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散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012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领域,一种电池组散热机构,包括电池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极片室,所述外壳的两端设有通风口,所述极片室内设有散热腔体,所述散热腔体的截面为扁圆形结构,两端为圆弧形,散热腔体位于外壳的中部,所述散热腔体的端口相对的外壳上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形成的冷气流在散热腔体的内流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组散热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电池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极化的存在,电池或多或少地会放出热量,使电池的温度升高。尤其在电池大电流放电时,放出的热量急剧增大,导致电池温度升的更高。电池温度升高后,会影响电池的性能,使电池的性能出现恶化。有时甚至会带来安全方面的事故。所以,对于大电流使用的电池,散热功能是必须考虑的,简单的散热方式是通过电池组合的金属壳体散热,但是在电池组合内部离壳体近的电池散热效率高,远离电池壳体的电池出现热量蓄积,使电池组合内部热量不均衡,由于电池单体在电池组合空间位置不同,所处的热环境也不同造成单体功能及性能差异,继而影响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在内部通过油性介质或其它不导电的液体介质散热,利用散热介质内部循环来实现散热,但是这种方式导致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目前电池容器散热困难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散热机构。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种电池组散热机构,包括电池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极片室,所述外壳的两端设有通风口,所述极片室内设有散热腔体,所述散热腔体的截面为扁圆形结构,两端为圆弧形,散热腔体位于外壳的中部,所述散热腔体的端口相对的外壳上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形成的冷气流在散热腔体的内流通。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腔体和外壳采用同样材料制作,选用金属或者塑料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截面为长方形或扁圆形。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截面积为圆形或矩形。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有散热腔体的电池机构,空心结构就形成了散热通道,其中通过的气流可以方便地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增强了电池的散热能力,避免电池高温的产生;同时,电池中心的温度降低后,电池中心和外壳的温度差异就会减小,这样,整个电池温度就更均匀一致;由于电池散热腔体是扁圆形,在电池装配时,卷绕的电池极片就有一定的弧度,避免了直接弯折,就改善了极片断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不,一种电池组散热机构,包括电池外壳I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极片室2,外壳I优选截面为长方形或扁圆形,所述外壳I的两端设有通风口,通风口截面积优选为圆形或矩形,所述极片室2内设有散热腔体3,所述散热腔体3的截面为扁圆形结构,两端为圆弧形,散热腔体3位于外壳I的中部,所述散热腔体3的端口相对的外壳上设有风扇4,所述风扇4形成的冷气流在散热腔体3的内流通。所述散热腔体3和外壳I采用同样材料制作,优选金属或者塑料材料。本技术极片在极片室2中,绕散热腔体3缠绕成电池芯,这个过程中极片不会有小角度弯折,不易断裂。散热腔体3形成了散热通道,可以通过气体的自然流动或强制通风,使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散发出去。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极片室,所述外壳的两端设有通风口,所述极片室内设有散热腔体,所述散热腔体的截面为扁圆形结构,两端为圆弧形,散热腔体位于外壳的中部,所述散热腔体的端口相对的外壳上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形成的冷气流在散热腔体的内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极片室,所述外壳的两端设有通风口,所述极片室内设有散热腔体,所述散热腔体的截面为扁圆形结构,两端为圆弧形,散热腔体位于外壳的中部,所述散热腔体的端口相对的外壳上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形成的冷气流在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占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