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531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包括: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器端子、和与电动机线圈连接的线圈端子的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及将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彼此绝缘地保持的绝缘性外壳主体,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彼此隔开绝缘间隔地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被折弯的状态通过嵌入铸模成形而形成为一体,所述连接器端子向与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形成为一体的电源用连接器插入口内突出,所述线圈端子在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周面的同一平面上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尤其涉及具备对电动机线圈进行电源供给的电源供给构件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
技术介绍
已有的这种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外壳主体的容纳槽内,将分别具有多个引线连接器并形成环状的各相电源供给构件和绝缘构件交替地层叠配置而容纳起其中。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0 - 224801号公报由于已有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如上所述那样,各相的电源供给构件具有多个引线连接器且为环状,因此存在以下问题(I)该电源供给构件的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利用率较低,非常地不经济;(2)由于将形成环状的各相电源供给构件和绝缘构件交替层叠,即在垂直方向上隔开绝缘距离而层叠,从而容纳在外壳主体的容纳槽内,因此,外壳主体的厚度变厚,对电动机的安装方向上的尺寸变大;(3)由于因电源供给构件与绝缘构件的层叠而使得金属模的进深变深,因此导致成形时难以设置嵌入零部件;(4)由于各相电源供给构件的引线连接器数较多,因此从外壳主体突出的引线连接器数较多,与电动机线圈进行接合的组装工时数较多,使得组装操作麻烦。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可以简化电源供给构件的形状、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小型且制作容易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包括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器端子、和与电动机线圈连接的线圈端子的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及将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彼此绝缘地保持的绝缘性外壳主体,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彼此隔开绝缘间隔地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通过嵌入铸模成形而形成为一体,所述连接器端子被折弯,向与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形成为一体的电源用连接器插入口内突出,所述线圈端子在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周面的同一平面上突出。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具有连接器端子和线圈端子的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彼此隔开绝缘间隔地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进行嵌入铸模成形,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进行层叠,可以使垂直方向即厚度变薄,从而可以实现整个电动机形状的薄型化。而且,通过将电源供给构件构成为直线状或曲线状,可以提高由板材制造该电源供给构件时的材料利用率。另外,在组装到将各相电动机线圈串联卷绕的电动机上时,由于从绝缘性外壳主体突出的线圈端子在电动机线圈成星形联接的情况下为最多的6根,在电动机线圈成三角形联接的情况下为3根,因此,可以减少这种突出的线圈端子。结果,可以减小绝缘性外壳主体的直径,与上述情况相结合,可以实现绝缘性外壳主体形状的小型化,并且由于线圈端子的接合数变少,从而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进行组装操作。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的俯视图。图2是图I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I的A —A线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电源供给构件与公共端子的关系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电源供给构件与公共端子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将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组装到电动机上的状态,是切除了一部分后的主视图。图7是将电动机线圈形成星形联接的模型图。图8是将电动机线圈形成三角形联接的模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为了更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的俯视图,图2是其主视图,图3是沿图I的A — A线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表示各相的电源供给构件与公共端子之间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各相的电源供给构件与公共端子的俯视图。