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子的绕线管和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722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即使卷绕有导线的卷绕部与端子之间的距离短,也能够防止卷绕导线时导线卡在端子上;该带端子的绕线管(16)具备:卷绕部(16a),其呈筒状且外周侧卷绕有导线,端子板(16b),其形成于卷绕部(16a)的轴向的一端侧,以及多个端子(16c),其从端子板(16b)朝向与卷绕部(16a)的轴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在端子(16c)的顶端形成有相对于卷绕部(16a)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16g),倾斜面(16g)以向卷绕部(16a)卷绕导线时与端子(16c)的顶端发生接触的导线仅朝向卷绕部(16a)滑落的方式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于电动机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和设有该带端子的绕线管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的步进电动机设有固定在旋转轴上的驱动用磁铁、与驱动用磁铁的外周面相对置的极齿、以及配置于极齿外周侧的驱动用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步进电动机中,通过将导线卷绕到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绕线管上而形成驱动用线圈。该步进电动机中所使用的绕线管,如图6所示的绕线管101那样,设有:形成为带凸缘的圆筒状的圆筒部101a、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状的端子板101b、以及形成为四角柱状的两个端子101c。端子板IOlb形成为从构成圆筒部IOla轴向的一端的凸缘部IOld的外周端朝向与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图6的上方)竖立。另外,端子板IOlb被形成为相比凸缘部IOld朝向轴向的外侧(图6的纸面内侧)突出。当将图6中的端子板IOlb的上表面设为端子板IOlb的上表面时,端子IOlc被形成为从端子板IOlb的上表面朝向与圆筒部IOla的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竖立。一般是按照以下的顺序将导线102卷绕到绕线管101上。即,首先将导线102的一端侧卷绕并固定在一个端子IOlc上。之后,将导线102卷绕在圆筒部IOla的外周面上。然后,将导线102的另一端侧卷绕并固定在另一个端子IOlc上,并将用于固定部分之后的导线102切断。通过以上的顺序将导线102卷绕到绕线管101上。另外,一般情况下,向绕线管101卷绕导线102的作业是使用绕线机自动地进行。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被卷绕并固定在端子IOlc上的导线102的两端侧的图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8-263691号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在小型步进电动机的市场上,对于步进电动机的进一步小型化的要求变高。为了将步进电动机在轴向上小型化,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认为将图6所示现有的绕线管101如图7所示那样缩短圆筒部IOla与端子IOlc在轴向上的距离LlO是有效的,并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当简单地缩短圆筒部IOla与端子IOlc在轴向上的距离LlO时,存在发生下述那样的不良情况的危险,即,在向绕线管101卷绕导线102时导线102卡在端子IOlc的端面上的不良情况。具体而言,假如使用图6进行说明,则在如图7所示那样缩短了圆筒部IOla与端子IOlc在轴向上的距离LlO的情况下,存在发生下述那样的不良情况的危险,即,在向圆筒部IOla卷绕导线102时导线102例如卡在一个端子IOlc的顶端面(图6的上端面)上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卷绕有导线的卷绕部与端子之间的距离短,也能够防止卷绕导线时导线卡在端子上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该带端子的绕线管的电动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带端子的绕线管的特征在于,具备:卷绕部,其呈筒状且外周侧卷绕有导线;端子板,其形成于卷绕部的轴向的一端侧;以及多个端子,其从端子板朝向与卷绕部的轴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在端子的顶端形成有相对于卷绕部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面以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的导线仅朝向卷绕部滑落的方式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带端子的绕线管中,在端子的顶端形成有相对于卷绕部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并且,该倾斜面以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的导线仅朝向卷绕部滑落的方式倾斜。即,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端子的顶端形成有以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的导线仅朝向卷绕部滑落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但是,并未形成有以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的导线朝向卷绕部侧的相反侧滑落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因此,端子与卷绕部之间的距离变短,即使在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导线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导线也容易朝向卷绕部滑落。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即使卷绕部与端子之间的距离短,也能够防止卷绕导线时导线卡在端子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倾斜面”中并不包含下述那样的微小的凸面(convexsurface),即,在端子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情况下,在树脂成形用的金属模加工过程中,在端子的顶端边缘必然形成的微小的凸面(例如曲率半径为0.05_ 0.1mm左右的凸面)。S卩,在端子的顶端形成有当端子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时在金属模加工过程中必然形成于端子的顶端边缘的微小的凸面,并且,该凸面以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与该凸面发生接触的导线朝向卷绕部侧的相反侧滑落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中,倾斜面例如以随着朝向卷绕部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而靠近卷绕部的方式倾斜。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端子的顶端仅由倾斜面构成。在这些情况下,端子能够形成为与端子的突出方向垂直相交的剖面形状呈多角形或圆形,一般来说,能够形成为与端子的突出方向垂直相交的剖面形状实质上为四角形。在如上述那样端子的顶端仅由倾斜面构成的情况下,当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导线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时,导线必定与倾斜面接触。因此,即使在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导线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导线也更容易沿着倾斜面朝向卷绕部滑落。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卷绕导线时导线卡在端子上。