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291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卧式压缩机,其降低气体罩排出的冷媒气体中的油含油量,防止在机外排出空间产生噪音,抑制压缩冷媒的压力损失的产生。卧式压缩机(50)具备密闭容器(1)、压缩机构部、电动机部、吸入管(7)及排出管(13)。在电动机部与排出管之间设置用于区划密闭容器的隔板(12),在该隔板的与电动机部的相反侧安装上部以及下部开放的气体罩(16)。在隔板的上部形成供冷媒气体流通压缩的冷媒气体通道孔(12a),在下部形成供润滑油流通的润滑油通道孔(12b)。气体罩形成为上边比密闭容器的内径(15s)小、且高度为覆盖冷媒气体通道孔的高度。气体罩弯折成型并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形状,利用隔板与气体罩来构成气液分离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卧式压缩机,尤其涉及适用于制冷空调设备的卧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现有的卧式压缩机的例子。在该公报中记载的卧式压缩机中,由卧式涡旋压缩机被压缩的冷媒从冷媒排出空间流入电机收纳空间,经由形成于承重板的冷媒连通孔以及润滑油连通孔而被引导至机外排出空间。并且,向冷媒排出空间排出的冷媒喷吹撞击于吸入管、密闭箱的内壁等,从而冷媒所含有的大部分润滑油被分离。进一步,当冷媒经由冷媒连通孔向机外排出空间流动时,喷吹撞击于润滑油导入管安装板,此时润滑油从冷媒分尚。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现有的卧式压缩机的另外的例子。在该公报中记载的卧式压缩机中,为了降低润滑油向压缩机外流出,在密闭容器内形成电动机、压缩机构部以及冷冻机油储存部,冷冻机油储存部通过隔板而与其它部分隔开。在隔板上至少形成有使冷冻机油连通的下部开口部,在该隔板的冷冻机油储存部侧设有气液分离流道。并且,将该卧式压缩机配置成从水平方向仅倾斜6° 12°而使压缩机构部侧变高。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现有的卧式压缩机的又一另外的例子。在该公报中记载的卧式压缩机中,在区划冷冻机油储存部的轴承支承板的上部设有上部流道口,并且在该轴承支承板的冷冻机油储存部侧面设有安装了油滴除去部的气体罩。在此,气体罩形成为,在圆环罩的内部安装有形成为网眼状等的油滴除去部,该圆环罩与大致圆板状的基板通过钎焊等接合。由此,当冷媒流量增大后,在润滑油储存部产生润滑油起泡现象,通过使冷媒的一部分从上部流道口抽离,能够防止在冷媒中含有无法被油滴除去部捕获的量的油的事态的发生。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075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20835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121693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卧式压缩机构成为,流入电动机室的压缩冷媒从形成于承重板的冷媒连通孔向由承重板与润滑油导入管安装板形成的空间流入,之后,从该润滑油导入管安装板的外周部与密闭箱之间的间隙向机外排出空间流出。然而,在该公报所记载的卧式压缩机中,即使是从冷媒连通孔流入的压缩冷媒,也大量含有储存于密闭箱内部的润滑油,从而若不撞击润滑油导入管安装板而从侧面部的间隙向机外排出空间流出,则该润滑油成分没有被除去而原封不动地通过并抽离。另外,在将卧式压缩机应用于空调机等的情况下产生如下情况,根据压缩机的动作区域,电动机室侧的润滑油的液面产生变化,电动机室侧的液面比形成于承重板的下部的润滑油连通孔低,而成为压缩冷媒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含有润滑油成分的压缩冷媒不被润滑油导入管安装板阻碍而向机外排出空间流出,因此,压缩冷媒所含有的大量的润滑油没有被除去而从卧式压缩机流出。其结果,会产生空调机的性能低下,润滑油成分不足或者需要大量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良情况的产生,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在与承重板相当的隔板的下部形成有下部开口部,在从该下部开口部流出的压缩冷媒的下游侧设置气液分离流道,来除去压缩冷媒所含有的润滑油成分。在该公报所记载的压缩机中,能够切实可靠地分离出润滑油成分,因此即使在空调机等中使用也不会引起由润滑油导致的性能低下。然而,由于设置气液分离流道,有构造变复杂、且流道阻力增大的问题,依然有空调机等的性能低下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横轴式压缩机中,从隔板的下部流入的压缩冷媒被由隔板与气体罩形成的流道引导,而使之从形成于上部的侧部的孔向机外排出空间流出,因此使含有润滑油的压缩冷媒撞击隔板,而能够可靠地除去润滑油成分。然而,在该公报所记载的压缩机中,压缩冷媒的流动流道变长,有冷媒的压力损失变大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者们的解析,在像这样使压缩冷媒从气体罩的上部的侧部向机外排出空间流出的情况下,压缩气体在一旦向机外排出空间的下部侧的广阔的空间流下之后,向配置于机外排出空间的上部的排出管流入。因此,在机外排出空间内存在下降流与用于流入排出管的上升流,从而有因此而产生的混合搅拌损失的问题。另外,由于压缩冷媒变为高压,在利用隔板与气体罩将压缩冷媒的流道形成密闭状的情况下,若隔板的刚性低则产生振动,其为产生噪音的一个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良情况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在卧式压缩机中,降低气体罩排出的冷媒气体中的油含有量,并且防止在机外排出空间产生噪音以及抑制压缩冷媒产生压力损失。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目的在于,在达成上述目的的卧式压缩机中,防止气泡侵入供油管。并且,其目的还在于,通过简化构造来降低制作工时以及成本。