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帽和抗返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3289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帽,包括本体(10)和乳胶片(20),所述本体(10)的内部形成有轴向通道(11),所述乳胶片(20)固定于所述本体(10)的一端,该乳胶片(20)的中心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对齐的切口(21),所述本体(10)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相通的连接开口(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注射帽的抗返流装置。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乳胶片,且该乳胶片的中心形成有切口,在需要退导丝时,乳胶片上的切口允许导丝通过,但是可以将血液阻隔,因此有效防止血液流出,保持术野清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射帽(亦称肝素帽),以及包括该注射帽的抗返流装置,其能够在穿刺过程中减少或防止沿导丝置入导管及导管安放到位后退导丝过程中的出血。
技术介绍
临床介入性治疗中,经常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穿刺过程中,常规通过Seldinger技术沿导丝置入导管及导管安放到位后退出导丝的的过程中,由于导丝直径小于导管内径,血液会通过导管与导丝之间的缝隙流出。在血液压力高(如动脉穿刺,或静脉穿刺而患者容量负荷较重)、大口径导管(如血液净化导管、体位膜肺氧合用引流管)时出血尤为明显,不但造成血液无谓丢失,而且污染术野,同时对操作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即使熟练的操作者也只能尽量减少出血量,并不能避免其发生。目前临床常用的深静脉穿刺及动脉穿刺套装中,虽然部分产品(如Airow)在穿刺针穿刺并置入导丝时有防止血液返流的功能,但在沿导丝置入导管,及导管放置到位后退出导丝过程中并没有抗返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注射帽,以及包括该注射帽的抗返流装置,其能够在穿刺过程中减少或防止沿导丝置入导管及导管安放到位后退导丝过程中的出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注射帽,该注射帽包括本体和乳胶片,所述本体的内部形成有轴向通道,所述乳胶片固定于所述本体的一端,该乳胶片的中心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对齐的切口,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相通的连接开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开口的内表面形成有连接螺纹。优选地,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轴向通道之间通过内径逐渐减小的内表面过渡。优选地,所述乳胶片中心的所述切口为十字形或者一字形。优选地,注射帽还包括固定片,所述本体的一端具有环形凹槽,所述固定片具有插入到所述环形凹槽内的凸缘部分,所述乳胶片通过所述固定片压紧于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固定片的中心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对齐的通孔。优选地,该注射帽还包括端盖,该端盖与所述本体的一端螺纹连接,且具有向中心延伸以便将所述乳胶片压紧于所述本体一端的凸缘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抗返流装置,包括导管、导丝、卡件和注射帽,所述注射帽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帽,所述导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注射帽的所述连接开口,所述导丝适于穿过所述轴向通道和所述切口,所述卡件上具有圆孔和与圆孔相通的狭槽,所述导管适于穿过所述圆孔,所述狭槽适于夹闭所述导管。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注射帽中,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乳胶片,且该乳胶片的中心形成有切口,在需要退导丝时,乳胶片上的切口允许导丝通过,但是可以将血液阻隔,因此有效防止血液流出,保持术野清洁。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注射帽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注射帽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乳胶片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抗返流装置的示意性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注射帽,该注射帽包括本体10和乳胶片20,所述本体10的内部形成有轴向通道11,所述乳胶片20固定于所述本体10的一端,该乳胶片20的中心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对齐的切口 21,所述本体10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相通的连接开口 12。连接开口 12用于和导管连接,可以采用多种合适的连接结构,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等。优选地,所述连接开口 12`的内表面形成有连接螺纹13,用于和导管之间形成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开口 12与所述轴向通道11之间通过内径逐渐减小的内表面14过渡。通过这种方式,轴向通道11非常狭窄,仅能允许导丝通过,根据物理学原理,连接开口 12与轴向通道11内血液的压强相同,由于截面积不同,按照公式F = PXS,而S= Jir2,F为压力,P为压强,S为截面积,r为半径,由于轴向通道11半径显著小于连接开口 12,面积也显著缩小,因此轴向通道11内的血液压力比导管内要小很多。另外,再加上乳胶片20的闭合,在退导丝时基本上可防止血液流出。如图3所示,所述乳胶片20中心的所述切口 21可以形成为十字形或者一字形。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注射帽还包括固定片30,所述本体10的一端具有环形凹槽15,所述固定片30具有插入到所述环形凹槽15内的凸缘部分,所述乳胶片20通过所述固定片30压紧于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固定片30的中心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对齐的通孔31。固定片30—般使用硬塑料材料制作。另外,如图2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乳胶片20可以通过端盖40固定于所述本体10的一端。具体而言,端盖40与本体10的一端螺纹连接,且具有向中心延伸以便将所述乳胶片20压紧于所述本体10 —端的凸缘部41。这种固定方式结构更加简单。如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抗返流装置,包括导管1、导丝2、卡件3和注射帽,所述注射帽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任意一种注射帽,所述导管I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注射帽的所述连接开口 12,所述导丝2适于穿过所述轴向通道11和所述切口 21,所述卡件3上具有圆孔4和与圆孔4相通的狭槽5,所述导管I适于穿过所述圆孔4,所述狭槽5适于夹闭所述导管I。在上述抗返流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在置入导管I退导丝2时,导丝2末端首先接触到本体10内部的内径逐渐减小的内表面14,受到此内表面14的引导而进入轴向通道11,继而通过压力抵开乳胶片20中心的切口 21向外退出。在导丝2完全退出后,乳胶片20上的切口 21由于弹性而自动闭合,从而可以防止血液随着导丝2而外流。然后,可以将卡件3向上提拉,使得导管I进入到卡件3上的狭槽5中,从而关闭导管1,然后可以将注射帽从导管I上拧下,即完成了导管I的置入程序。在需要注射时,可以将注射器等连接到导管I上,即可进行注射操作。在本技术中,由于在注射帽的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乳胶片20,且该乳胶片的中心形成有切口 21,在需要退导丝2时,乳胶片上的切口允许导丝通过,但是可以将血液阻隔,因此有效防止血液流出,保持术野清洁。本体内部的直径逐渐减小的内表面14可以引导导丝2顺利退出。通过固定片30或者端盖40可以方便地固定乳胶片2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帽,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帽包括本体(10)和乳胶片(20),所述本体(10)的内部形成有轴向通道(11),所述乳胶片(20)固定于所述本体(10)的一端,该乳胶片(20)的中心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对齐的切口(21),所述本体(10)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相通的连接开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帽,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帽包括本体(10)和乳胶片(20),所述本体(10)的内部形成有轴向通道(11),所述乳胶片(20)固定于所述本体(10)的一端,该乳胶片(20)的中心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对齐的切口(21),所述本体(10)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轴向通道(11)相通的连接开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开口(12)的内表面形成有连接螺纹(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开口(12)与所述轴向通道(11)之间通过内径逐渐减小的内表面(14)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片(20)中心的所述切口(21)为十字形或者一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帽,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帽还包括固定片(30),所述本体(10)的一端具有环形凹槽(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亮么改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