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极管的切筋分散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286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极管的切筋分散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从上至下布置的卸料板和限位板,限位板的底面凹槽内具有上刀座,卸料板、限位板和上刀座通过紧固件固连;下模包括下刀座,下刀座的顶面形成用于放置待切筋三极管的容置槽,切筋分散模还具有带动上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上模与下模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下移使限位板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相接触时,上刀座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85mm。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切筋分散膜,可使上刀座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85mm,可以保证三极管的散热片在切筋后无压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极管的用于切底筋及管头的切筋分散模。
技术介绍
切好中筋的产品要放入切筋分散模内准备切底筋及管头,切好的三极管将被装进管条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经过切筋分散模的(切好的)三极管的散热片的背面有轻微压伤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会压伤三极管的散热片的切筋分散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极管的切筋分散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从上至下布置的卸料板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面凹槽内具有上刀座,卸料板、限位板和上刀座通过紧固件固连;所述下模包括下刀座,下刀座的顶面形成用于放置待切筋三极管的容置槽,所述切筋分散模还具有带动上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上模与下模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下移使限位板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相接触时,上刀座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 85mm。其中,所述卸料板与限位板之间具有一 O. 05mm厚的钢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技术的切筋分散膜,可使上刀座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 85mm,可以保证三极管的散热片在切筋后无压伤。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三极管的切筋分散模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三极管的切筋分散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从上至下布置的卸料板4和限位板3,限位板3的底面凹槽内具有上刀座1,卸料板4、限位板3和上刀座I通过紧固件固连;下模包括下刀座2,下刀座2的顶面形成用于放置待切筋三极管5的容置槽,切筋分散模还具有带动上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上模与下模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下移使限位板3的底面与下刀座2的顶面相接触时,上刀座I的底面与下刀座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 85mm。为了实现该距离,可在卸料板与限位板之间增设一 O. 05mm厚的钢片6。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技术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极管的切筋分散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从上至下布置的卸料板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面凹槽内具有上刀座,卸料板、限位板和上刀座通过紧固件固连;所述下模包括下刀座,下刀座的顶面形成用于放置待切筋三极管的容置槽,所述切筋分散模还具有带动上模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上模与下模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驱动机构带动上模下移使限位板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相接触时,上刀座的底面与下刀座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4.8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极管的切筋分散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从上至下布置的卸料板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面凹槽内具有上刀座,卸料板、限位板和上刀座通过紧固件固连;所述下模包括下刀座,下刀座的顶面形成用于放置待切筋三极管的容置槽,所述切筋分散模还具有带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天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