具体而言,优选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对于卷绕部的轴向设定为45°以下的角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倾斜面例如被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倾斜面也可以形成为曲面状。在这些情况下,在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与倾斜面发生接触的导线容易沿着倾斜面滑动,其结果是,与倾斜面发生接触的导线更容易朝向卷绕部滑落。另外,与倾斜面被形成为曲面状的情况相比较,在倾斜面被形成为平面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倾斜面。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端子由树脂形成。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与一般由树脂形成的卷绕部和端子板呈一体地形成端子。因此,端子的形成变得容易。具体而言,能够利用树脂并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卷绕部、凸缘部、端子板以及多个端子,其中,上述凸缘部形成于卷绕部的轴向的两端且呈圆环状,上述端子板形成于该卷绕部的上述轴向的一端侧,上述多个端子从端子板突出。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端子的卷绕部侧的侧面与端子板的卷绕部侧的侧面之间的间隔设定为端子在上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下,另外,优选端子板相对于端子朝向上述卷绕部的轴向两侧突出的尺寸之和设定为上述端子在上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尺寸以下。另外,优选端子的相对于卷绕部侧为相反侧的侧面与端子板的相对于卷绕部侧为相反侧的侧面之间的间隔设定为端子在上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下。在本专利技术中,即使在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导线与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导线也朝向卷绕部滑落,因此,即使缩短端子与卷绕部之间的距离,或者,即使缩小端子板在上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尺寸,也能够防止卷绕导线时导线卡在端子上。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端子板上形成有端子板侧倾斜面,其中,上述端子板侧倾斜面以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与端子板发生接触的导线仅朝向卷绕部滑落的方式倾斜。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即使在向卷绕部卷绕导线时导线与端子板发生接触,导线也容易朝向卷绕部滑落。因此,能够防止卷绕导线时导线卡在端子板上。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端子板具有配置于卷绕部侧的第一侧面和配置有端子的底端的第二侧面,端子板侧倾斜面形成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边界处,并且,端子板侧倾斜面以随着朝向卷绕部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而靠近卷绕部的方式相对于卷绕部的轴向倾斜。在向卷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绕部,其呈筒状且外周侧卷绕有导线;端子板,其形成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的一端侧;以及多个端子,其从所述端子板朝向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在所述端子的顶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以向所述卷绕部卷绕所述导线时与所述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的所述导线仅朝向所述卷绕部滑落的方式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5 JP 2011-2335041.一种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绕部,其呈筒状且外周侧卷绕有导线; 端子板,其形成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的一端侧;以及 多个端子,其从所述端子板朝向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突出; 在所述端子的顶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以向所述卷绕部卷绕所述导线时与所述端子的顶端发生接触的所述导线仅朝向所述卷绕部滑落的方式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以随着朝向所述卷绕部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而靠近所述卷绕部的方式倾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顶端仅由所述倾斜面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被形成为平面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为45°以下的角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卷绕部的轴向的两端形成有圆环状的凸缘部, 所述端子板被形成为在所述轴向上扁平的长方体状, 所述端子板与所述凸缘部呈一体地形成并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与所述端子的突出方向垂直相交的剖面形状实质上为四角形。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的相对于所述卷绕部侧为相反侧的侧面和所述端子板的相对于所述卷绕部侧为相反侧的侧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所述端子在所述轴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下。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被形成为曲面状。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所述卷绕部的轴向为45°以下的角度。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卷绕部的轴向的两端形成有圆环状的凸缘部, 所述端子板被形成为在所述轴向上扁平的长方体状, 所述端子板与所述凸缘部呈一体地形成并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端。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与所述端子的突出方向垂直相交的剖面形状为多角形和圆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与所述端子的突出方向垂直相交的剖面形状实质上为四角形。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的相对于所述卷绕部侧为相反侧的侧面和所述端子板的相对于所述卷绕部侧为相反侧的侧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所述端子在所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下。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所述卷绕部侧的侧面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卷绕部侧的侧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所述端子在所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下。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板相对于所述端子朝向所述卷绕部的轴向的两侧突出的尺寸之和,被设定为所述端子在所述卷绕部的轴向上的尺寸以下。17.如权利要求1 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由树脂形成。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端子的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松郁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