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874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26
使一对旋转支承部件分别由垃圾投入箱的一对侧壁支承着能够旋转,将挤入板(26)支承于一对旋转支承部件之间且能够以偏心于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而设的转轴(25)为中心旋转。使挤入板(26)构成为在旋转支承部件旋转1周的时间内该挤入板(26)旋转1/2周,在该挤入板(26)的表面对着接近所述隔板(21)的固定状下端的状态下旋转,从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到转轴的轴心的偏心量a与从该转轴的轴心到该挤入板的一端的距离b之间的关系为b≥2a。因此能够适当地形成行星旋转挤入板式垃圾收集装置中已固定隔板的下端和挤入板之间的间隙且能够使该行星旋转挤入板式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结实、重量轻、易制造的挤入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将从垃圾投入箱的投入口投入的垃圾压缩后再挤到垃圾盛装箱内的垃圾装载机构的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至今以下所谓的行星旋转挤入板式垃圾收集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已为众人所知。该行星旋转挤入板式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装载机构,该垃圾装载机构具有:由垃圾投入箱的相对侧壁支承着能够旋转的旋转支承部件和受到支承而能够以偏心于该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而设的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挤入板。该行星旋转挤入板式垃圾收集装置构成为:挤入板在旋转支承部件旋转I周的时间内朝着同一方向旋转1/2周。在有关该垃圾收集装置的说明书中公开了垃圾投入箱前侧的隔板是固定式隔板的实施例和隔板下部是可动式的实施例。在有关固定式隔板的实施例中,挤入板表面的结构可保证隔板的下端总是与挤入板的表面接触,与挤入板的旋转情况无关;在有关可动式隔板的实施例中,可动式隔板从结构上保证:下侧隔板设置在已被固定的上侧隔板的下端能够摆动,下侧隔板的下端在弹簧的作用下总是与挤入板接触。下侧隔板的摆动中心设置在离挤入板的端缘轨迹位置较远的位置处。这样一来,在现有技术下已消除隔板下端与挤入板之间的间隙,防止了垃圾盛装箱内的垃圾朝着垃圾投入箱一侧倒流。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48-100980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固定式隔板的情况下,需要使挤入板的整个表面都形成得很平滑。在该情况下,若用金属制成挤入板,则需要对金属块进行切削来形成挤入板;若用焊接件形成挤入板,则需要将焊接部分加工得很平滑来形成挤入板,这就成为制造成本高的主要原因。还存在挤入板和隔板由于挤入板的制造误差、使用时的变形等而相互干涉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使在隔板下端和挤入板之间存在很小的间隙也能够想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垃圾是不会倒流的。即,该间隙对于装载的垃圾来说非常小,或者用密封件等弹性部件将隔板下端和挤入板之间的间隙填起来,或者另外设置咬住防止机构。于是,可以考虑形成挤入板,积极保证在隔板下端和挤入板之间留出微小间隙,但是因为挤入板进行的是伴随着自转和公转的复杂运动,所以难以适当地形成间隙。例如,即使对隔板下端的位置进行设定以保证在挤入板的规定旋转角度下获得所希望的间隙,但是当挤入板从这里开始旋转时,该间隙就会消失,挤入板和隔板就会相互干涉,这种情况曾发生过。制造既适当地形成所述间隙又结实且重量轻的挤入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使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可动式隔板的情况下,尽管可以某种程度自由地形成挤入板的表面形状,但是下侧隔板的下端去追随而做到总是与挤入板的表面接触。但是,在实际的可动式隔板结构下,因为下侧隔板的摆动半径及摆动范围较大,所以存在下侧隔板无法追随着挤入板的旋转移动的情况,而存在有垃圾被咬住、倒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形成已固定隔板的下端和挤入板之间的间隙又包括结实、重量轻且易制造的挤入板的行星旋转挤入板式垃圾收集装置。-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达成上述目的,在该专利技术中使隔板和挤入板之间的间隙最小。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以包括连接在垃圾盛装箱的开口部的垃圾投入箱、设置在该垃圾投入箱的与该开口部相对之侧的隔板、以及设在该垃圾投入箱中将从该垃圾投入箱的投入口投入的垃圾压缩后再从所述隔板下方挤入所述开口部一侧的垃圾装载机构的垃圾收集装置为对象。所述垃圾装载机构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和挤入板,该旋转支承部件由所述垃圾投入箱的相对侧壁支承,且能够旋转。该挤入板被支承着能够以偏心于该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而设的转轴为中心旋转,该挤入板构成为: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旋转I周的时间内沿同一方向旋转1/2周,且在表面对着接近所述隔板的固定状下端的状态下旋转,所述挤入板形成为: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转轴的轴心的偏心量a与从该转轴的轴心到该挤入板的一端的距离b之间的关系满足b ^ 2a。