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及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磁波吸收涂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分包括羰基铁粉、环氧树脂、聚氨酯预聚体、硅烷偶联剂以及混合酮类有机溶剂,以重量份数计,各组分含量为:羰基铁粉65~69;环氧树脂19~22;聚氨酯预聚体30~33;KH560硅烷偶联剂0.4~0.8;丁酮与环己酮混合溶剂25~35。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频带宽。该吸收涂料使用频率在X、Ku波段(8~18GHz)范围内均可达到-3.5dB以上的损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波吸收涂料,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吸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975年,美国空军在《先进战术战机技术评估与整合》中就首次将“减少特征信号”列为先进战机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探测技术的不断突破,飞行器的隐身性能日益成为“制空”能力的关键因素之隐身性主要包括雷达探测与红外探测隐身两种,国内外在隐身设计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外形结构设计隐身,例如边缘的锯齿结构设计以增强对电磁波的散射,降低垂直结构以降低对电磁波的反射;第二种是采用吸波材料,通过对电磁波的吸收起到降低探测信号的目的。本专利所指的电磁波吸收涂料(简称吸收涂料)是一种基于磁性损耗机制,将雷达波波吸收,并加以损耗,起到隐身目的。因该类涂料较宽的吸收频带,以及一定的力学性能,且吸收涂料工艺简单,便于施工与修复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飞行器隐身性能设计的重要手段。吸收涂料主体为两个部分:磁性吸收剂与起到一定力学支撑作用以及粘结作用的粘结剂(树脂、高聚合物)。飞行器在飞行中以及机动运行等方面,因摩擦,传热使得吸收材料温度升高,这需要附着在其表面的吸收涂料能够承受高温的苛刻要求,通常被用来作为吸收材料的粘结剂种类有环氧树脂体系,丙烯酸树脂体系等,它们虽然具备良好的附着力,但是其固化后形成的三维网状的微观结构,导致了其在柔韧性,抗冲击性能方面明显变差,尤其需要常常经受高温的使用条件,能否满足耐高温性能成为决定该类吸收涂料能否使用的关键指标。所以提高吸收涂料耐高温冲击性,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涂料,成为材料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也是众多研究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可见研制一种耐高温侵蚀的吸收涂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的制备方法,使制备的吸收涂料在微波频带(8GHz 18GHz)内具有宽频带、高磁损耗、耐高温、性能稳定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包括羰基铁粉、环氧 树脂、聚氨酯预聚体、硅烷偶联剂以及混合酮类有机溶剂,以重量份数计,各组分含量为:羰基铁粉65 69;环氧树脂19 22;聚氨酯预聚体30 33;KH560硅烷偶联剂0.4 0.8;丁酬与环己酬混合溶剂25 35;丁酮与环己酮的比例范围为丁酮/环己酮=2 4,以质量比计算,即丁酮/环己酮最小为2,最大为4。所述羰基铁粉为片状羰基铁粉,密度为1.56g.cm-3,平均粒径6 μ m,平均厚度0.4 μ m。聚氨酯预聚体是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单体的聚酯型预聚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耐高温雷达波 吸收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聚氨酯预聚体制备工艺(1.1)取100份聚乙二醇、150份二甲苯混合;(1.2)在氮气的保护下,将步骤(1.1)所得混合物加热至60°C,然后将35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0.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及50份二甲苯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到混合物中,然后将温度缓慢升温至85°C ;(1.3)在85°C条件下保温约2h,测试异氰酸根(-NC0)含量,待其含量恒定后停止加热,冷却室温,密封封存,得到聚氨酯预聚体乙组分。步骤2:耐高温涂料制备工艺依据耐高温吸收涂料配方,将环氧树脂、混合有机溶剂、硅烷偶联剂、羰基铁粉充分混合,然后搅拌均匀,研磨,获得充分分散的体系,得到聚氨酯预聚体甲组分,将聚氨酯预聚体甲组分与聚氨酯预聚体乙组分高速分散,制备得耐高温涂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耐高温。在150°C条件下,经过100小时的高温处理。按GB/T67422007色漆盒清漆弯曲试验,吸收涂料柔韧性为3mm ;按GB/T17321993漆膜耐冲击测试,吸收涂料耐冲击为 50Kg.cmο2,质量轻,厚度薄。吸收涂料面密度为0.158*挪_2,厚度为0.6.!;3,应用频带宽。该吸收涂料使用频率在X、Ku波段(8 18GHz)范围内均可达到-3.5dB以上的损耗效果。4,附着力高。按GB/T52102006色漆盒清漆拉开附着力测试,吸收涂料附着力可达15MPa以上。5,工艺简易,实施方便,易于推广。