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637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芯线排列装置(10)具备:第一把持部件(21),其把持具有多个芯线(2)的多芯线缆(1);排列部件(81),其具有插入多个芯线2之间的多个梳齿(81a);以及弯曲装置(30),其使多个芯线(2)弯曲为向与芯线(2)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凸起,在多个芯线(2)上形成弯曲部(2a)。弯曲装置(30)在各芯线(2)的由第一把持部件(21)把持的部分与供梳齿(81a)插入的部分之间形成弯曲部(2a)。芯线排列装置(10)进行如下控制,即:弯曲控制,控制弯曲装置(30)使多个芯线(2)形成弯曲部(2a);以及排列控制,在弯曲控制之后使多个梳齿(81a)插入多个芯线(2)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


技术介绍

1、关于现有技术,在将端子压接于多芯线缆的芯线之前,对多芯线缆的多个芯线进行排列。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方法:将多个芯线插通于一并间距统一夹具并呈夹钳状夹紧,以恒定的较窄的间距并排固定。关于专利文献1的一并间距统一夹具,其具备:供多芯线缆的护套部分插通的护套部分用的孔;以及从护套部分用的孔分支且各供一根芯线插通的多个芯线用的孔。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4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图17是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一并间距统一夹具来排列芯线2而形成的多芯线缆1的俯视图。如果利用专利文献1的一并间距统一夹具来排列芯线,则例如是下端位的芯线2r那样的在芯线2的排列方向(图17的纸面上下方向)处于端位的芯线2会以末端向纸面下方移动的方式弯曲。由此,会导致芯线2r的末端部与中央芯线2c的末端部相比被拉向芯线2的根部侧。如图17所示,当利用专利文献1的一并间距统一夹具来排列芯线2时,多个芯线2的末端沿呈中央芯线2c的末端最大凸起的大致圆弧状的轨迹排列。如果为了压接端子而沿图17的切割线cl将该多个芯线2切齐(以下也称为“齐切”),则虽然能够压接端子,但是会导致芯线2的长度不同。如图17所示,中央芯线2c被切的长度比端位的芯线2r被切的长度长。该多个芯线2之间的长度差有可能导致问题。

3、本专利技术针对该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线排列装置,对多芯线缆的多个芯线进行排列,并能够对齐排列后的芯线的末端位置。

4、(二)技术方案

5、本专利技术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具备:第一把持部件、第一驱动部、排列部件、第二驱动部、弯曲装置、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把持部件把持多个芯线末端部从护套露出的多芯线缆,且以所述露出的多个芯线朝向规定的末端方向的方式把持所述多芯线缆。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把持部件把持所述多芯线缆。所述排列部件具有多个梳齿,比所述第一把持部件靠向所述末端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部使所述第一把持部件及所述排列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移动,以使得所述多个梳齿插入所述多个芯线之间。所述弯曲装置在所述芯线的由所述第一把持部件把持的部分与供所述梳齿插入的部分之间,形成向与所述末端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凸起的弯曲部。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以及所述弯曲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进行把持控制、弯曲控制、排列控制。在所述把持控制中,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使所述第一把持部件把持所述多芯线缆。在所述弯曲控制中,控制所述弯曲装置使所述多个芯线形成所述弯曲部。所述排列控制在所述把持控制及所述弯曲控制之后进行。在所述排列控制中,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部使所述多个梳齿插入所述多个芯线之间。

6、根据上述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在排列控制中即使各芯线被排列部件牵拉,也会由于各芯线所形成的弯曲部发生变形,从而使各芯线的末端位置不易变动。因此,能够对齐排列后的芯线的末端位置。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芯线排列装置的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弯曲装置具备:第一弯曲部件,其具有向所述交叉方向凸起的突起部;第二弯曲部件,其具有供所述突起部嵌入的承受部;以及第三驱动部,其通过至少使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向所述交叉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弯曲部件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件接近。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件设置为,使得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承受部以夹着由所述第一把持部件把持的状态的所述多芯线缆的方式相对。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弯曲控制中使所述第三驱动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弯曲部件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件接近,利用所述突起部和所述承受部夹入所述多个芯线,从而在所述多个芯线形成所述弯曲部。

8、根据上述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弯曲部通过利用突起部和承受部夹入芯线而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弯曲部的形成位置、形状的偏差。

9、根据上述芯线排列装置中的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具备能够收纳所述突起部或者使所述突起部突出的主体。芯线排列装置还具备:第四驱动部,其使所述突起部收纳于所述主体或者使所述突起部从所述主体突出;以及移动装置,其使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及所述第二弯曲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持部件向所述末端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突起部收纳于所述主体的状态下,夹持由所述第一把持部件把持的状态的所述多芯线缆的所述多个芯线。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弯曲控制之前进行拉直控制,即:使收纳有所述突起部的状态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件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件接近并夹持所述多个芯线,进而控制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及所述第二弯曲部件向所述末端方向移动。此外,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拉直控制之后且在所述弯曲控制之前,控制所述第四驱动部使所述突起部突出。

10、根据上述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通过在排列控制之前进行拉直控制,从而能够使多个芯线预备性地排列并伸直。因此,容易使多个芯线插入排列部件。另外,能够通过用于形成弯曲部的第一弯曲部件及第二弯曲部件进行拉直控制,因此能够减少芯线排列装置的构成部件。

11、根据上述芯线排列装置中的优选的一个方式,在所述第一弯曲部件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槽,该多个第一槽与所述多个芯线对应,并且在与所述末端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件一起夹持所述多个芯线时,利用所述多个第一槽与所述多个芯线接触。根据上述芯线排列装置中的此外优选的一个方式,在所述第二弯曲部件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槽,该多个第二槽与所述多个芯线对应,并且在与所述末端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二弯曲部件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件一起夹持所述多个芯线时,利用所述多个第二槽与所述多个芯线接触。

12、根据上述一个方式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能够利用第一槽在排列控制之前使芯线在正交方向上预备性地排列。因此,更容易使多个芯线插入排列部件。根据上述另一方式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能够利用第二槽在排列控制之前使芯线在正交方向上预备性地排列。芯线排列装置可以同时具备第一槽和第二槽,也可以仅具备其中一方。

13、根据上述一个方式的芯线排列装置中的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第一弯曲部件具备第一辊,该第一辊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一槽,并且绕在所述正交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进行旋转。根据上述另一方式的芯线排列装置中的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第二弯曲部件具备第二辊,该第二辊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二槽,并且绕在所述正交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进行旋转。

14、根据这些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由于在拉直控制中第一辊或者第二辊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第一弯曲部件及第二弯曲部件顺畅地移动。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芯线排列装置的优选的一个方式,芯线排列装置可以还具备:第二把持部件,其比形成所述弯曲部时的所述突起部及所述承受部靠向所述末端方向设置,能够把持所述多个芯线;以及第五驱动部,其驱动所述第二把持部件把持所述多个芯线。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弯曲控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5的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7的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2或10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5的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线缆的芯线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浩昭冈田基高桥庆纪冈田守弘
申请(专利权)人: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