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5368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石灰消化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它包括搅笼叶片本体,此搅笼叶片本体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固定连接,此耐磨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耐磨板形状与搅笼叶片本体的上半部形状相一致,耐磨板的厚度为8-12mm。耐磨板材质为高铬铸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叶片上加上高铬铸铁的耐磨板以后,减轻了叶片本体的磨损,节约了备件费,保障了物料输送的顺畅,提高了生石灰消化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生石灰的消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石灰消化器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
技术介绍
生石灰料属于高温、粘稠、具有碱性的物料,叶片本体在生石灰搅拌消化过程中,磨损快,寿命短,消化效果波动大,运行到后期起不到消化作用。而且备件更换频繁,工人劳动强度增加.解体检查,叶片磨损部位都在搅笼前端,前端虽有耐磨层,但是很薄。15天磨损加剧,30天左右内圆直径剩300mm,不能满足物料输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延长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本体使用寿命,确保搅笼下料顺畅,生石灰在消化器中消化完全,节约备件费用,满足生产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包括搅笼叶片本体,此搅笼叶片本体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固定连接,此耐磨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的耐磨板形状与所述的搅笼叶片本体的上半部形状相一致,所述的耐磨板的厚度为8-12 mm。所述的耐磨板材质为高铬铸铁。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在原有叶片上加上高铬铸铁的耐磨板以后,减轻了叶片本体的磨损,节约了备件费,保障了物料输送的顺畅,提高了生石灰消化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生石灰的消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生石灰消化的工作环境更加环保,烧结矿的产质量得到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明显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包括搅笼叶片本体3,此搅笼叶片本体3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I固定连接,此耐磨板I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2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原有的搅笼叶片使用一段时间后,经过解体检查,叶片磨损部位都在搅笼前端,叶片顶部虽然有耐磨材料,但是只是在前端面积很小,耐磨层磨损掉后,搅笼叶片本体开始加剧磨损,最终导致叶片直径缩小,造成消化器输送能力下降,所以设计增加耐磨板1,将叶片前端1/2处全部覆盖,用螺栓2将耐磨板与叶片固定,此时磨损部位由原来的叶片本体改为耐磨板,所述的耐磨板形状与所述的搅笼叶片本体的上半部形状相一致,所述的耐磨板的厚度为8-12 mm。所述的耐磨板材质为高铬铸铁。增加了设备运行周期,确保下料通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石灰消化器的组合式搅笼叶片,包括搅笼叶片本体,此搅笼叶片本体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固定连接,此耐磨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石灰消化器的组合式搅笼叶片,包括搅笼叶片本体,此搅笼叶片本体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固定连接,此耐磨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斌张江宁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