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光致变色性粘着剂,特别是关于作为接合聚碳酸酯树脂制的光学片或膜用的光致变色性粘着剂可适当使用的新颖光致变色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由该光致变色组合物所形成的粘着层使光学片或膜互相接合所构成的层积构造的光学物品。
技术介绍
近年以美国为中心,在具有防眩性的墨镜等上,使用透明、具有优良耐冲击性的聚碳酸酯塑料基材的需求急速增加。这种塑料制的墨镜中,通过与光致变色的色素组合,可根据周围的亮度改变透过率而调节防眩性的塑料制光致变色墨镜快速地受到欢迎。 但是,塑料制光致变色墨镜的加工并不容易。例如使用在丙烯酸酯共聚物中添加光致变色剂的光致变色性涂料,在聚碳酸酯膜表面形成光致变色性被膜的复合膜,在内装的模具内使聚碳酸酯树脂射出成形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I),难以获得具有良好光致变色特性的墨镜。又作为制造光致变色特性的良好合成树脂积层体的方法,有提出在连续移动的聚碳酸酯片等的透明合成树脂层的表面连续涂布具有光致变色特性的树脂层,之后使该树脂层干燥后贴合其它透明树脂层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 但是,这种方法中,为了形成具有上述光致变色特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06 JP 2010-177704;2010.09.29 JP 2010-218121.一种光致变色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A分子链中具有脲键结的聚氨酯-脲树脂,及B光致变色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聚氨酯-脲树脂为下述Al、A2及A3所述的化合物反应所得的聚氨酯-脲树脂: Al选自由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及聚酯多元醇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I种的多元醇化合物; A2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及 A3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可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其中的至少I个为胺基的含胺基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在获得聚氨酯-脲树脂之时所使用的成分Al、A2及A3的比例为,以所述成分Al所含的羟基总摩尔数设为nl,所述成分A2所含的异氰酸酯基总摩尔数设为n2,所述成分A3所含的胺基总摩尔数设为n3时,nl:n2:n3=0.3 0.9:1:0.Γθ.7 的比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l多元醇化合物为分子量40(Γ3000,A3含胺基化合物为分子量5(Γ300。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3含胺基化合物为选自由二胺、三胺、胺基醇、胺基羧酸及胺基硫醇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I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聚氨酯-脲树脂具有哌啶构造、受阻酹构造、三嗪构造、或苯并三唑构造。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聚氨酯-脲树脂在末端具有哌啶构造、受阻酹构造、三嗪构造、或苯并三唑构造。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聚氨酯-脲树脂为下述Α1、Α2、Α3及Α4所述的化合物反应所得的聚氨酯-脲树脂: Al选自由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及聚酯多元醇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I种的多元醇化合物; Α2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A3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可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其中的至少I个为胺基的含胺基化合物;及 Α4分子内具有I或2个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基团,且分子内具有哌啶构造、受阻酚构造、三嗪构造、或苯并三唑构造的赋予机能性的化合物。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在获得A聚氨酯-脲树脂之时所使用的成分Α1、Α2、Α3及Α4的比例为,以所述成分Al所含的羟基总摩尔数设为nl,所述成分A2所含的异氰酸酯基总摩尔数设为n2,所述成分A3所含的胺基总摩尔数设为n3,所述成分A4所含的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总摩尔数设为n4时,nl:n2:n3:n4=0.3^0.89/1.0/0.Γθ.69/0.ΟΓΟ.2 的比例。10.一种光致变色组合物,包括A分子链中具有脲键结的聚氨酯-脲树脂出光致变色化合物 '及D分子内具有至少I个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聚氨酯-脲树脂的末端与Α5分子内具有I个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的反应终止剂反应,使末端停止。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聚氨酯-脲树脂在末端具有哌啶构造、受阻酹构造、三嗪构造、或苯并三唑构造。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其中A聚氨酯-脲树脂为下述Al、A2、A3及A4所述的化合物反应所得的聚氨酯-脲树脂: Al选自由聚醚多元醇、聚碳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