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874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26
旋转支承部件(22)可旋转地插入一对相对侧壁(6a)上的各个支承用通孔(6b)中,设置不能相对于相对侧壁(6a)以旋转支承部件(22)的旋转中心做相对旋转的公转中心齿轮(27a)。偏心于旋转支承部件(22)的旋转中心设置自转中心齿轮(27b),将自转中心轴(25)贯穿旋转支承部件(22)与自转中心齿轮(27b)联结的垃圾挤入旋转板(26)可旋转地设置在一对相对侧壁(6a)之间。将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布置在相对侧壁(6a)的外侧,与旋转支承部件(22)一体旋转地相联结。将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布置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与旋转支承部件(22)相对之相对面(底板22a)的相反一侧。这样就能够一边正确地控制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垃圾投入箱的隔板下端的位置,一边提高垃圾装载装置的维修性及组装性且谋求紧凑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众人已知有使用了公转运动与自转运动的转速比为2 1的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垃圾装载装置。在这种垃圾装载装置中存在两种使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连动的机构。一种是专利文献I中那样的链驱动机构,另一种则是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那样的齿轮驱动机构。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48-10098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54-15792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55-25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当采用上述专利文献I中那样的链驱动机构时,能够使链相对于链轮的接触角足够大而确保一个较大的转矩传递面积。这样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来自马达的大转矩传递给旋转板。但是,在链驱动机构下,不能使齿隙较小,而会出现旋转板相对于垃圾投入箱的隔板下端的大致心形线轨迹错位的情况。因此,隔板下端与旋转板之间的间隙增大,成为垃圾被咬住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那样的齿轮驱动机构下,能够使齿隙较小,所以能够使旋转板的大致心形线轨迹稳定,从而能够防止垃圾被咬住。但是,因为齿轮之间是线接触,所以为了将来自马达的大转矩传递给旋转板施加在齿轮上的负荷就相当大。正因为这样,齿轮的磨损严重而需要定期更换。然而,因为齿轮像专利文献2那样被安装在于外周具有链轮的密闭式壳体(旋转支承部件)中或者像专利文献3那样被设置在相对侧板的内侧,所以从结构上来看该更换作业很复杂。而且,若像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那样齿轮被安装在壳体内,壳体(旋转支承部件)的外径就会增大,其结果设置在垃圾投入箱的相对侧壁上的支承作用通孔的外径也会增大,垃圾就易于被壳体外周与支承用通孔之间的间隙咬住,这就是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一边正确地控制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垃圾投入箱的隔板下端的位置,一边提高垃圾装载装置的维修性及组装性且谋求紧凑化。—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为达成上述目的,在该专利技术中,易于进行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的配备。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之间且供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贯穿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与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联结,该传递部件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由链轮或齿轮构成,呈圆盘状。所述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相对侧壁及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一体旋转地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联结,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传递部件的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公转运动及自转运动的传动部分不是用链构成,而是用齿轮驱动机构构成,所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基本轨迹不会因为链的伸长、松弛等而错位,这样一来就能够正确地对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设置在垃圾投入箱和垃圾盛装箱之间的隔板下端的位置进行控制;因为将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设置在传递部件的与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所以与将这些齿轮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内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对这些齿轮进行配备;因为能够使为支承旋转支承部件而设置在相对侧壁上的支承用通孔较小,所以产生于支承用通孔内周与旋转支承部件外周之间的间隙的容积减小,垃圾难以被咬住,而且能够抑制相对侧壁的强度下降。此外,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设置在传递部件的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具有以下含义。也就是说,含义是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不在被传递部件的构成部分封闭的空间里,且至少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与旋转支承部件之间被传递部件的构成部分隔开。换句话说,此时有可能成为以下状态,即,在传递部件中与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形成凹部,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嵌入该凹部中。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之间且供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贯穿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与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联结,该传递部件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由链轮或齿轮构成,呈圆环状。所述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相对侧壁外且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一体旋转地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联结,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支承用通孔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根据上述结构,不是用链而是用齿轮驱动机构构成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公转运动及自转运动的传动部分,所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基本轨迹不会由于链那样的伸长、松弛等而错位,这样一来就能够正确地对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设置在垃圾投入箱和垃圾盛装箱之间的隔板下端的位置进行控制;因为将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支承用通孔外且旋转支承部件的与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所以与将这些齿轮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内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对这些齿轮进行配备;由于能够使为支承旋转支承部件而设在相对壁上的支承用通孔较小,因此产生于支承用通孔内周与旋转支承部件外周之间的间隙的容积变小,垃圾就难以被咬住,并且能够抑制相对侧壁的强度下降。此外,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具有以下含义。也就是说,含义是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不在被旋转支承部件的部分封闭的空间里且至少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与垃圾挤入旋转板之间被旋转支承部件的构成部分隔开。换句话说,此时有可能成为以下状态,即,在旋转支承部件上在与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形成凹部,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嵌入在该凹部中。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之间设置有分别与该公转中心齿轮及该自转中心齿轮啮合的一对空转齿轮。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两个空转齿轮在公转中心齿轮和自转中心齿轮之间传递转矩,齿隙就比现有技术中仅用一个空转齿轮的齿轮驱动机构小;因为能够确保较大的转矩传递面积,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将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的磨损抑制得较低,齿轮的更换频率降低,这样维修性就会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的宽度较窄也能够充分地传递转矩,所以驱动机构紧凑;通过将两个空转齿轮可装卸地安装在链轮外侧,与用了齿轮箱或者将齿轮设置在垃圾投入箱的侧壁内侧的现有技术相比,齿轮的更换作业简单,结果维修性优良。第四方面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27 JP 2010-215931;2011.03.29 JP 2011-073431.一种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之间且供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贯穿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与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联结,该传递部件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由链轮或齿轮构成,呈圆盘状, 所述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相对侧壁及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一体旋转地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联结, 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传递部件的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2.—种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浩昭堀崇展清上武伸永幡史晓米山信夫
申请(专利权)人: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