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溢河专利>正文

自动折叠伞弹力增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8014 阅读:1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8:05
自动折叠伞弹力增强结构,涉及到自动折叠伞技术领域,解决现有伞中棒的弹力效果差的技术不足,包括有由内管、中管和外管依次套接构成的伞中棒,在伞中棒内设有主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内还设有弹力增强弹簧,弹力增强弹簧通过一截转接套管与主弹簧顶端加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管内增加一段与主弹簧顶部连接的转接套管,通过转接套管的转接,还可再增加弹力增强弹簧,加强了伞中棒的整体弹力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自动折叠伞
,具体涉及到自动折叠伞的伞中棒的结构改进方面。
技术介绍
自动折叠伞的伞中棒弹伸是依靠伞中棒内的主弹簧完成,主弹簧尺寸受到内管空间限制,弹力效果差。具体来说主弹簧的外径受到内管内径限制,为了保证子弹头(拉绳卡接头)能正常移动,主弹簧的丝径也受到子弹头尺寸的限制,由于伞中棒收缩后的空间有限,主弹簧的圈数也就受到限制,如专利号为ZL 201120128523的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伞中棒的弹力效果差的技术不足,而提出的两种自动折叠伞弹力增强结构。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折叠伞弹力增强结构,包括有由内管、中管和外管依次套接构成的伞中棒,在伞中棒内设有主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内还设有弹力增强弹簧,弹力增强弹簧通过一截转接套管与主弹簧顶端加长连接。所述的转接套管的顶端设有向内收拢的内沿,转接套管套接在主弹簧的顶端上,内沿与主弹簧顶端配合阻挡连接;转接套管的底端设有外翻的外沿,弹力增强弹簧套接在转接套管上,外沿与弹力增强弹簧底端配合阻挡连接;弹力增强弹簧外径与外管的内壁间隙配合,内径与转接套管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的转接套管的外沿与中管的顶端之间设有外管提前弹升弹簧,中棒提前弹升弹簧的弹力小于弹力增强弹簧的弹力。所述的转接套管的外沿上设有一个供外管提前弹升弹簧的顶端拧入的缺口。所述的外管内设有底端插入在主弹簧内的拉绳套管。所述的转接套管的顶端设有向外翻的外沿,主弹簧的顶端套接在转接套管上,夕卜沿与主弹簧顶端配合阻挡连接;转接套管的底端设有向内收拢的内沿,转接套管套接在弹力增强弹簧底端上,内沿与弹力增强弹簧底端配合阻挡连接;弹力增强弹簧外径与转接套管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的中管顶部设有一个封堵主弹簧顶端的中塞,中塞与转接套管间设有副弹簧,副弹簧内径与外管内壁间隙配合,副弹簧的顶端套接在转接套管上,与外沿配合阻挡连接,外沿与外管内壁间隙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外管内增加一段与主弹簧顶部连接的转接套管,通过转接套管的转接,还可再增加弹力增强弹簧,加强了伞中棒的整体弹力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完全收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开伞收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伞面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在设有中棒提前弹升弹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伞面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开伞收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I参照图I、图2和图3中所示,本技术除了包含有与现有结构相同伞中棒和主弹簧4,伞中棒也即是由内管I、中管2和外管3依次套接构成,应用过程中在内管I下端设有下塞11,外管3顶端设有上塞31,在伞中棒内除了设有主弹簧4之外,还设有拉绳5及拉绳套管6,拉绳5连接有卡接头51 ;拉绳套管6顶端固定在上塞31上,底端置于中管2内。本技术在外管3内还设有转接套管7和弹力增强弹簧8 ;本技术的实现自动收开伞工作原理仍与传统结构原理相同,如图I中所示,完全收伞状态时外管3下端收回手柄内锁定;如图2中所示,当第一次按下手柄上的按钮之后,外管3被释放弹伸,拉绳5的仍被锁定卡接头51,拉绳5的作用下下巢被向上拉开伞;如图3中所示,当再次按下手柄上的按钮之后,卡接头51被释放,在伞骨上的收伞弹簧作用下伞面收拢。本技术主要改进点主要是在所述的外管3内还设有弹力增强弹簧8,弹力增强弹簧8通过一截转接套管7与主弹簧4顶端加长连接,也即是以组合的方式增加了整体弹簧的长度。转接套管7的顶端设有向内收拢的内沿71,转接套管7的底端设有外翻的外沿72,转接套管7套接在主弹簧4的顶端上,内沿71与主弹簧4顶端配合阻挡连接,阻止主弹簧4从转接套管7中向上弹出,内沿71与拉绳套管6外壁间隙配合,也即是主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顶于内沿71和下塞11上;外沿72与外管3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的弹力增强弹簧8底端套接在转接套管7上,外沿72与弹力增强弹簧8底端配合阻挡连接,也即是弹力增强弹簧8的设于转接套管7的外沿72与上塞31之间,弹力增强弹簧8外径与外管3的内壁间隙配合,内径与转接套管7外壁间隙配合。参照图5中所示,为了在实现在按下按钮进行开伞时,外管3比中管2先从手柄中弹出,在转接套管7的外沿72与中管2的顶端之间设有外管提前弹升弹簧9,中棒提前弹升弹簧9的弹力小于弹力增强弹簧8的弹力。弹力增强弹簧8的弹力减去外管提前弹升弹簧9的弹力再加主弹簧4的弹力即为本技术伞中棒的总弹力。为了中棒提前弹升弹簧9与转接套管7连接的稳定性,在转接套管7的外沿72上设有一个供外管提前弹升弹簧9的顶端拧入的缺口,外管提前弹升弹簧9顶端从缺口中旋转拧入一到两圈为优选连接方式。实施例2参照图5图6中所示,基于上述的结构原理,转接套管V相对于将实施例I中的转接套管倒置,采用底端设有向内收拢的内沿71’,转接套管7’的顶端设有外翻外沿72’,主弹簧4的顶部套于转接套管7’上,主弹簧4的顶端顶于外沿72’位置,内沿71’与拉绳套管6外壁间隙配合;而弹力增强弹簧8套接在拉绳套管6上,弹力增强弹簧8的顶端顶于上塞31位置,弹力增强弹簧8的底端顶于内沿71’位置。转接套管7’的长度小于拉绳套管6,不论伞中棒处于伸出或收回状态时,转接套管V最好都能保持套在拉绳套管6上,保证伞中棒能障碍地顺利回收。本技术伞中棒不仅适用于实施例I中的单根拉绳5的伞中棒,同样适于本实施中的双拉绳5的伞中棒。实施例3参照图7中所示,所述的中管2顶部设有一个封堵主弹簧4顶端的中塞21,中塞 21与转接套管7’间设有副弹簧10,副弹簧10内径与外管3内壁间隙配合,副弹簧10的顶端套接在转接套管7’上,与外沿72’配合阻挡连接,外沿72’与外管3内壁间隙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折叠伞弹力增强结构,包括有由内管、中管和外管依次套接构成的伞中棒,在伞中棒内设有主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内还设有弹力增强弹簧,弹力增强弹簧通过一截转接套管与主弹簧顶端加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折叠伞弹力增强结构,包括有由内管、中管和外管依次套接构成的伞中棒,在伞中棒内设有主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内还设有弹力增强弹簧,弹力增强弹簧通过一截转接套管与主弹簧顶端加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折叠伞弹力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套管的顶端设有向内收拢的内沿,转接套管套接在主弹簧的顶 端上,内沿与主弹簧顶端配合阻挡连接;转接套管的底端设有外翻的外沿,弹力增强弹簧套接在转接套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溢河施炯煜
申请(专利权)人:谢溢河施炯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