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3617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包括:侧托瓦、下托瓦,各个托瓦至少包含一块托瓦片,各个托瓦至少包含一片静压油区,每个静压油区上并排设有多道围成一圈的静压油槽,每道静压油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出油孔,各静压油区连接各自的分支压力表、分支压力传感器和分支节流阀,形成各静压油区各自的供油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各个托瓦上的静压油区设立独立的供油单元,可以分别的调整各个托瓦片的油膜压力,利用各个独立供油单元中的分支压力传感器可以快速确定故障点,避免由于失压而造成托瓦与辊颈之间干摩而出现事故。清洁单元可以使循环使用的润滑油清洁耐用,保证液压管路中的油品质量,节约了能源,保证了轧辊磨削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是一种带有润滑性质的液压传动装置,是一种数控轧辊磨床的工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一个数吨重,甚至数十吨重的轧辊来说,其机械加工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这样超重的工件安全、装卡在机床上稳定的转动,装卡的卡具必须能够经受得住加工的切削力,并能保证加工所要达到的精度。对于磨削来说必须还提供较大的磨削速度,为此要求工件与卡具之间要有合理的托磨、充分的润滑,避免速度过高产生大量的热量,烧毁工件和卡具。由于工件过重,轧辊磨削不采用一般轴类零件磨削常用的端面顶尖装卡的方式,而是采用辊颈托瓦的径向支撑装卡方式,利用辊颈和托瓦之间较大的支撑面积支持轧辊的重量。较大的托瓦与辊颈之间的接触面积虽然解决了支撑重量的问题,但随即产生了两者之间相互运动所造成的摩擦问题,在此,如何适当的润滑显得十分突出,特别是在高速、高精度的磨削工况下,既要有效支撑又要充分润滑的确是一个困难。目前托瓦润滑一般采用脂润滑和稀油润滑两种。而脂润滑只有在磨削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在高速磨削的情况下需使用稀油润滑。使用稀油润滑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纯的润滑,另一种是带有支撑性质的润滑。前者只是单纯的向摩擦面不断的加注润滑油,想使托瓦与辊颈之间产生薄薄油膜,减小摩擦力。因为是单纯润滑,润滑油的压力很小,所以润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后者则是采用类似于静压轴承的原理,从托瓦上加注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利用润滑油的压力,形成弹性油膜将辊颈托起,由于辊颈在转动时实际是与润滑油摩擦,所以摩擦力极小。这种润滑方式所形成的装置称为静压托瓦。静压托瓦很好的解决了有效支撑和摩擦的矛盾。现有的静压托瓦还处于十分简单的初始状态,多采用与单纯润滑相同的供油系统,仅仅可控压力而已。这样的装置有许多的问题托瓦与辊颈之间的油膜不够稳定,油液在托瓦的整个承载面上很难达到分配均匀、稳定,难于形成均匀有效的静压支承,导致润滑不良,甚至干摩,以致轧辊无法正常旋转。而且,支撑油膜不正常时没有任何示警,不能及时发现,以致托瓦已经烧坏,或者由于摩擦力过大造成了传输动力的拨叉扭曲变形,才发现问题。另外,由于形成静压支撑需要较多的润滑油,润滑油必须循环使用,否则润滑油消耗过多,增加成本。然而磨削轧辊时,冷却水会喷到托瓦上,冷却水与润滑油混合,造成润滑油污染和引起油乳化。这种遭污染和劣化的润滑油如果继续进入润滑油管路会阻滞管道和阀门,降低润滑性,使托瓦与辊径之间的摩擦增大,托瓦易于研磨损坏,现有的静压托瓦需要经常刮瓦和换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所述的装置改进了润滑供油方式,使润滑油在托瓦上更加均匀分布形成支撑油膜,同时增加了压力检测装置,监测各个托瓦上的油压,还增加了循环清洁单元,使循环使用的润滑油保持清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床头箱侧的前托架和尾架侧的后托架上的侧托瓦、下托瓦,其特征在于,各个托瓦至少包含一片静压油区,每个静压油区上并排设有多道围成一圈的静压油槽,每道静压油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出油孔,各静压油区连接各自的分支压力表、分支压力传感器和分支节流阀,形成各静压油区各自的供油单元,所述的各供油单元通过供油管路与加压单元连接,所述的加压单元与储油箱连接;所述的前托架和后架上分别设有回油槽,所述的回油槽通过回油管路与带有油水分离箱和回流过滤器的循环清洁单元连接,所述的循环清洁单元与储油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供油单元提供的润滑油油膜压力为1. 5MPa lOMPa。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支压力传感器是压力继电器。进一步的,所述的托瓦被所述静压油槽圈围的承载面略低于周围的承载面。进一步的,所述托瓦的上设有两个静压油区,每个静压油区内并排设有两道围成一矩形圈的静压油槽,各道静压油槽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出油孔。进一步的,所述的加压单元包括与所述供油管路连接的总压力传感器、总压力表、溢流阀和加压过滤器,所述的加压过滤器与电动润滑油泵连接,所述的电动润滑泵与储油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总压力传感器是压力继电器。进一步的,所述的供油管路分为床头箱侧供油管路和尾架侧供油管路两路,所述的床头箱侧供油管路和尾架侧供油管路两路分别串联一个两位三通阀,所述的两位三通阀的常闭通路连接供油单元和加压单元,所述的两位三通阀的常开通路连接加压单元和储油箱。