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循环与压缩式制冷循环复合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461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循环与压缩式制冷循环复合的装置,可同时完成动力循环和压缩式制冷循环。该装置包括压缩机、回热器、冷凝器、储液器、节流阀、蒸发器1、工质泵、蒸发器2、膨胀机以及传动装置,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工业废热等中低品位能源驱动膨胀机做功,输出的轴功驱动压缩机运转,实现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同时,在不需要制冷工况运行时,该装置也可进行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中增设回热器,减小冷凝器负荷的同时也降低了加热器的负荷;设置的储液器,使两个循环独立运行,保证对用户的稳定制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力匮乏地区及小型区域供冷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且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工业废热等中低品位能源的动力循环与压缩式制冷循环复合的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行业是一个耗能大户,一般占总建筑能耗的40%-60%。而目前大多采取电能驱动压缩式制冷的方式,消耗了大量高品位的电能,给能源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当前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大环境下,实现节能减排是制冷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因此减少高品位能源的利用,寻求利用中低品位能源实现制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低品位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以及工业废热等,尤其是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成为替代常规能源的清洁能源。探索新能源的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成为制冷行业发展的一项新课题。为了实现系统的零能耗,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动力循环为压缩式制冷循环提供动力。此外在不运行制冷工况时,本专利技术还可用来发电。并且装置中增设回热器来降低冷凝器的冷凝负荷和蒸发器的加热负荷;增设储液器使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独立运行,保证为用户的稳定供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动力循环与压缩式制冷循环复合的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中低品位热能的动力循环驱动压缩式制冷循环,同时也可以利用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循环与压缩式制冷循环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该装置构成的系统包括制冷循环(I)子系统和动力循环(II)子系统;制冷循环(I)子系统由压缩机(1)、回热器(2)、冷凝器(3)、储液器(4)、节流阀(5)和第一蒸发器(6)组成,其连接方式为:储液器(4)a出口的分管道与节流阀(5)入口相连接,然后节流阀(5)出口与第一蒸发器(6)入口相连接,第一蒸发器(6)出口与压缩机(1)吸入管道相连接,压缩机(1)排气管道与膨胀机(9)排气管道汇集到一条管道与冷凝器(3)入口相连接,冷凝器(3)出口与储液器(4)入口相连接;动力循环(II)系统由回热器(2)、冷凝器(3)、储液器(4)、工质泵(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循环与压缩式制冷循环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该装置构成的系统包括制冷循环(I)子系统和动力循环(II)子系统; 制冷循环⑴子系统由压缩机(I)、回热器(2)、冷凝器(3)、储液器(4)、节流阀(5)和第一蒸发器(6)组成,其连接方式为:储液器(4)a出口的分管道与节流阀(5)入口相连接,然后节流阀(5)出口与第一蒸发器(6)入口相连接,第一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I)吸入管道相连接,压缩机(I)排气管道与膨胀机(9)排气管道汇集到一条管道与冷凝器(3)入口相连接,冷凝器⑶出口与储液器⑷入口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九法杜中玲苏继程章智博徐宝江陈义波陈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