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单螺杆挤压系统,包括螺杆、螺筒和料斗,螺筒内部安装有螺杆,螺杆与螺筒均呈三段式,螺杆第一段分为匀化段、压缩段和送料段,螺杆纹路密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疏松;第二段为渐变段,螺杆的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一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杆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大;第三段为喂料段,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二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筒沿水平线前端为出料口,螺筒外部形状与内部镂空形状均与螺杆整体形状相匹配,料斗安装在螺筒外部顶端,在传统的基础上使螺筒大幅度增加了内径,并提高了螺杆纹路的深度和宽度,避免松散原料的架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颗粒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单螺杆挤压系统。
技术介绍
单螺杆挤出机无论作为塑化造粒机械还是成型加工机械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单螺杆挤出机有了很大的发展。单螺杆挤出机发展的主要标志在于其关键零件一螺杆的发展。近几年以来,人们对螺杆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至今已有近百种螺杆,常见的有分离型、剪切型、屏障型、分流型与波状型等。从单螺杆发展来看,尽管近年来单螺杆挤出机已较为完善,但随着高分子材料和塑料制品不断的发展,技术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闻。目前,一般的螺杆挤出机只适用于较大表观密度原料的加工,比如粒料、粉料或破碎料,但对于表观密度很小,呈蓬松状态的片状或薄膜状粉碎料一般不适用,加工时不但生产效率极低,而且耗费电能高,作业现场不易保持清洁。低表观密度的蓬松状片状或薄膜状碎料在挤出造粒、挤出管材(包括管件)等作业时,由于其低表观密度而且呈蓬松状的特点,下料很困难。传统的挤出机在作业时,不但需要人工不断的干预操作,产生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会产生下料困难,潮湿水汽不易排出、易架空、压力不够,塑化不好、产量与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低表观密度的蓬松状片状或薄膜处理难度大及效率低下的实质性缺陷与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更好的一种单螺杆挤压系统,增加下料段的长度,加深下料段螺槽深度与宽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单螺杆挤压系统,包括螺杆、螺筒和料斗,其特征在于,螺筒内部安装有螺杆,螺杆与螺筒均呈三段式,螺杆第一段分为匀化段、压缩段和送料段,螺杆纹路密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疏松;第二段为渐变段,螺杆的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一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杆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大,螺纹由窄逐渐变宽,由浅逐渐变深;第三段为喂料段,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二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筒沿水平线前端为出料口,螺筒外部形状与内部镂空形状均与螺杆整体形状相匹配,即第一段为直筒状,纵剖面为矩形,第二段螺筒随第二段螺杆做相应内径的大幅度扩大,螺筒纵剖面呈梯形状,从前端至后端螺筒的横截面逐渐变大,第三段螺筒与第三段螺杆的横截面相适应,纵剖面为高度大于第一段螺筒纵剖面高度的矩形,料斗安装在螺筒外部顶端,与螺筒垂直,料斗正下方为第三段螺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筒外部形状由与螺杆整体形状相匹配替换为螺筒外部形状呈直筒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筒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呈可拆卸式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杆第一段是双阶排气式螺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筒外部、双阶排气式螺杆的排气段正上方设置有排气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螺杆挤压系统,设置了渐变段与喂料段,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传统挤出机在加工低表观密度蓬松片状或薄膜状原料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螺纹增加了深度与宽度,使挤出机呈现饱和式喂料,原料架空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新型挤出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新型挤出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新型挤出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加设有排气口的新型挤出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单螺杆挤压系统,包括螺杆、螺筒2和料斗3,其特征在于,螺筒内部安装有螺杆,螺杆与螺筒均呈三段式,螺杆第一段11分为匀化段101、压缩段102和送料段103,螺杆纹路密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疏松;第二段12为渐变段,螺杆的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一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杆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大,螺纹由窄逐渐变宽,由浅逐渐变深;第三段13为喂料段,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二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筒沿水平线前端为出料口,螺筒2外部形状与内部镂空形状均与螺杆整体形状相匹配,即第一段为直筒状,纵剖面为矩形,第二段螺筒随第二段螺杆12做相应内径的大幅度扩大,螺筒纵剖面呈梯形状,从前端至后端螺筒的横截面逐渐变大,第三段螺筒与第三段螺杆13的横截面相适应,纵剖面为高度大于第一段螺筒纵剖面高度的矩形,料斗3安装在螺筒2外部顶端,与螺筒2垂直,料斗3正下方为第三段螺杆13。如图1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筒2外部形状由与螺杆整体形状相匹配替换为螺筒2外部形状呈直筒状。如图3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筒2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呈可拆卸式连接。如图4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杆第一段11是双阶排气式螺杆,设置有排气段14和第二阶螺杆15,所述排气段14与螺杆第一段11之间呈可拆卸式连接,螺纹紧密,第二阶螺杆15位于排气段14前端,第二阶螺杆15的结构与螺杆第一段11结构相同,即分为匀化段104、压缩段105和送料段106,螺杆纹路密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疏松。如图4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筒2外部、双阶排气式螺杆的排气段14正上方设置有排气孔。工作时,将本技术一种单螺杆挤压系统装在传统挤出机设备上,从料斗3将原料倒入,开动电机,原料从第三段螺杆喂料段13开始运动,由于螺纹呈渐变状向第一段螺杆11的匀化段101过渡,螺筒2内部空间也逐步缩小,原料在螺筒2内逐渐缩紧,在进入压缩段102之前就得到一定的压缩,且附着在螺杆上,最终在第一段螺杆11的匀化段101完成匀化,从螺筒2的最前端出料口排出最终产品,在此过程中,水汽等气体也能在进入高温塑化段之前就逐步排除,实施效果十分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螺杆挤压系统,包括螺杆、螺筒和料斗,其特征在于,螺筒内部安装有螺杆,螺杆与螺筒均呈三段式,螺杆第一段分为匀化段、压缩段和送料段,螺杆纹路密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疏松;第二段为渐变段,螺杆的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一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杆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大,螺纹由窄逐渐变宽,由浅逐渐变深;第三段为喂料段,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二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筒沿水平线前端为出料口,螺筒外部形状与内部镂空形状均与螺杆整体形状相匹配,即第一段为直筒状,纵剖面为矩形,第二段螺筒随第二段螺杆做相应内径的大幅度扩大,螺筒纵剖面呈梯形状,从前端至后端螺筒的横截面逐渐变大,第三段螺筒与第三段螺杆的横截面相适应,纵剖面为高度大于第一段螺筒纵剖面高度的矩形,料斗安装在螺筒外部顶端,与螺筒垂直,料斗正下方为第三段螺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螺杆挤压系统,包括螺杆、螺筒和料斗,其特征在于,螺筒内部安装有螺杆,螺杆与螺筒均呈三段式,螺杆第一段分为匀化段、压缩段和送料段,螺杆纹路密度自前端至后端逐渐疏松;第二段为渐变段,螺杆的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一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杆从前端至后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大,螺纹由窄逐渐变宽,由浅逐渐变深;第三段为喂料段,前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均与第二段螺杆的后端横截面大小与螺纹相吻合;螺筒沿水平线前端为出料口,螺筒外部形状与内部镂空形状均与螺杆整体形状相匹配,即第一段为直筒状,纵剖面为矩形,第二段螺筒随第二段螺杆做相应内径的大幅度扩大,螺筒纵剖面呈梯形状,从前端至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功,
申请(专利权)人:刘立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