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524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给水除氧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水混管、蒸汽管,蒸汽管设置蒸汽喷嘴,蒸汽管设置为两路分布为一次蒸汽管和二次蒸汽管,一次蒸汽管设置在水混管下方,二次蒸汽管延伸到水箱的底部,一次蒸汽管的蒸汽喷嘴和旋膜管一一对应,蒸汽喷嘴和旋膜管对应处的蒸汽管和水混管设置在一个腔室内,腔室内的水混管形成混合水室,腔室内的蒸汽管形成蒸汽室,水混管和蒸汽管之间形成水膜裙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有益效果在于合理的排气系统,使得排汽更少,从而节约了蒸汽,合理的二次蒸汽分流装置,更能将电厂或化工厂的各种汽体得到利用,从而达到更好的除氧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给水除氧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
技术介绍
国内外大型电站和工业锅炉为防止氧的腐蚀,锅炉给水必须经过除氧器进行除氧处理,目前,此种除氧器有多种形式,如:立式单塔、立式多塔、卧塔、无塔等几种,有塔除氧器都存在形体大,占空间大,高度高,管路和系统复杂,制作成本高,抗震性差,单台出力小,寿命短,滑压运行范围小,负荷变化范围小,噪音大,出水含氧量高,运行费用高,双容器结构,应力集中比较明显明显等缺点,针对以上缺点,我公司在2004年已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塔旋膜除氧器,专利号为:ZL 2004 2 0073781.9,经过这几年的使用来看,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母支管形式的的蒸汽喷嘴和一体化的旋膜管安装困难,尺寸偏差难以控制,旋膜管与蒸汽喷嘴上下中心难以找正。并且二次蒸汽喷嘴设置为多跟从蒸汽管伸出的支管,一直延伸到水箱的底部,这样由于蒸汽下行的距离比较大,所以力度就会降低,并且喷嘴是处于一个高度,这样蒸汽加热时,水箱里的水就会形成层流,加热不均匀。现有技术中的除氧器排气系统简单,不能随时将析出氧和不凝结气体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一次、二次蒸汽分流装置完全分开,对二次蒸汽分流装置进行合理设置,并且排气系统和蒸汽分流装置都设置比较合理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本技术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水混管、蒸汽管,蒸汽管设置蒸汽喷嘴,蒸汽管设置为两路分布为一次蒸汽管和二次蒸汽管,一次蒸汽管设置在水混管下方,二次蒸汽管延伸到水箱的底部,二次蒸汽管在水箱底部横向向两侧延伸,一次蒸汽管的蒸汽喷嘴和旋膜管一一对应,蒸汽喷嘴和旋膜管对应处的蒸汽管和水混管设置在一个腔室内,腔室内的水混管形成混合水室,腔室内的蒸汽管形成蒸汽室,水混管和蒸汽管之间形成水膜裙室。优化地,一次蒸汽管的一次蒸汽喷嘴和旋膜管至少设置两组。优化地,腔室下侧设置出水口。优化地,二次蒸汽喷嘴呈螺旋型排列在二次蒸汽管壁上。二次蒸汽喷嘴上设置喷管。优化地,水箱内设置排气系统,排气系统设置为长度略小于水箱的长度的横向管,出口端伸出水箱,横向管的上端均匀设置蒸汽入口。优化地,水箱底面设置和底面垂直的折流板。折流板至少设置一个。折流板设置三个,均匀设置在水箱底面。优化地,水箱底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防旋装置,防旋装置设置为两条以上的中心交叉的条状物。本技术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的蒸汽管设置为两路分布为一次蒸汽管和二次蒸汽管,一次蒸汽管设置在水混管下方,二次蒸汽管延伸到水箱的底部,二次蒸汽管在水箱底部横向向两侧延伸,这样可以首先对进入的水进行预热,然后再进行充分加热,这样加热效果比较好,蒸汽压力也不会因为蒸汽管比较长,压力降低。本技术方案一次蒸汽管的蒸汽喷嘴和旋膜管一一对应,蒸汽喷嘴和旋膜管对应处的蒸汽管和水混管设置在一个腔室内,腔室内的水混管形成混合水室,腔室内的蒸汽管形成蒸汽室,水混管和蒸汽管之间形成水膜裙室,因为将需要一一对应的蒸汽管和水混管的部分,在安装前就进行了处理,将这部分设置在一个腔室内,不但减少了安装时的校准工序,而且在腔室内还可以对进入水箱内的水提前进行预热。本技术方案一次蒸汽管的一次蒸汽喷嘴和旋膜管至少设置两组,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流入的水箱预热得更加充分。本技术方案腔室下侧设置出水口,这样预热后的水可以从腔室内直接流出到水箱内。本技术方案二次蒸汽喷嘴呈螺旋型排列在二次蒸汽管壁上。二次蒸汽喷嘴上设置喷管,这种排列方式不但可以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均匀加热,并且蒸汽还可以底部起到扰流作用,避免了水箱内的加热过程中的层流现象,加热更均匀,加热时间缩短,循环更快,换热效果更好。