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980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能够制造具有止水性、且能够安装于电缆组件的插入孔小的筐体的电缆组件。电缆组件1的制造方法具备:捆束多条电缆10的捆扎工序P1;在捆束的多条电缆10的外周面上利用插入成型设置一对密封盖30的成形工序P2;将多条电缆10的密封盖30之间的部分插通于具有伸缩性的防水管20的插通工序P3;将上述防水管20的两端以水密的方式套盖各个上述密封盖30的套盖工序P4;以及将连接器50连接于上述多条电缆10的两端的连接工序P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能够制造如下电缆组件的,该电缆组件具有止水性、且能够在电缆组件的插入孔小的筐体上安装。
技术介绍
对于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小型电子设备,有显示器部分与操作部分独立、并且能够通过铰链进行折叠的设备。对于像这样的小型电子设备的显示器部分和操作部分之间的电连接,有使用如下电缆组件的情况,即,该电缆组件中,捆束多条极细的同轴电缆,且通过连接器使各同轴电缆的两端部一体化。这种情况下,电缆组件从设置操作部分的筐体内通过铰链内而在设置显示器的筐体内配线。然而,近年来,对于小型电子设备,有需要防水性的情况。因此,在上述的小型电子设备中,在设置操作部分的筐体和电缆组件之间需要止水性,以及在设置显示屏的筐体和电缆组件之间需要止水性。在下述专利文件I所述的电缆组件中,捆束的多条电缆穿过防水管以及筒状的密封盖的贯通孔。然后,防水管的端部以水密的方式套盖于上述密封盖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进一步,在该密封盖的外周面的其他部分上安装有O型圈。然后,各个电缆在插入设置于筐体的插入孔的状态下,将安装有O型圈的密封盖压入筐体的插入孔,进行密封盖和筐体之间的止水。进一步,由于防水管的端部以水密的方式套盖于密封盖,所以也能够防止水从密封盖的贯通孔浸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6043号公报近年来,由于移动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的进一步的小型化,所以供密封盖插入的插入孔也有变小的趋势。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电缆组件的制造中,捆束的多条电缆穿过防水管以及密封盖。因此,密封盖和电缆之间需要形成间隙,从而必须使密封盖的内径变大,进而使密封盖变大。因此,在筐体的电缆组件的插入孔小的情况下,会产生难以将电缆组件安装于筐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能够制造具有止水性、且能够安装于电缆组件的插入孔小的筐体的电缆组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的特征在于具备:捆扎工序,该工序中,捆束多条电缆;成形工序,该工序中,通过插入成型在捆束的上述多条电缆的外周面上设置一对密封盖;插通工序,该工序中,将上述多条电缆的上述密封盖之间的部分插通于具有伸缩性的防水管的贯通孔;套盖工序,该工序中,将上述防水管的两端以水密的方式套盖于各个上述密封盖;以及连接工序,该工序中,将连接器连接于上述多条电缆的两端。根据这样的,由于一对密封盖以插入成型的方式设置于捆束的多条电缆,所以在各个密封盖与电缆之间几乎不会产生间隙。因此,与在预先成形的筒状的密封盖的贯通孔插通多条电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密封盖小型化。因此,即使对于电缆组件的插入孔小的筐体,也能够将密封盖插入筐体的贯通孔,而将其安装于筐体。另外,对于利用这样的而制造的电缆组件而言,由于一对密封盖之间的电缆插通于以水密的方式套盖于密封盖的防水管,所以具有止水性。因此,即使密封盖之间的部分暴露于水中,也能够防止水沿着电缆之间而浸入连接器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的特征在于,具备:捆扎工序,该工序中,捆束多条电缆;插通工序,该工序中,将捆束的上述多条电缆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插通于具有伸缩性的防水管的贯通孔;成形工序,该工序中,在上述防水管的两端侧,利用插入成型在上述多条电缆的外周面上设置一对密封盖;套盖工序,该工序中,将上述防水管的两端以水密的方式套盖于各个上述密封盖;以及连接工序,该工序中,将连接器连接于上述多条电缆的两端。像这样的中,也能够制造出具有止水性、且能够在电缆组件的插入孔小的筐体上安装的电缆组件。进一步,由于在设置密封盖之前将多条电缆插通于防水管的贯通孔,所以在插通工序中,不以使防水管越过密封盖的方式将多条电缆插通于防水管即可,从而能够使多条电缆容易地插通于防水管。因此,能够减轻对防水管的负荷。另外,在上述中,优选上述连接工序在上述成形工序前进行。根据像这样的,由于在设置密封盖之前将多条电缆连接于连接器,所以在连接工序中,密封盖不会成为障碍物,进而能够防止误连接。进一步,在上述中,优选上述连接工序在上述捆扎工序前进行。根据像这样的,由于在未捆束多条电缆的状态下,将各个电缆连接于连接器,所以在连接工序中,能够容易地区分各个电缆,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误连接。