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吸收涂料,配方简单,容易实施,在解决涂料耐高温问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吸收剂羰基铁粉,与辅料石蜡均匀混合(质量分数为80%)后制成同心环,经测试获取典型电磁图谱:(a)复磁导率实部μ ',复磁导率虚部μ ;(b)复介电常数实部ε ',复介电常数虚部ε ,频段在0.5 18GHz。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用耐高温粘结剂固化后测试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图,透过率T对波数图谱。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吸收涂料反射损耗图谱,频率在0.5 18GHz范围。具体实施例方式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由吸收剂羰基铁粉、环氧树脂、聚氨酯预聚体,硅烷偶联剂以及混合酮类有机溶剂构成,其含量为:羰基铁粉65 69;环氧树脂19 22;聚氨酯预聚体30 33:KH560硅烷偶联剂0.4 0.8; 丁酮与环己酮混合溶剂25 35;以上份数为重量份数。混合溶剂中,丁酮与环己酮的比例范围为丁酮/环己酮=2 4,以质量比计算。进一步说,所述羰基铁粉为片状羰基铁粉,密度为1.56g.cm—3,平均粒径在6 μ m,平均厚度0.4μπι,其测试电磁谱图见附图1。更进一步说,所述环氧树脂为Ε03牌号环氧树脂,聚氨酯预聚体是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单体的聚酯型预聚体,其制备过程见具体实施工艺实例5聚氨酯预聚体制备工艺。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是增加羰基铁粉与粘结剂聚合物之间的吸附能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为:( I)首先使用混合溶剂浸泡环氧树脂,并且通过适度机械搅拌,使环氧树脂充分溶解;(2)依据涂料的配方,将环氧树脂混合液、有机溶剂、硅烷偶联剂、羰基铁粉充分混合,机械搅拌均匀,并进一步通过三辊机研磨,让体系得到充分的分散,制备成甲组分;(3)将制备的聚氨酯预聚体混合液作为乙组分;(4)将甲乙两组分混合均匀,采用高速分散机进一步分散,获得耐高温吸收涂料。更具体的实施例如下。各实施例的份数为重量份数。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涂料的组分及组分含量为:环氧树脂20份;混合有机溶剂30份;硅烷偶联剂0.5份;羰基铁粉67份;聚氨酯预聚体32份。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涂料的组分及组分含量为:环氧树脂22份;混合有机溶剂35份;硅烷偶联剂0.8份.’羰基铁粉69份;聚氨酷预聚体33份。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涂料的组分及组分含量为:环氧树脂19份;混合有机溶剂25份;硅烷偶联剂0.4份;擬基铁粉65份;聚氨酯预聚体30份。实施例4:制备工艺步骤1:聚氨酯预聚体制备工艺。(I)取100份聚乙二醇、150份二甲苯于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导气管、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2)在一定气流氮气的保护下,采用油浴缓慢将其加热至60°C,然后将计量的35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0.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及50份二甲苯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到上述三口烧瓶中,然后将温度缓慢升温至85°C ; (3 )在85 °C条件下保温约2h,通过测试异氰酸根(-NCO)含量(依据HG/T2409-92 ),待其含量恒定后停止加热,冷却室温,密封封存。步骤2: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包括羰基铁粉、环氧树脂、聚氨酯预聚体、硅烷偶联剂以及混合酮类有机溶剂,以重量份数计,各组分含量为:按质量比,丁酮/环己酮=2~4。FDA000026925205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13 CN 201210337584.21.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其特征在于,组分包括羰基铁粉、环氧树脂、聚氨酯预聚体、硅烷偶联剂以及混合酮类有机溶剂,以重量份数计,各组分含量为:羰基铁粉65 69;环氧树脂19 22;聚氨酯预聚体30 33;KH560硅烷偶联剂0.4 O 8丁_与环己_混合溶剂25 35;按质量比,丁酮/环己酮=2 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羰基铁粉为片状羰基铁粉,密度为1.56g.cm_3,平均粒径6 μ m,平均厚度0.4 μ 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其特征在于,聚氨酯预聚体是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单体的聚酯型预聚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含量为:环氧树脂20混合有机溶剂30硅烷偶联剂0.5羰基铁粉67聚氨酯预聚体3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雷达波吸收涂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含量为:环氧树脂22 混合有机溶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龙江,宋镇江,谢建良,梁迪飞,彭佳宁,唐裕沛,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