树脂制的外壳主体I将多个电源供给构件2 4及公共端子构件5以彼此绝缘的状态加以保持,该多个电源供给构件2 4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器端子2a 4a和与电动机线圈9U、9V、9W连接的线圈端子2b、3b、4b,该公共端子构件5具有将线圈端子的一端彼此连接的公共端子5a 5c。电源供给构件2 4如图5所示,是从板状的导电性金属(例如铜等)进行冲切加工成直线状或曲线状的细长异形而得到的,公共端子构件5是形成有两端部及中间部的突出部并从板材进行冲切加工成近似马蹄形而得到的。多个电源供给构件2 4彼此隔开绝缘间隔地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将所述公共端子构件5与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2 4以隔开绝缘间隔而层叠的状态,通过嵌入铸模成形而形成为一体。然后,如图4所示,电源供给构件2 4上所形成的连接器端子2a 4a被折弯,向与绝缘性外壳主体I形成为一体的电源用连接器插入口 Ia内突出。另外,电源供给构件2 4上所形成的线圈端子2b、3b,4b及公共端子构件5上所形成的公共端子5a 5c在绝缘性外壳主体I周面的同一平面上关出。具有与信号检测端子连接的信号端子6a、和与传感器(电动机一侧的传感器,其图示被省略)连接的传感器端子6b的多个信号供给构件6,配置于不对电源供给构件2 4及公共端子构件5产生作用的位置、即公共端子构件5的马蹄形缺口部5-1中没有电源供给构件2 4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嵌入铸模成形而形成为一体,信号端子6a向与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I形成为一体的信号用连接器插入口 Ib内突出,传感器端子6b向绝缘性外壳主体I对电动机的安装方向突出。实施方式I的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如图6所示,由传感器端子6b的突出侧插入到电动机8的外壳8a中进行安装。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8的各相线圈9U、9V、9W分别如图7所示,相对于相邻磁极以相反的绕线方向串联卷绕,并将各相线圈9U、9V、9W与线圈端子2b、3b、4b及公共端子5a 5c连接。S卩,各相线圈9U、9V、9W的一端9U— 1、9V— 1、9W— I与线圈端子2b、3b、4b连接,各相线圈9U、9V、9W的另一端9U - 2、9V — 2、9W — 2与公共端子5a 5c连接。结果,电动机8的线圈9U、9V、9W成星形联接,由未图示的外部电源提供给连接器端子2a 4a的功 率从线圈端子2b、3b、4b流经电动机8的各相线圈9U、9V、9W、公共端子5a 5c,从而驱动电动机8。此外,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得到9槽6极的电动机。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将具有连接器端子和线圈端子的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彼此隔开绝缘间隔地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进行嵌入铸模成形,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层叠多个电源供给构件,可以使垂直方向即厚度变薄,从而可以实现整个电动机形状的薄型化。通过将电源供给构件构成为直线状或曲线状,可以提高由板材制造该电源供给构件时的材料利用率。而且,在组装到将各相电动机线圈串联卷绕的三相电动机上时,由于从绝缘性外壳主体突出的线圈端子在电动机线圈成星形联接的情况下为最多的6根,在电动机线圈成三角形联接的情况下为3根,因此,最多可以有6根线圈端子,从而可以减少这种突出的线圈端子。结果,可以减小绝缘性外壳主体的直径,与上述情况相结合,可以实现绝缘性外壳主体形状的小型化,并且由于线圈端子的接合数变少,从而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进行组装操作。另外,由于具有与信号检测端子连接的信号端子6a、和与传感器(电动机一侧的传感器,其图示被省略)连接的传感器端子6b的多个信号供给构件6,配置于不对电源供给构件2 4及公共端子构件5产生作用的位置、即外壳主体I内公共端子构件5的马蹄形缺口部5-1中没有电源供给构件2 4的位置,因此,可以将电源供给构件2 4配置在同一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器端子和与电动机线圈连接的线圈端子的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及将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彼此绝缘地保持的绝缘性外壳主体,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在以彼此隔开绝缘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下通过嵌入铸模成形以形成为一体,所述连接器端子被折弯,向与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形成为一体的电源用连接器插入口内突出,所述线圈端子在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周面的同一平面上突出,所述电源供给构件构成为直线状或曲线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6.23 JP 2008-1633661.一种电动机用端子的绝缘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器端子和与电动机线圈连接的线圈端子的多个电源供给构件;以及 将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彼此绝缘地保持的绝缘性外壳主体, 所述多个电源供给构件在以彼此隔开绝缘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下通过嵌入铸模成形以形成为一体, 所述连接器端子被折弯,向与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形成为一体的电源用连接器插入口内突出, 所述线圈端子在所述绝缘性外壳主体周面的同一平面上突出, 所述电源供给构件构成为直线状或曲线状。2.如权利要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川浩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