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8097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及其制作方法,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制造介质阻挡放电的绝缘介质层及一侧放电电极,再利用镀膜技术在已制成的绝缘介质层的生成另一侧放电电极,从而实现制造紧密贴合、一体化的介质阻挡放电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制备方法简便易行,不涉及较多的机械工艺流程,可以保证绝缘介质层与金属电极之间的紧密贴合;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电极的大小、形状,还可以通过调节微弧氧化时间来控制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从而达到实现更有效放电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等离子体放电
,具体涉及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制成的电极。
技术介绍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是指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在两个放电电极之间充满某种工作气体,并将其中一个或两个电极用绝缘介质覆盖,也可以将介质直接悬挂在放电空间或采用颗粒状的介质填充其中,当两电极间施加足够高的交流电压时,电极间的气体会被击穿而产生放电,即产生了介质阻挡放电。在实际应用中,管线式的电极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器中,而平板式电极结构则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中的高分子和金属薄膜及板材的改性、接枝、表面张力的提高、清洗和亲水改性中。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00956366涉及的螺旋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中电极采用螺旋形式紧密环绕在电介质的外表面上,在放电管内形成放电腔。又如中国专利CN101330794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射流装置中所提到的环状电极紧贴于介质管的外壁,工作气体由流量计、止回阀经连接头进入介质管,等离子体被吹出形成等离子体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制造介质阻挡放电的绝缘介质层及一侧放电电极,再利用镀膜技术在已制成的绝缘介质层的生成另一侧放电电极,从而实现制造紧密贴合、一体化的介质阻挡放电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制造介质阻挡放电的绝缘介质层及一侧放电电极,再利用镀膜技术在已制成的绝缘介质层的生成另一侧放电电极,从而实现制造紧密贴合、一体化的介质阻挡放电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由下电极(21)、绝缘介质层(31)、镀膜上电极(51)构成,下电极(21)选取采用直径I毫米 50厘米的铝管或边长I毫米 500厘米的铝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将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材料覆盖在经过初清洗和干燥处理的金属电极材料基底的一部分上,同时保留部分金属裸露在外,再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将裸露的金属制备成绝缘的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之后去除所覆的薄膜,再清洗经过微弧氧化后得到的电极材料,并进行干燥;接着在干燥后的电极材料被氧化的那一侧覆盖上模板,把模板和电极材料一起进行镀膜处理;镀膜结束之后将所覆的模板去掉,得到所需的介质阻挡放电电极材料。4.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初清洗、干燥、覆膜、微弧氧化、去膜、再清洗、干燥、覆版、镀膜、去版;其中, 将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材料覆盖在经过初清洗和干燥处理的金属电极材料基底的一部分上,同时保留部分金属裸露在外,再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将裸露的金属制备成绝缘的金属氧化物介质层;之后去除所覆的薄膜,再清洗经过微弧氧化后得到的电极材料,并进行干燥;接着在干燥后的电极材料被氧化的那一侧覆盖上模板,把模板和电极材料一起进行镀膜处理;镀膜结束之后将所覆的模板去掉,得到所需的介质阻挡放电电极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按需要选取大小合适的铝管或铝片,再将铝管或铝片浸泡于丙酮或酒精中进行超声振荡清理表面的杂质;将经过初清洗之后的铝材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征威苏晓飞汪一楠傅劲裕杨继泉王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