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139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它包括可折叠的推车车架、安装在推车车架底部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将推车车架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装置,推车车架包括底架、立杆、连杆、托架、推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儿童推车,结构简单,折叠操作便捷,并且可以嫁接座兜和具有助载功能的座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座位、安装所述车架下方的前车轮和后车轮、连接在车架上部的车篷,所述的车架包括底部安装有所述前车轮的前轮支架、底部安装有所述后车轮且上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连接的后轮支架、下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部或后轮支架的上部相连接的推杆、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部或推杆的下部相连接的扶手,扶手位于车架的前侧,推杆位于车架的后侧以便于大人推动推车向前行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推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它包括可折叠的推车车架、安装在推车车架底部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将推车车架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装置,推车车架包括 底架,前车轮和后车轮安装在底架的底部; 立杆,立杆的下部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底架的后部; 连杆,连杆的上部与立杆相铰接,连杆的下部可转动且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底架上; 托架,托架的后部与立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推把,推把的下部与立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底架包括底部安装有前车轮的前轮支架、底部安装有后车轮且上部与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后轮支架。进一步地,后轮支架有一对且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的左右两侧,每个后轮支架上部的靠近前轮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前轮支架上。进一步地,后轮支架包括分别与前轮支架相铰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与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铰接的连接架,且前轮支架、第一杆、第二杆和连接架形成一平行四边形。优选地,后车轮安装在连接架上。进一步地,后轮支架上铰接有一底连杆,底连杆的与后轮支架相铰接一端相反的另一端与前轮支架可转动且可前后滑动的连接。进一步地,立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横杆,该横杆与立杆呈十字交叉设置,托架转动连接在横杆的左右两侧,托架与横杆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位置的托架限位装置。进一步地,托架的前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座兜的接口。进一步地,底架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供儿童乘坐的座位,优选地,座位可拆卸地安装在前轮支架上。进一步地,底架上设置有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套,连杆的下部与滑套相铰接,底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套相铰接。进一步地,推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托盘架。进一步地,推把与立杆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位置的推把限位装置。进一步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立杆上的解锁拉手、设计在底架上并限制滑套与底架相对位置的锁定件、一端与解锁拉手相连接另一端与锁定件相连接的牵引索。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结构简单,折叠操作便捷,并且可以嫁接座兜和具有助载功能的座位。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在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在打开状态时的侧视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在打开状态时的俯视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在折叠过程中的侧视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在折叠状态时的侧视 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在收起托架并安装座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前轮支架;2、滑套;3、连杆;4、接口 ;5、推把限位装置;6、托架限位装置;7、托架;8、立杆;9、解锁拉手;10、推把旋转调节把手;11、手机托盘;12、杯托架;13、推把;14、横杆;15、第一杆;16、前车轮;17、后车轮;18、连接架;19、座位;20、底连杆;21、第二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施例以一种儿童为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儿童推车,从附图1至附图6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儿童推车,它包括可折叠的推车车架、安装在推车车架底部的前车轮16和后车轮17、将推车车架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装置,推车车架包括底架、立杆8、连杆3、托架7、推把13。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前后方向按照推车在正常使用时的习惯而定义,前进的方向为前,与之相反的为后。底架包括底部安装有前车轮16的前轮支架1、底部安装有后车轮17且上部与前轮支架I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后轮支架,前轮支架I的上部和后轮支架的上部大致呈水平设置,前轮支架I沿前后方向设置,因此前轮支架I的上部也是其后部,后轮支架有一对且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I的左右两侧。后轮支架包括分别与前轮支架I相铰接的第一杆15和第二杆21、与第一杆15和第二杆21分别铰接的连接架18,且前轮支架1、第一杆15、第二杆21和连接架18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后轮支架上铰接有一底连杆20,底连杆20的与后轮支架相铰接一端相反的另一端与前轮支架I可转动且可前后滑动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底连杆2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杆15上,后车轮17安装在连接架18上。立杆8的下部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底架的后部,本实施例中的立杆8下部铰接在前轮支架I的后部。连杆3的上部与立杆8相铰接,连杆3的下部可转动且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底架上,在本实施例中,前轮支架I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套2,连杆3的下部与滑套2相铰接。上述底连杆20的另一端也铰接在该滑套20上。托架7通过横杆14与立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横杆14固定连接在立杆8的上部,横杆14与立杆8呈十字交叉设置,托架7有一对并分别转动连接在横杆14的左右两侧,托架7的前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座兜的接口 4,托架7与横杆14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位置的托架限位装置6。托架7与横杆14之间的转动轴A大致呈水平设置,且该转动轴A与横杆14的轴心线呈一夹角以使托架7在向下转动的同时能够向立杆8收拢,从而使推车车架在折叠时各杆件之间更紧凑。推把13,推把13的下部与立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推把13与立杆8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位置的推把限位装置5,本实施例中的推把限位装置5通过一推把旋转调节把手10来控制调节。推把13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托盘架,本实施例中的托盘架包括分别与推把13相转动连接的手机托盘11和杯托架12,以方便大人放置随身物品。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立杆8上的解锁拉手9、设计在底架上并限制滑套2与底架相对位置的锁定件、一端与解锁拉手9相连接另一端与锁定件相连接的牵引索。参照附图2至附图5,图中箭头表示部件的运动方向,推车车架折叠过程如下所述 1、解锁托架限位装置6,使托架杆7绕其转动轴向下向中间旋转收起;调节推把旋转调节把手10,推把13向下旋转收起;杯托12及手机托11可分别整圈旋转; 2、拉动解锁拉手9,进而拉动牵引锁,使位于滑套2内的锁定件解锁,滑套2在前轮支架I上沿箭头方向滑动,并通过连杆3和底连杆20带动立杆8和后轮支架折叠,从而使整车折叠如附图5。如附图6所示,前轮支架I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供儿童骑乘的座位19,因此本儿童推车具有两种供儿童乘坐的方式,打开托架7,通过接口 4安装上座兜,儿童可乘坐与座兜内;收起托架7,安装座位19,儿童可骑乘在座位上。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折叠的推车车架、安装在所述推车车架底部的前车轮(16)和后车轮(17)、将所述推车车架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装置,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底架,所述的前车轮(16)和后车轮(17)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底部;立杆(8),所述立杆(8)的下部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的后部;连杆(3),所述连杆(3)的上部与所述立杆(8)相铰接,所述连杆(3)的下部可转动且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上;托架(7),所述托架(7)的后部与所述立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推把(13),所述推把(13)的下部与所述立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折叠的推车车架、安装在所述推车车架底部的前车轮(16)和后车轮(17)、将所述推车车架锁定在打开状态的锁定装置,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 底架,所述的前车轮(16)和后车轮(17)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底部; 立杆(8),所述立杆(8)的下部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的后部; 连杆(3 ),所述连杆(3 )的上部与所述立杆(8 )相铰接,所述连杆(3 )的下部可转动且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底架上; 托架(7),所述托架(7)的后部与所述立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推把(13),所述推把(13)的下部与所述立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包括底部安装有所述前车轮(16)的前轮支架(I)、底部安装有所述后车轮(17)且上部与所述前轮支架(I)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后轮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支架有一对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架(I)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后轮支架上部的靠近前轮支架(I)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前轮支架(I)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支架包括分别与前轮支架(I)相铰接的第一杆(15)和第二杆(21)、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毅查尔斯·凯加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