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顶杆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712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顶杆的模具,由上模座、下模座和两个导块组成,上模座设置在下模座上方,两个导块分别固定在下模座的两侧表面上,上模座下表面上设置有与导块相对应的顶杆,顶杆位于两导块的两内侧之间,顶杆长度为50~80mm,顶杆与导块内侧之间间距为10~12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顶杆的模具,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避免了模具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领域,尤其是ー种带有顶杆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制造业的基础エ艺装备,由于模具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因而模具的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ー个企业产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模具中的导向和定位机构是模具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对延长模具寿命,保证エ件精度,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具有较高的价值。现有的模具对材料压入导套,模具刃ロ不能完全闭合而导致产品边缘出现冲切不断等不良现象,造成产品报废及模具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顶杆的模具,其能够避免材料压入导套避免报废现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带有顶杆的模具,由上模座、下模座和两个导块组成,所述的上模座设置在下模座上方,两个导块分别固定在下模座的两侧表面上,上模座下表面上设置有与导块相对应的顶杆,顶杆位于两导块的两内侧之间,所述的顶杆长度为50 80mm,所述的顶杆与导块内侧之间间距为10 12mm。所述的顶杆长度为60mm,顶杆与导块内侧之间的间距为11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带有顶杆的模具,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避免了模具的损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ー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导块,4.顶杆。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ー种带有顶杆的模具,由上模座1、下模座2和两个导块3组成,上模座I设置在下模座2上方,两个导块3分别固定在下模座2的两侧表面上,上模座I下表面上设置有与导块3相对应的顶杆4,顶杆4位于两导块3的两内侧之间,顶杆4长度为60mm,顶杆4与导块3内侧之间间距为11mm。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祥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顶杆的模具,其特征是:由上模座(1)、下模座(2)和两个导块(3)组成,所述的上模座(1)设置在下模座(2)上方,两个导块(3)分别固定在下模座(2)的两侧表面上,上模座(1)下表面上设置有与导块(3)相对应的顶杆(4),顶杆(4)位于两导块(3)的两内侧之间,所述的顶杆(4)长度为50~80mm,所述的顶杆(4)与导块(3)内侧之间间距为10~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带有顶杆的模具,其特征是由上模座(I)、下模座(2)和两个导块(3)组成,所述的上模座(I)设置在下模座(2)上方,两个导块(3)分别固定在下模座(2)的两侧表面上,上模座(I)下表面上设置有与导块(3)相对应的顶杆(4),顶杆(4)位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昝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钟楼区新闸普烨兴精密模具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