另外,在上述的中,优选上述密封盖的未被上述防水管套盖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面的剖面形状不是非圆形。对于利用这样的制造的电缆组件而言,在设置于筐体时,由于剖面形状不是圆形的部分嵌合于筐体的插入孔,所以能够防止电缆组件相对于筐体旋转。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能够制造具有止水性、且能够在电缆组件的插入孔小的筐体上安装的电缆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而制造的电缆组件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I1-1I线的剖面的构造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II1-1II线的剖面的构造的图。图4是表示电缆组件的使用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的顺序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捆扎工序后的情况的图。图7是表不成形工序后的情况的图。图8是表不插通工序的情况的图。图9是表不套盖工序后的情况的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插通工序后的情况的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后的情况的图。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工序后的情况的图。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后的情况的图。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插通工序的情况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而制造的电缆组件的俯视图,图2是表不图1的I1-1I线的首I]面的构造的图,图3是表不图1的II1-1II线的剖面的构造的图。如图1所示,电缆组件I的主要构成包括:捆束的多条电缆10 ;—对密封盖30,它们设在捆束的多条电缆10的外周面上;防水管20,其在一对密封盖30之间套盖多条电缆10 ;以及一对连接器50,它们连接于多条电缆的两端。各个电缆10形成为同轴电缆、绝缘电缆。在电缆10为同轴电缆的情况下,电缆10具有:由导体的绞线等构成的中心导体;由绝缘性树脂构成、且套盖中心导体的外周面的内部绝缘层;由金属编织或金属带构成、且设置于内部绝缘层的外周面的外部导体;以及套盖外部导体的外周面、且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外皮。另外,在电缆10为绝缘电缆的情况下,电缆10具有和同轴电缆的情况一样的中心导体、以及套盖中心导体的外周面且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层。另外,在图2、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没有记载中心导体等的详细构成。如图f图3所示,像这样构成的各个电缆10的在设有各个密封盖30的部分之间被捆束。如图1所示,各个密封盖30形成为筒状的形状,且具有细径部31、和在长度方向上与细径部31连结的粗径部32。而且,如图2所示,细径部31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形成为圆形。即,细径部31形成为圆筒状的形状。而且,粗径部32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具有圆形的部分和非圆形的部分。具体而言,在粗径部32的粗径部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槽部33。而且,相对于槽部33更靠近与细径部31侧相反侧的部分,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形成为圆形,在比槽部33更靠近细径部31侧的部分,如图3所示地在外周面形成有凸部34,且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状形成为非圆形。另外,在槽部33上,安装有由硅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2 JP 2010-1963731.一种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捆扎工序,该工序中,捆束多条电缆; 成形工序,该工序中,通过插入成型在被捆束的所述多条电缆的外周面上设置一对密封盖; 插通工序,该工序中,将所述多条电缆的所述密封盖之间的部分插通于具有伸缩性的防水管的贯通孔; 套盖工序,该工序中,将所述防水管的两端以水密方式套盖于各个所述密封盖;以及 连接工序,该工序中,将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多条电缆的两端。2.一种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捆扎工序,该工序中,捆束多条电缆; 插通工序,该工序中,将被捆束的所述多条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