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54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支承臂。支承臂(10)具备:被支承于支柱(21)的支架(26);与支架(26)分离配置的支架(27);配置于支架(26)与支架(27)之间、且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支架(26)以及支架(27)连结的平行连杆(30);以及产生抵消作用于平行连杆(30)的重力的力的自重补偿装置(50)。平行连杆(30)具有上侧转轴(31)以及下侧转轴(36),它们相互隔开间隔地平行设置,并且伴随平行连杆(30)的转动运动使该间隔变化。上侧转轴(31)以及下侧转轴(36)在平行连杆(30)的转动的轴向上相互错开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提供能够实现大的活动范围的支承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支承臂,更特定地说,涉及用于支承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连接的充电用连接器的支承臂。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备用于与作用于臂的重力之间实现平衡的自重补偿功能的支承臂。关于这样的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 - 181789号公报中公开了着眼于通过简单的构造相对于空间内的正交的三个轴实现与工作臂的重力平衡的机械式自重补偿装置(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中,作为现有的机构示出由上下两根臂构成平行连杆的装置(图6)。并且,在日本特开平9 一 296856号公报中公开了着眼于实现驱动源的轻型化以及高输出化的机械手(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机械手具有经由第一关节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框架的第一臂、经由第二关节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一臂的前端部的第二臂、以及装配于第二臂的前端部的用于把持工件的夹持器。被配置在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间的第一臂由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的一对连杆部件形成。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18178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 - 296856号公报如上述的专利文献I以及2所公开的那样,在支承臂中利用以平行配置的一对转轴保持平行的状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支承臂,其中, 该支承臂具备: 第一关节部(26),该第一关节部(26)被支承于基台(21); 第二关节部(27),该第二关节部(27)与上述第一关节部(26)分离配置; 第一平行连杆(30),该第一平行连杆(30)被配置在上述第一关节部(26)与上述第二关节部(27)之间,且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关节部(26)以及上述第二关节部(27)连结;以及 自重补偿装置(50),该自重补偿装置(50)产生抵消作用在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的重力的力, 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具有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转轴(36),上述第一转轴(31)以及上述第二转轴(36 )相互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并且伴随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的转动运动而使该间隔变化, 上述第一转轴(31)与上述第二转轴(36)在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转动的轴向上相互错开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臂,其中, 当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以从上述第一关节部(26)朝上方立起的方式被定位时,形成支承臂的收纳状态, 在该收纳状态,上述第一转轴(31)与上述第二转轴(36)以当从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转动的轴向观察时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臂,其中, 在支承臂的收纳状态,上述第一转轴(31)以及上述第二转轴(36)从上述第一关节部(26)朝上述第二关节部(27)沿铅垂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臂,其中, 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具有多个在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转动的轴向上与上述第二转轴(36)错开配置的上述第一转轴(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臂,其中, 多个上述第一转轴(31)在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转动的轴向上的上述第二转轴(36)的两侧对称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臂,其中, 当上述第一平行连杆(30)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大祐市川真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