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244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以质量份数计,在室温下,将4-1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6-14份丙烯酸和10-30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均匀,再滴加去离子水至体系变为澄清;加入2-6份钛酸丁酯和1-4份硅烷偶联剂,然后加入30-50份去离子水,超声分散;加入去离子水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升温,搅拌,滴加引发剂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液,保温反应,升温至80-90℃,继续保温反应0.5-3h,降至室温,即得;本方法工艺简单,有效避免了传统纳米二氧化钛在乳液聚合过程中所发生的“二次团聚”问题,保证了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乳液领域,特别涉及反相微乳液法-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不仅兼具聚丙烯酸酯优良的成膜性、透明性、柔韧性、易加工性等和纳米二氧化钛突出的耐磨性、高硬度、抗刮伤性、抗紫外性等,而且以水为分散介质,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分为机械共混法和原位乳液聚合法两种。虽然机械共混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所需设备为常规设备,但是所制备的复合乳液的贮存稳定性差,易发生分层、沉降等不良现象。目前,随着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已由传统的物理共混法向原位乳液聚合法的方向发展。例如,例如,艾照全等人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烯基磺酸钠等为反应型乳化剂,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反应单体,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与共混法相比,该复合乳液的贮存稳定性得到提高(艾照全,李吉莉,胡瑛.反应型乳化剂在聚丙烯酸酯与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中的应用[J].粘接,2010,(2):51-53)。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工艺比较复杂,而且纳米二氧化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质量份数计,在室温下,将4?1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6?14份丙烯酸和10?30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均匀,再滴加去离子水至体系变为澄清;加入2?6份钛酸丁酯和1?4份硅烷偶联剂,控制加入速度为0.4?0.6g/min,然后在室温下搅拌6?24h,制得有机化纳米二氧化钛体系;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2)在有机化纳米二氧化钛体系中加入30?...

【技术特征摘要】
1.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质量份数计,在室温下,将4-1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6-14份丙烯酸和10-30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均匀,再滴加去离子水至体系变为澄清;加入2-6份钛酸丁酯和1-4份硅烷偶联剂,控制加入速度为0.4-0.6g/min,然后在室温下搅拌6_24h,制得有机化纳米二氧化钛体系;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Y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的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2)在有机化纳米二氧化钛体系中加入30-50份去离子水,搅拌分散后再超声分散;然后将其加入至装有30-50份去离子水和1-2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均匀混合液的反应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强曾幸荣李坤泉赖学军谢湖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