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洁单元包括与回油管连接的油水分离箱,所述的油水分离箱上设有液位计和限位控制开关,所述的油水分离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的油水分离箱上部设有出油口,所述的出油口连接回流过滤器,所述的回流过滤器与储油箱连接。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各个托瓦上的静压油区设立独立的供油单元,可以分别的调整各个托瓦片的油膜压力,利用各个独立供油单元中的分支压力传感器可以快速确定故障点,避免由于失压而造成托瓦与辊颈之间干摩而出现事故。清洁单元可以使循环使用的润滑油清洁耐用,保证液压管路中的油品质量,节约了能源,保证了轧棍磨削的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前后托架在轧辊磨床上位置的示意图;图2是后托架的示意图,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所述装置的后托架的示意图,是图2中的B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二所述装置的托瓦上静压油槽和承载面的示意图,是图3中的C-C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所述装置的油路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所述装置的加压单元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四所述装置的油路原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五所述装置的清洁单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如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床头箱侧的前托架I和尾架侧的后托架2上的侧托瓦3、下托瓦4,各个托瓦的承载面5上至少包含一片静压油区,每个静压油区内的承载面上并排设有多道围成一圈的静压油槽6,每道静压油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出油孔7,各静压油区连接各自的分支压力表902、分支压力传感器901和分支节流阀903,形成各静压油区各自的供油单元9,所述的各供油单元通过供油管路10与加压单元连接11,所述的加压单元与储油箱12连接;所述的前托架和后架上分别设有回油槽8,所述的回油槽通过回油管路13与带有油水分离箱和回流过滤器的循环清洁单元14连接,所述的循环清洁单元与储油箱连接。轧辊磨床上一般设置前、后两处托起辊颈的托架,分别位于床头箱一侧和尾架一侦牝如图1所示。每个辊颈托架上设立上下两处托瓦侧托瓦和下托瓦,如图2所示(图2是后托架,由于前托架与后托架结构上完全相同,所以图2也可以代表前托架的结构)。托瓦一般是钢质基座上面铸有巴氏合金等常用于制作滑动轴承的材料,以利于降低与辊颈的摩擦。本实施例所述的承载面是指托瓦的巴氏合金的金属面,一般是圆弧形的凹面。一个托瓦上可以设立一个静压油区,也可以设立两个、三个甚至是更多的静压油区。静压油区上可以设有多道静压油槽,图3中所示的是侧托瓦、下托瓦上分别具有两个静压油区,每个静压油区具有两道并排并且围成一圈的口字型油槽,实际中还可以有多道围成一圈的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床头箱侧的前托架和尾架侧的后托架上的侧托瓦、下托瓦,其特征在于,各个托瓦至少包含一片静压油区,每个静压油区上并排设有多道围成一圈的静压油槽,每道静压油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出油孔,各静压油区连接各自的分支压力表、分支压力传感器和分支节流阀,形成各静压油区各自的供油单元,所述的各供油单元通过供油管路与加压单元连接,所述的加压单元与储油箱连接;所述的前托架和后架上分别设有回油槽,所述的回油槽通过回油管路与带有油水分离箱和回流过滤器的循环清洁单元连接,所述的循环清洁单元与储油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轧辊磨床托瓦静压润滑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床头箱侧的前托架和尾架侧的后托架上的侧托瓦、下托瓦,其特征在于,各个托瓦至少包含一片静压油区,每个静压油区上并排设有多道围成一圈的静压油槽,每道静压油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出油孔,各静压油区连接各自的分支压力表、分支压力传感器和分支节流阀,形成各静压油区各自的供油单元,所述的各供油单元通过供油管路与加压单元连接,所述的加压单元与储油箱连接;所述的前托架和后架上分别设有回油槽,所述的回油槽通过回油管路与带有油水分离箱和回流过滤器的循环清洁单元连接,所述的循环清洁单元与储油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单元提供的润滑油油膜压力为1. 5MPa IOMPa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压力传感器是压力继电器。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瓦被所述静压油槽圈围的承载面(501)略低于周围的承载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瓦上设有两个静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泰德利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