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建明专利>正文

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3975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转接单元(4)、故障处理单元(5)、继电器单元(6),传感器(9)及挡板(10),信号分析单元(3)、故障处理单元(5)、传感器(9)通过信号转接单元(4)实现互联互通,故障处理单元(5)通过继电器单元(6)与槽控机(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感器(9)跟踪打壳气缸运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自动处理下料口故障,确保电解槽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的优化设计,具备了投资省、可靠性高、安装维护方便、应用效果较好等特点,实现了对下料口状态实时监测并自动处理的功能,达到了提升生产控制自动化水平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电解槽自动控制
,具体为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技术背景铝电解槽打壳下料装置由打壳气缸、导向连杆、打壳锤头以及定容下料器构成,通过槽控机、电磁阀控制打壳下料装置工作,确保氧化铝准确定量的添加至电解槽中,维持电解生产正常进行,但是,当槽控机、电磁阀、打壳下料装置出现故障或技术条件变化时,下料口容易堵塞,导致氧化铝不能顺利进入电解槽中,造成突发效应增多,电耗增加。由于现有的铝电解槽打壳下料控制系统仅负责发出打壳下料信号,对发出信号后的执行情况缺少监测,无法实现闭环控制,因此,下料口的检查与维护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发现与处理故障不及时,突发效应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制约了生产技术指标的优化提升。另外,由于缺少对打壳气缸运动情况的在线监测,打壳气缸运动行程无法实现自动调节,容易出现打壳深度过长的弊端,加剧锤头磨损,降低原铝质量,同时,因电解质易粘附在锤头上,形成大锤头,增加工人处理难度。随着铝电解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解槽控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的工艺技术条件下,要满足提高控制精度的要求,除了继续做好控制理论及硬件系统优化升级之外,还应在电解槽下料口状态自动监测方面寻求突破,并通过自动监测系统提高下料口畅通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技术指标,目前,有关企业及科研院所在下料口故障自动监测与处理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不同程度上存在投资较大、应用效果较差、安装维护不便、可靠性较低等缺陷,制约了这些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铝电解提高生产控制自动化水平的要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打壳气缸运动情况,并将信号转换传输至分析处理控制系统,实现对下料口的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处理下料口故障,维持电解槽物料平衡,达到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经济技术指标的铝电解槽智能化控制装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打壳气缸运动情况,并将信号转换传输至分析处理控制系统,实现对下料口的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处理下料口故障,维持电解槽物料平衡,达到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经济技术指标的的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转接单元(4)、故障处理单元(5)、继电器单元(6),传感器(9)及挡板(10),其特征在于信号分析单元(3)、故障处理单元(5)、传感器(9)通过信号转接单元(4)实现互联互通,故障处理单元(5 )通过继电器单元(6 )与槽控机(I)连接。所述的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9)安装在打壳气缸(7)上,传感器(9)下方设置有套在打壳气缸(7)轴上且随打壳气缸(7)轴上下移动的挡板(10)。所述的传感器(9)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或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或激光测距模块或行程开关。所述的信号分析单元(3)由单片机及软件系统、按键模块、显示模块组成,显示模块负责实时显示相关工作参数,可采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模块。所述的故障处理单元(5)采用PLC工控板,其主要由单片机及软件系统,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组成。所述的继电器单元(6)包括两个交流中间继电器及一个直流中间继电器。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铝电解槽智能化气动控制系统是对槽控机控制功能的优化补充,该装置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打壳气缸运动情况,并将信号转换传输至分析处理控制系统,确保及时发现处理下料口故障,维持电解槽物料平衡,进一步降低效应系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经济技术指标。同时,该装置可实现打壳气缸运动行程的自动调节,避免出现打壳深度过长或过短的弊端,当打壳气缸运动行程达到下限位时,该装置可控制打壳气缸立即复位,减少打壳锤头在电解质中滞留时间,从而延长打壳锤头寿命,提高原铝质量,减少大锤头形成几率,降低工人处理难度。该装置通过对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的优化设计,具备了投资省、可靠性高、安装维护方便、应用效果较好等特点,实现了对下料口状态实时监测并自动处理的功能,达到了提升生产控制自动化水平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 系统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系统原理框图;图3为传感器、挡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为槽控机1、气控柜2、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转接单元4、故障处理单元5、继电器单兀6、打壳气缸7、定容下料器8、传感器9、挡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转接单元(4)、故障处理单元(5)、继电器单元(6),传感器(9)及挡板(10),其特征在于信号分析单元(3)、故障处理单元(5)、传感器(9)通过信号转接单元(4)实现互联互通,故障处理单元(5 )通过继电器单元(6 )与槽控机(I)连接。所述的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9)安装在打壳气缸(7)上,传感器(9)下方设置有套在打壳气缸(7)轴上且随打壳气缸(7)轴上下移动的挡板(10)。 所述的传感器(9 )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或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或激光测距模块或行程开关。所述的信号分析单元(3)由单片机及软件系统、按键模块、显示模块组成,显示模块负责实时显示相关工作参数,可采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模块。所述的故障处理单元(5)采用PLC工控板,其主要由单片机及软件系统,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组成。所述的继电器单元(6)包括两个交流中间继电器及一个直流中间继电器。所述的传感器(9)通过用扁钢制作的支架固定于打壳气缸(7)底部,挡板(10)采用5mm钢板制作,外形为中间带孔的圆盘形,挡板(10)直径150mm,中间孔直径等于打壳气缸(7)轴直径,挡板(10)通过中间孔套接于打壳气缸(7)轴上,随打壳气缸(7)轴上下移动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转接单元(4)、故障处理单元(5)、继电器单元(6)、传感器(9)、挡板(10),在打壳气缸(7)上安装传感器(9)跟踪打壳气缸(7)运动情况,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上传至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分析单元(3)分析判断后向故障处理单元(5)发送下料口状态信号,当打壳气缸(7)运动行程达到下限位时,故障处理单元(5)立即向气控柜(2)发出打壳气缸(7)复位信号,减少打壳锤头在电解质中滞留时间,延长锤头寿命,当下料口出现卡锤头或堵火眼故障,立即进入故障处理程序,由故障处理单元(5)向气控柜(2)发出故障处理命令,对故障下料口实施多次打壳,对正常下料口实施双倍下料,确保电解槽物料平衡,维持生产运行正常进行,同时,通过信号灯对故障现象进行报警。该装置还可通过监测槽控机(I)打壳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实现对槽控机(I)故障的监控,当槽控机(I)长时间未发出打壳信号时,故障处理单元(5)将接管槽控机(I)打壳下料控制功能,并按照智能化控制装置设定的下料间隔进行控制,同时,点亮信号灯提示检修,直至槽控机(I)恢复正常。如图3所示,传感器(9)通过用扁钢制作的支架固定于打壳气缸(7)底部,挡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转接单元(4)、故障处理单元(5)、继电器单元(6),传感器(9)及挡板(10),其特征在于:信号分析单元(3)、故障处理单元(5)、传感器(9)通过信号转接单元(4)实现互联互通,故障处理单元(5)通过继电器单元(6)与槽控机(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分析单元(3)、信号转接单元(4)、故障处理单元(5)、继电器单元(6),传感器(9)及挡板(10),其特征在于信号分析单元(3)、故障处理单元(5)、传感器(9)通过信号转接单元(4)实现互联互通,故障处理单元(5)通过继电器单元(6)与槽控机(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电解槽气动系统智能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9 )安装在打壳气缸(7 )上,传感器(9 )下方设置有套在打壳气缸(7 )轴上且随打壳气缸(7)轴上下移动的挡板(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欧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