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排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971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32
一种软性排线,包括复数条导线及包覆该些导线的绝缘层,该些导线包括复数条第一、第二导线,每条第一导线具有一弯折部,其中软性排线包括前端连接部及后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导线自前端连接部延伸至第一连接部,第二导线自前端连接部延伸至第二连接部,第一导线的前端位于前端连接部上且形成第一前接点,第一导线的后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上且形成第一后接点,弯折部使第一前接点及第一后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复数第一前接点的间距是不等于复数第一后接点的间距。(*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软性排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改变排线外形、满足一对二讯号传递需求以及两端具有不同间距的接点以同时对应不同系统规格的软性排线。
技术介绍
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 FFC)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与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是与电连接器搭配使用,以将讯号由一端传递至另外一端,达到讯号传递的目的。一般来说,软性排线的本体是呈长条形结构,其在设置于电子产品中时,需要配合产品内部空间的设计以及绕过其它电子零组件,故本体必须要有一些折迭固定的结构设计,以使软性排线的长条形本体可以做一些弯折或折迭的变形,如此软性排线的本体才可以顺利地组装于电子产品内部。如图1所示,即为一种现今软性排线I弯折固定的作法,其是利用绝缘胶带10将软性排线I的弯折部12、重迭部14及夹角部16以环绕的方式固定,如此不但使得软性排线I可以配合产品内部的空间设计,也可使得软性排线I两端的接点18位于不同的直线方向上,藉以利于与设于不同方向位置的连接器搭接。然而,传统软性排线虽然可以利用上述绝缘胶带10环绕固定的作法来改变软性排线长条状的外形,但是容易造成厚度增加、不利于自动化生产与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的问题。此外,传统软性排线的讯号传送仅能由一端传递至另一端以达到一对一讯号传递的目的,故无法将接收来的讯号同时传递给二个不同的电子装置,因此不能满足客户的一对二的讯号传递的需求。再者,当传统软性排线两端所连接的系统为不同规格时,就必须使用转接的技术来克服这个问题,例如在软性排线一端加装软性电路板来调整接点的间距,或是利用银浆将接点延伸并调整间距等等方式,但是前述的方法都会有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并不符合市场需求与客户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传统软性排线利用绝缘胶带环绕固定软性排线的弯折部、重迭部及夹角部的作法会造成厚度增加、不利于自动化生产与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的问题,且传统软性排线无法轻易使其两端形成具有不同间距的接点,同时也不能满足客户的一对二的讯号传递需求。本技术所提供的软性排线,其是在复数条导线于合线热压于绝缘层的制程中就直接将导线弯折,如此使得弯折的导线被包覆于绝缘层中,以达到改变排线外形的目的。此夕卜,弯折的导线还可使得排线两端形成具有不同间距的接点,同时也可满足客户的一对二的讯号传递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包括:复数条导线,该些导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该些导线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及复数条第二导线,每条该第一导线具有至少一弯折部;及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包覆该些导线以形成该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前端连接部及一后端连接部,该后端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导线自该前端连接部延伸至该第一连接部,该些第二导线自该前端连接部延伸至该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导线的前端位于该前端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一前接点,该些第一导线的后端延伸至该第一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一后接点,该弯折部使该第一前接点及该第一后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且该些第一前接点的间距不等于该些第一后接点的间距。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些第二导线的前端位于该前端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二前接点,该些第二导线的后端延伸至该第二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二后接点,该些第二前接点的间距是等于该些第二后接点的间距。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每条该第二导线具有另一弯折部,该另一弯折部使该第二前接点及该第二后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些第二导线的前端位于该前端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二前接点,该些第二导线的后端延伸至该第二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二后接点,每条该第二导线具有另一弯折部,该另一弯折部使该第二前接点及该第二后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且该些第二前接点的间距是不等于该些第二后接点的间距。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每条该第一导线具有一第一线段及一第二线段,该弯折部位于该第一线段及该第二线段之间,且该第一线段及该第二线段位于不同直线上,该第一线段的线宽是等于该第二线段的线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弯折部、该第一线段与该第二线段之间是形成一夹角,该夹角是大于O度且小于180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每条该第一导线的前后两端分别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该第一前接点及该第一后接点,该第一前接点及该第一后接点的宽度是大于该第一线段及该第二线段的线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前端连接部的宽度是不等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的总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该绝缘层是包括一上绝缘层及一下绝缘层,该上绝缘层及该下绝缘层是上下包覆该导线,于该前端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下侧分别设有一补强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性排线,其中每一条该导线是为一铜线,且该铜线的截面是为圆形或椭圆形。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软性排线的外形改变不会造成厚度增加,且直接于合线热压的制程中实施,故有利于自动化大量生产,因此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软性排线弯折固定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软性排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软性排线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的软性排线隐藏上绝缘层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软性排线的立体示意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I软性排线10绝缘胶带12弯折部14重迭部16夹角部18 接点2软性排线21前端连接部 22后端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 222第二连接部3金属导线 31第一导线311第一前接点 312第一后接点313第一线段 314第二线段315弯折部32第二导线321第二前接点 322第二后接点325另一弯折部4绝缘层41下绝缘层42上绝缘层5补强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软性排线2包含复数条金属导线3及包覆于该些金属导线3的一绝缘层4,其中绝缘层4包括下绝缘层41及设置于下绝缘层41上的上绝缘层42,该上绝缘层42与下绝缘层41是上下包覆该金属导线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在图4中故意将上绝缘层42隐藏而只留下绝缘层41于立体示意图中。复数条金属导线3位于上绝缘层42与下绝缘层41之间并且排列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复数条金属导线3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31及复数条第二导线32,此软性排线2包括一前端连接部21及一后端连接部22,其中后端连接部22包括一第一连接部221及一第二连接部222,亦即此软性排线2是具有一对二的讯号传递效果,而非传统排线只能产生一对一的讯号传递,然不限于此,本技术亦可形成一对多的讯号传递。该第一导线31是自前端连接部21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21,该第二导线32是自前端连接部21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22,该第一、第二导线31、32的前端是位于前端连接部21上且外露于绝缘层4以分别形成复数第一、第二前接点311、321,该第一、第二导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性排线,包括:复数条导线,该些导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该些导线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及复数条第二导线,每条该第一导线具有至少一弯折部;及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包覆该些导线以形成该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前端连接部及一后端连接部,该后端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导线自该前端连接部延伸至该第一连接部,该些第二导线自该前端连接部延伸至该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导线的前端位于该前端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一前接点,该些第一导线的后端延伸至该第一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一后接点,该弯折部使该第一前接点及该第一后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且该些第一前接点的间距不等于该些第一后接点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性排线,包括:复数条导线,该些导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该些导线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及复数条第二导线,每条该第一导线具有至少一弯折部;及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包覆该些导线以形成该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前端连接部及一后端连接部,该后端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导线自该前端连接部延伸至该第一连接部,该些第二导线自该前端连接部延伸至该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导线的前端位于该前端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一前接点,该些第一导线的后端延伸至该第一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一后接点,该弯折部使该第一前接点及该第一后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且该些第一前接点的间距不等于该些第一后接点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导线的前端位于该前端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二前接点,该些第二导线的后端延伸至该第二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二后接点,该些第二前接点的间距是等于该些第二后接点的间距。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每条该第二导线具有另一弯折部,该另一弯折部使该第二前接点及该第二后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导线的前端位于该前端连接部上且外露于该绝缘层以形成复数第二前接点,该些第二导线的后端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豪林贤昌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