本技术方案水箱内设置排气系统,排气系统设置为长度略小于水箱的长度的横向管,出口端伸出水箱,横向管的上端均匀设置蒸汽入口,这样析出的氧气和不凝结气体随时都可以从排气系统的上端进入排气管,然后通过排气管的出口端排出水箱,有效地提高了气体的排出效率,并且结构也比较简单。本技术方案水箱底面设置和底面垂直的折流板。折流板至少设置一个。折流板设置三个,均匀设置在水箱底面,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层流现象,在水箱内形成紊流,从而实现了均匀加热。本技术方案水箱底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设置防旋装置,防旋装置设置为两条以上的中心交叉的条状物,这样水箱内的水在流出的时候,不会发生涡流,可以平稳地流出,不会产生涡流负压现象。本技术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包括水箱,水箱内部布置合理的排气系统,一体式的旋膜管、腔室、出水口和一次蒸汽喷嘴等组合成一个传热、传质最重要的一次除氧组(含混合水室、水膜裙室、一次蒸汽室),一二次蒸汽分流装置完全分开,对二次蒸汽分流装置的多孔管上的小孔规格及角度进行合理布置,水箱内部设置合理的折流板,入口水混管,高加疏水装置,给水再循环装置,防旋装置,出水装置。需要进行除氧的水经各接管进入入口水混管进行混合后再进入混合水室,流经多个旋膜管,形成旋转膜,在水膜裙室中,与蒸汽喷嘴喷射出的蒸汽完成最重要的预热过程,后经过下水管流到水箱,再从水箱的一端流到出水装置的另一端,经过二次蒸汽加热装置和折流板完成二次除氧加热,从而完成锅炉给水的完整除氧,并达到最佳效果。本技术无塔多管旋膜+蒸汽喷嘴式除氧器,其有益效果在于制造过程中,在确保工艺的情况下,更容易、简单、准确地得到组装,在物力和财力上都得到了一定的节约;合理的排气系统,使得排汽更少,从而节约了蒸汽,达到了设备更环保节约;合理的二次蒸汽分流装置,更能将电厂或化工厂的各种汽体得到利用,更进一步使设备达到更具有环保型;合理的折流板使得水流不会形成层流,从而达到更好的除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的结构示意图。1-水箱、2-蒸汽入口、3-二次蒸汽管、4-一次蒸汽管、5-水混管、6-出水口、7-旋膜管、8-混合水室、9-出口端、10-—次蒸汽喷嘴、11-蒸汽室、12-水膜裙室、13-喷管、14-折流板、15-排气系统、16-防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包括水箱1,水箱I内设置水混管5、蒸汽管,蒸汽管设置蒸汽喷嘴,蒸汽管设置为两路分布为一次蒸汽管4和二次蒸汽管3,一次蒸汽管4设置在水混管5下方,二次蒸汽管3延伸到水箱I的底部,二次蒸汽管3在水箱I底部横向向两侧延伸,二次蒸汽喷嘴呈螺旋形排列在二次蒸汽管3周围,一次蒸汽管4的一次蒸汽喷嘴10和旋膜管7 —一对应,一次蒸汽喷嘴10和旋膜管7对应处的蒸汽管和水混管设置在一个腔室内,腔室内的水混管5形成混合水室8,腔室内的蒸汽管形成蒸汽室11,水混管5和蒸汽管之间形成水膜裙室12。一次蒸汽管4的一次蒸汽喷嘴10和旋膜管7至少设置两组。腔室下侧设置出水口 6。二次蒸汽喷嘴呈螺旋型排列在二次蒸汽管3壁上。二次蒸汽喷嘴上设置喷管13。水箱I内设置排气系统15,排气系统15设置为长度略小于水箱I的长度的横向管,出口端9伸出水箱1,横向管的上端均匀设置蒸汽入口2。水箱I底面设置和底面垂直的折流板14。折流板14设置三个,均匀设置在水箱I底面。水箱I底部设置出口,出口设置防旋装置16,防旋装置16设置为两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水混管、蒸汽管,蒸汽管设置蒸汽喷嘴,其特征在于,蒸汽管设置为两路分布为一次蒸汽管和二次蒸汽管,一次蒸汽管设置在水混管下方,二次蒸汽管延伸到水箱的底部,二次蒸汽管在水箱底部横向向两侧延伸,一次蒸汽管的蒸汽喷嘴和旋膜管一一对应,蒸汽喷嘴和旋膜管对应处的蒸汽管和水混管设置在一个腔室内,腔室内的水混管形成混合水室,腔室内的蒸汽管形成蒸汽室,水混管和蒸汽管之间形成水膜裙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水混管、蒸汽管,蒸汽管设置蒸汽喷嘴,其特征在于,蒸汽管设置为两路分布为一次蒸汽管和二次蒸汽管,一次蒸汽管设置在水混管下方,二次蒸汽管延伸到水箱的底部,二次蒸汽管在水箱底部横向向两侧延伸,一次蒸汽管的蒸汽喷嘴和旋膜管一一对应,蒸汽喷嘴和旋膜管对应处的蒸汽管和水混管设置在一个腔室内,腔室内的水混管形成混合水室,腔室内的蒸汽管形成蒸汽室,水混管和蒸汽管之间形成水膜裙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特征在于,一次蒸汽管的一次蒸汽喷嘴和旋膜管至少设置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特征在于,腔室下侧设置出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示的新型无塔多管旋膜除氧器,其特征在于,二次蒸汽喷嘴呈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光欧雍若欧玉海杜同玉万克顺王艳芳欧峰李沂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畅隆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