指接触部分在机械结构上吻合并能相对滑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管件具有偶数个内凹面时,所述内凹面在管件上对称分布。当偶数个的内凹面在管件上对称分布时,在应用中不但受力比较均勻,而且容易加工制作,容易组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套在最内层的管件17的尾端与伞把连接,套在最外层的管件1的顶端通过上巢与伞骨总成连接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折伞中棒,包括按顺序依次内外滑动套接的五节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五节管件的管壁均有一条以上延伸整个管件长度方向的内凹面,在滑动套接的相邻两管件中,内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比外层管件的内凹面的数量多一个以上,所述内层管件的外壁与外层管件的内壁之间,仅在多余的内凹面处内层管件外壁与外层管件内壁不接触而形成空腔,其余位置均机械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致诚
申请(专利权)人:黄致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