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氨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65221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气泡罐、回收储罐、循环泵和第二冷凝器。液氨回收时,氨蒸汽经过第一冷凝器冷凝为液体,送入气泡罐缓冲后进入回收储罐内,与水混合得到低浓度的氨水,再经过循环泵回流,第二冷凝器冷凝,与氨蒸气进气管内的氨蒸气混合,重复此循环过程,直至液氨浓度达到标准,开启回收储罐出料管上的出料阀,放出液氨参与反应,实现液氨的重复利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氨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中,未参与反应的氨常随着蒸汽排出,若是直接释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一般的处理为,将氨蒸气直接通入水中,但是,这样会消耗大量的水,且液氨浓度不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回收蒸汽中的氨,提高液氨回收浓度,实现液氨的重复利用,提供一种液氨回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I)、气泡罐(2)、回收储罐(3)、循环泵(4)和第二冷凝器(5),所述的第一冷凝器(I)上端连接一氨蒸气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上开有一支路管道,第一冷凝器(I)下端通过管道连通气泡罐(2)上端,所述的气泡罐(2)下端连有一管道,并伸入回收储罐(3)内,所述的回收储罐(3)上端设有补水管道,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门,回收储罐(3)底部设有一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所述的支路管道连通在出料管上,位于出料阀的上端,支路管道中间还依次设有循环泵(4 )和第二冷凝器(5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液氨回收时,氨蒸汽经过冷凝器冷凝为液体,送入气泡罐缓冲后进入回收储罐内,与水混合得到低浓度的氨水,再经过循环泵回流,冷凝器冷凝,与氨蒸气进气管内的氨蒸气混合,重复此循环过程,直至液氨浓度达到标准,开启回收储罐出料管上的出料阀,放出液氨参与反应,实现液氨的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氨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可知,包括第一冷凝器1、气泡罐2、回收储罐3、循环泵4和第二冷凝器5。所述的第一冷凝器I上端连接一氨蒸气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上开有一支路管道,第一冷凝器I下端通过管道连通气泡罐2上端,所述的气泡罐2下端连有一管道,并伸入回收储罐3内,所述的回收储罐3上端设有补水管道,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门,回收储罐3底部设有一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所述的支路管道连通在出料管上,位于出料阀的上端,支路管道中间还依次设有循环泵4和第二冷凝器5。液氨回收时,氨蒸汽经过第一冷凝器I冷凝为液体,送入气泡罐2缓冲后进入回收储罐3内与水混合得到低浓度的氨水,再经过循环泵4回流,第二冷凝器5冷凝,与氨蒸气进气管内的氨蒸气混合,重复此循环过程,直至液氨浓度达到标准,开启回收储罐3出料管上的出料阀,放出液氨参与反应,实现液氨的重复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1)、气泡罐(2)、回收储罐(3)、循环泵(4)和第二冷凝器(5),所述的第一冷凝器(1)上端连接一氨蒸气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上开有一支路管道,第一冷凝器(1)下端通过管道连通气泡罐(2)上端,所述的气泡罐(2)下端连有一管道,并伸入回收储罐(3)内,所述的回收储罐(3)上端设有补水管道,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门,回收储罐(3)底部设有一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所述的支路管道连通在出料管上,位于出料阀的上端,支路管道中间还依次设有循环泵(4)和第二冷凝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凝器(I)、气泡罐(2)、回收储罐(3)、循环泵(4)和第二冷凝器(5),所述的第一冷凝器(I)上端连接一氨蒸气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上开有一支路管道,第一冷凝器(I)下端通过管道连通气泡罐(2)上端,所述的气泡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刚雍成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祥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