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999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7:27
一种压接端子(10),其包含导体压接部(12),该导体压接部(12)具有由底板(13)和一对导体压接片(14、14)形成的U形状的截面,该一对导体压接片被设置成在该底板(13)的两侧上延伸并且被压接以包裹布置在该底板(13)的内表面(13a)上的电线(W)的导体(Wa)。该导体压接部(12)被压接且被连接到该导体(Wa),并且具有由具有相同形状的圆筒形凹部组成的齿状物(16)。这些齿状物(16)位于在该导体压接部(12)的内表面(13a、14a)中所假定的且在该导体(Wa)的纵向方向上斜交的格子(21、22、23)的各个格点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与电线相连接的压接端子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与电线相连接的压接端子,已知在图1中图示的压接端子(例如,参见专利文件I)。该压接端子110设置有:电连接部111,其可与匹配端子(未示出)电气连接;导体压接部112,其具有大致U形状的横截面并且被压接且被连接到通过将电线W的多根导线Wc扭绞在一起而形成的导体(芯线);以及涂层压接部115,其被固定到电线W的涂层部Wb。导体压接部112的内表面112a具有沿与导体Wa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三个凹槽形状的齿状物118。当将电线W的导体Wa压接到压接端子110的导体压接部112时,导体Wa的导线Wc在变形的同时被推入到凹槽形状的齿状物118中,并且在此时,作为齿状物118的边缘的齿状物边缘117致使导体Wa的导线Wc的表面上的氧化膜破损以产生新形成的表面,并且因此将该新形成的表面和压接端子110的导体压接部112牢固地附着到彼此,因而实现了电连接。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JP2009-245695A (图1)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以上常规的压接端子110中,当将电线的导体压接到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时,变化(va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04 JP 2010-1751701.一种压接端子,包括导体压接部,该导体压接部具有由底板和一对导体压接片形成的U形状的横截面;所述一对导体压接片被设置成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上延伸,并且被压接以包裹布置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的电线的导体, 其中,所述导体压接部被压接且被连接到所述导体,并且该导体压接部包括齿状物;这些齿状物位于在所述导体压接部的内表面中所假定的格子的各个格点处,并且所述格子在所述导体的纵向方向上斜交;所述齿状物由具有相同形状的圆筒形凹部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所述格子的第一对角线被定位成沿着所述导体的所述纵向方向, 所述格子的第二对角线被定位成垂直于所述导体的所述纵向方向,以及 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所述格子的第一对角线被定位成沿着所述导体的所述纵向方向, 所述格子的第二对角线被定位成垂直于所述导体的所述纵向方向,以及 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沼雅则竹村幸祐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