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电动车辆的集成的逆变电路/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图1是三相桥逆变器和三相电机的基本组合形成的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电路10的电路示意图。图1中的电路10包括三相桥逆变器12(包括一个DC总线输入电容器Ci)、电池14和三相电机16。逆变器由6个晶体管(构成3对开关)形成Q1与Q2,Q3和Q4,以及Q5和Q6,每对开关与位于其中心的相应的相位节点(18a,18b,18c)形成一个开关极(switching pole)。每个相(相A、相B、相C)将功率由逆变器12提供给电机16并且耦合至对应的相位节点。图2、3、4显示了三个本领域已知的现有的无变压器的集成驱动-充电方案在的。对于这些方案中的每一个,起点为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和如图1所示的三相电机的耦合组合。在每个方案中,电机的类型可能为感应电机、无刷永磁电机或者同步磁阻电机。在每个方案中,充电期间使用具有升压模式(boost-mode)作用的开关模式功率转换。电机绕组作为感应电路兀件使用。因此,对于这些方案中的每一个,输入充电电压的峰值肯定小于电池电压。图2是使用二极管电桥的集成充电电路20的电路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9 US 12/826,6111.集成电机驱动及电池充电装置,包括: 电池; 具有N个独立电机绕组的电动电机,每个电机绕组具有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 具有M个极的接触器,每个极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 2N极桥式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具有2N个开关极和一个电容器,每个开关极和电容器与电池并联; 用于控制每个开关极状态的PWM控制电路, 其中每个电机绕组的每个桥臂耦合至相应逆变器开关极的相位节点,至少两个电机绕组桥臂耦合至接触器极的相应第一侧,电源/功率耗散器耦合至接触器极的相应第二侧,以及电容器耦合在每对接触器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耦合至接触器极第二侧的EMI滤波器/充电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M= 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M< N。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EMI滤波器/充电端口配置为耦合至DC电源/功率耗散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EMI滤波器/充电端口配置为耦合至AC电源/功率耗散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电感器耦合在每个接触器极第二侧和电源/功率耗散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耦合至接触器极第二侧的EMI滤波器/充电端口。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M= N。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M< N。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EMI滤波器/充电端口配置为耦合至DC电源/功率耗散器。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EMI滤波器/充电端口配置为耦合至AC电源/功率耗散器。13.集成电机驱动及电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