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卧式压缩机具备密闭容器;配置于该密闭容器内的横轴的压缩机构部;驱动该压缩机构部且配置于上述密闭容器内的电动机部;将欲由上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引导至上述密闭容器的吸入管;以及将被上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排出至上述密闭容器外的排出管,并且在上述密闭容器的下部储存润滑油,在上述电动机部与上述排出管之间设置用于区划上述密闭容器的隔板,在该隔板的与电动机部的相反侧安装上部以及下部开放的气体罩,上述隔板在上部形成有供被上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流通的冷媒气体通道孔,在下部形成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润滑油通道孔,上述气体罩形成为其上边比上述密闭容器的内径小、且高度为覆盖上述冷媒气体通道孔的高度,另外,上述气体罩弯折成型并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形状,利用上述隔板与上述气体罩来构成从上述冷媒分离润滑油的气液分离机构,利用该气液分离机构分离了润滑油成分的冷媒气体从上述气体罩的上边部以及两侧面的上部引导至上述排出管侧。并且,根据该特征,可以构成为,上述气体罩的两侧面形成为向斜下方以直线状被切除的形状,在该气体罩的正面中央部形成有拉深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气体罩的正面隔着上述拉深部的上侧以及下侧,形成有向上述排出管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优选构成为,所述气体罩由拉深加工在冲裁薄板而制成的气体罩原材料的中心部形成上述拉深部,之后通过冲压加工弯折加工两侧面而形成,亦优选构成为,在上述电动机部的轴端部安装供油管,该供油管供给对该卧式压缩机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在上述气体罩的下边中央形成有供油管罩部,该供油管罩部具有即使上述供油管从垂直方向倾斜2度而安装也能覆盖该供油管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仅对一张薄板进行弯折加工以及拉深加工来制作气体罩,利用该气体罩与安装于副轴承的隔板,在上部以及上部侧面部形成有供压缩冷媒向机外排出空间流出的开口部,因此减少向冷冻循环中排出的冷媒气体中的油含油量,并且能够防止在机外排出空间的噪音的产生、且能够抑制压缩冷媒的压力损失的产生。并且,也能够防止冷媒气体的气泡侵入供油管,能够回避卧式压缩机的滑动部的信赖性的低下。进一步,能够仅对一张薄板进行弯折加工以及拉深加工来制作气体罩,从而构造简化,能够降低制作工时以及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卧式涡旋压缩机所具备的气体罩部的详细纵向剖视图。图3是从排出侧观察设置于图2所示的气体罩部的隔板的主视图。图4A是从排出侧观察图1所示的卧式涡旋压缩机所具备的气体罩的主视图、侧视剖视图、仰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气体罩的立体图。图5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罩的其它的实施例的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图6A是从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压缩机,其具备:密闭容器;配置于该密闭容器内的横轴的压缩机构部;驱动该压缩机构部且配置于所述密闭容器内的电动机部;将欲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向所述密闭容器引导的吸入管;以及将被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向所述密闭容器外排出的排出管,并且在所述密闭容器的下部储存润滑油,该卧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排出管之间设置用于区划所述密闭容器的隔板,在该隔板的与电动机部的相反侧安装上部以及下部开放的气体罩,所述隔板在上部形成有供被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流通的冷媒气体通道孔,在下部形成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润滑油通道孔,所述气体罩形成为其上边比所述密闭容器的内径小、且高度为覆盖所述冷媒气体通道孔的高度,另外,所述气体罩弯折成型并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形状,利用所述隔板与所述气体罩来构成从所述冷媒分离润滑油的气液分离机构,利用该气液分离机构分离了润滑油成分的冷媒气体从所述气体罩的上边部以及两侧面的上部引导至所述排出管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9 JP 2011-229333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具备密闭容器;配置于该密闭容器内的横轴的压缩机构部;驱动该压缩机构部且配置于所述密闭容器内的电动机部;将欲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向所述密闭容器引导的吸入管;以及将被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向所述密闭容器外排出的排出管,并且在所述密闭容器的下部储存润滑油,该卧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机部与所述排出管之间设置用于区划所述密闭容器的隔板,在该隔板的与电动机部的相反侧安装上部以及下部开放的气体罩,所述隔板在上部形成有供被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冷媒气体流通的冷媒气体通道孔,在下部形成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润滑油通道孔,所述气体罩形成为其上边比所述密闭容器的内径小、且高度为覆盖所述冷媒气体通道孔的高度,另外,所述气体罩弯折成型并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形状,利用所述隔板与所述气体罩来构成从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羽部恭介小野口昌宏菅原涉岛田敦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