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起重设备领域,特指一种可进行4至12双数可变倍率转换的绕绳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载重小车2、4、6倍率转换一般为三小车结构,三小车载重结构的2、4、6倍率工作时存在吊钩最小工作幅度大的问题,重物得不到最大高度的提升;同时,塔机载重小车通过起升钢丝绳与吊钩连接也仅可实现2、4倍率转换及2、4、6倍率转换;载重小车通过起升钢丝绳与吊钩组合最多6倍率转换,尚未解决塔机大吨位起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不需要重新绕绳,仅通过上滑轮组的位置改变即实现绕绳系统的倍率的改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小车、钩体组件以及与小车数量对应的两根以上的起升钢丝绳,每个小车下方均安装有一套以上滑轮组件,每根起升钢丝绳绕设于对应的小车和滑轮组件上,每个滑轮组件包括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下滑轮组用于与钩体组件连接,其中,上滑轮组与对应的小车脱开而与对应的下滑轮组连接或者与对应的小车连接而与对应的下滑轮组脱开。进一步地,小车为两个,包括主小车和副小车;起升钢丝绳为两个,包括第一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小车、钩体组件(31)以及与所述小车数量对应的两根以上的起升钢丝绳,每个所述小车下方均安装有一套以上滑轮组件,每根所述起升钢丝绳绕设于对应的所述小车和所述滑轮组件上,每个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所述下滑轮组用于与所述钩体组件(31)连接,其中,所述上滑轮组与对应的所述小车脱开而与对应的所述下滑轮组连接或者与对应的所述小车连接而与对应的所述下滑轮组脱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小车、钩体组件(31)以及与所述小车数量对应的两根以上的起升钢丝绳,每个所述小车下方均安装有一套以上滑轮组件,每根所述起升钢丝绳绕设于对应的所述小车和所述滑轮组件上,每个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组,所述下滑轮组用于与所述钩体组件(31)连接,其中,所述上滑轮组与对应的所述小车脱开而与对应的所述下滑轮组连接或者与对应的所述小车连接而与对应的所述下滑轮组脱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为两个,包括主小车(9)和副小车(7);所述起升钢丝绳为两个,包括第一起升钢丝绳(I)和第二起升钢丝绳(2);所述副小车(7)下方安装有第一滑轮组件,所述主小车(9)下方安装有第二滑轮组件;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I)绕设于所述主小车(9)和所述第一滑轮组件上,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2)绕设于所述副小车(7)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件上;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上滑轮组(27)和第一下滑轮组(28),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二上滑轮组(38)和第二下滑轮组(39);所述第一下滑轮组(28)和所述第二下滑轮组(39)用于与所述钩体组件(3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上滑轮组(27)与所述副小车(7)脱开而与所述第一下滑轮组(28)连接或者与所述副 小车(7)连接而与所述第一下滑轮组(28)脱开,所述第二上滑轮组(38)与所述主小车(9)脱开而与所述第二下滑轮组(39)连接或者与所述主小车(9)连接而与所述第二下滑轮组(39)脱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小车(7)呈并排状布置于主小车(9)的一侧,所述主小车(9)与副小车(7)之间连接有可拆卸的连接梁(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通过拆装所述连接梁(8 )或通过所述上滑轮组的位置改变实现不同倍率的绕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通过拆装所述连接梁(8)或通过所述上滑轮组的位置改变实现4、6、8和12倍率之间的转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8 )拆卸时,所述钩体组件(31)与所述第一下滑轮组(28 )或所述第二下滑轮组(39 )单独连接;所述连接梁(8 )安装于所述主小车(9 )与副小车(7 )之间时,所述钩体组件(31)与所述第一下滑轮组(28)和所述第二下滑轮组(39) 二者通过可拆卸的横梁(3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滑轮组(27)中包括第一滑轮(32),所述第一下滑轮组(28)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二滑轮(33)和第三滑轮(34);所述第二上滑轮组(38)包括第四滑轮(35),所述第二下滑轮组(39 )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五滑轮(36 )和第六滑轮(3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载重小车的可变倍率转换绕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小车(7 )上沿着从所述副小车(7 )至所述主小车(9 )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定滑轮(13 )、第三定滑轮(15)、第四定滑轮(16)以及第五定滑轮(17),所述副小车(7)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定滑轮(13)同轴的第二定滑轮(14)、与所述第五定滑轮(17)同轴的第六定滑轮(18);所述主小车(9)上沿着从所述副小车(7)至所述主小车(9)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七定滑轮(19)、第九定滑轮(21)、第十定滑轮(22)以及第十一定滑轮(23),所述主小车(9)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七定滑轮(19)同轴的第八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孝德,单石福,李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