根据上述结构,因为使偏心量a与距离b之间的关系满足2a,所以不会出现挤入板的一对端缘的轨迹是交叉环的情况。这样一来,在连接挤入板的一对端缘的方向和隔板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已被固定的隔板的下端和挤入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大得超出需要。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形成隔板的下端和挤入板之间的间隙。在挤入板的端缘的轨迹成为交叉环的情况下,因为一开始从隔板的下方延长线上移动到垃圾投入空间部一侧的挤入板的端缘,之后会一边马上增大其与隔板之间的间隙,一边再次从隔板21的下方延长线上朝着垃圾盛装箱3 —侧移动,存在垃圾容易被咬住的问题。像本专利技术这样形成挤入板来使b > 2a的关系成立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挤入板的所述表面用多块板状部件形成,从所述转轴的轴心方向看去被设置成与该转轴的轴心保持点对称且构成垃圾的挤入面的所述板状部件比形成另一所述表面的所述板状部件的强度高。根据上述结构,既能够确保需要高强度的挤入面的强度,不需要高强度的场所强度被削弱后,重量就会随之相应地变轻,作为整个挤入板可形成得重量较轻。其结果是,可获得包括结实、重量轻的挤入板的垃圾收集装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挤入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肋,该肋和所述板状部件的接合情况是所述表面中与所述挤入面相对之面更为牢固。根据上述结构,在挤入面一侧肋和板状部件的接合处较少,因而就能够随之相应地减少制造工时并使重量较轻。因为施加 在挤入面一侧的基本上仅仅是压缩力,所以即使挤入面一侧的肋和板状部件的接合处变少,也能够充分抑制挤入板变形。另一方面,也会被施加拉力的与挤入面相对的一面能够通过牢固的接合充分地确保强度。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从所述转轴的轴心方向看到的所述挤入板的一对端部分别安装有加强部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在垃圾投入箱底部的投入口侧端缘和挤入板之间垃圾会被咬住等特别需要具有强度的挤入板的端部进行部分加强。其结果是,能够形成结实且重量轻的挤入板。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挤入板形成为:所述偏心量a、该挤入板的厚度W、从所述转轴的轴心方向看到的所述挤入板的一对端缘之间的距离U、以及该挤入板的尺寸及制造误差δ之间的关系为Ltl = 4a+W+S。所述隔板下端的位置被设定成:从该下端到所述旋转中心的距离L1、所述偏心量a、所述厚度W、间隙α之间的关系为L1 = a+W/2+α + δ。所述挤入板的与该隔板相对的所述表面上、从通过连接该隔板的该下端和所述旋转中心的直线上的点到所述旋转中心的距离L2总是为O < L2 < L1地形成有所述挤入板的所述表面的形状,与挤入板的旋转情况无关。挤入板的尺寸及制造误差S的值比间隙α小。根据上述结构,无论在连接挤入板的一对端缘的方向和隔板的延伸方向一致还是垂直的情况下,都能够使已固定的隔板的下端与挤入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在规定值及其误差范围内。与挤入板的旋转情况无关,一直能够使隔板的下端和挤入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在规定的间隙α内。其结果是,能够使垃圾收集装置更难以出现垃圾被咬住或者垃圾倒流的不良现象。-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垃圾收集装置中,从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27 JP 2010-2159311.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其包括:连接在垃圾盛装箱的开口部的垃圾投入箱、设置在该垃圾投入箱的与该开口部相对之侧的隔板、以及设在该垃圾投入箱中将从该垃圾投入箱的投入口投入的垃圾压缩后再从所述隔板下方挤入所述开口部一侧的垃圾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装载机构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和挤入板,该旋转支承部件由所述垃圾投入箱的相对侧壁支承,且能够旋转,该挤入板被支承着能够以偏心于该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而设的转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挤入板构成为: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旋转I周的时间内沿同一方向旋转1/2周,且在该挤入板的表面对着接近所述隔板的固定状下端的状态下旋转, 所述挤入板形成为: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转轴的轴心的偏心量a与从该转轴的轴心到该挤入板的一端的距离b之间的关系满足b ≥ 2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入板的所述表面用多块板状部件形成, 从所述转轴的轴心方向看去被设置成与该转轴的轴心保持点对称且构成垃圾的挤入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浩昭堀崇展清上武伸永幡史晓米山信夫
申请(专利权)人: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