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005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网、滤波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以及超前整流电路;其中,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网相连;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法,成本低廉,可以获得较平直的直流电压和满足谐波电流标准的网侧功率因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
,涉及一种三相整流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在较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和开关电源领域,如柜机变频空调和蓄电池充电器,需要采用三相交流电源供电,其中所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前级电路大都采用三相不控整流电路。无论后级负带何种负载,不控整流电路都属于非线性负载,在网侧产生谐波电流和无功功率,造成网侧谐波电流污染和较低的网侧功率因数,为此需要采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以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也可以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对于功率相对较小的应用领域,为了价格低成本,简化开发过程,可以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除了功率因数校正效果相对较差之外,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容易等优点,因此目前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合。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中,大部分做法是在网侧线路上增加电感,进行谐波电流抑制,其优点是简单,但是校正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电感压降较大,限制了负载能力。为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功率因数校正效果相对较差、电感压降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网、滤波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以及超前整流电路;其中,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网相连;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优选地,所述三相交流电网包括第一火线、第二火线、以及第三火线。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感、第二滤波电感、第三滤波电感、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三滤波电容;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一火线相连,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二火线相连,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三火线相连,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三节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和第三滤波电容的另一端相连,形成公共端。优选地,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一均压电阻、以及第二均压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向量,所述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的输出正极与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第一均压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的输出负极与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和第二均压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第一均压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第二均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与滤波电路中的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三滤波电容的公共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的输出正极连接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第一均压电阻的一端,形成直流输出正极。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的输出负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和第二均压电阻的一端,形成直流输出负极。优选地,所述超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二二极管整流桥;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初级的三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相连;第一变压器次级的三个交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整流桥的三个交流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整流桥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的直流输出正极和直流输出负极相连。如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谐波电流抑制和功率因数校正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I三相交流电网2滤波电路3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4超前整流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网1、滤波电路2、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3、以及超前整流电路4。其中,所述滤波电路2的三个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网I相连,所述三相交流电网I的三个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3和所述超前整流电路4的三个输入端相连。所述滤波电路2包括第一滤波电容Cl、第二滤波电容C2和第三滤波电容C3和第一滤波电感L1、第二滤波电感L2和第三滤波电感L3。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3包括第一二极管整流桥B1、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均压电阻Rl以及第二均压电阻R2。所述超前整流电路4包括第一变压器TRl和第二二极管整流桥B2。三相交流电网I具有第一火线a、第二火线b和第三火线C。滤波电路2中第一滤波电容Cl、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的公共端D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3直流侧第一电解电容El和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均压电阻Rl和第二均压电阻R2构成的中点相连。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3和超前整流电路4的输出端相连,形成输出正极DCP和负极DCN,从而构成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在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的滤波电路2中第一滤波电感LI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I的第一火线a相连,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I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l的一端相连后形成第一节点A ;第二滤波电感L2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I的第二火线b相连,所述第二滤波电感L2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二节点B ;第三滤波电感L3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I的第三火线c相连,所述第三滤波电感L3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三节点C ;第一滤波电容Cl、第二滤波电容C2和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后,形成公共端D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3直流侧的第一电解电容El和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均压电阻Rl和第二均压电阻R2构成的中点相连。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3中第一二极管整流桥BI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节点A、第二节点B、和第三节点C,所述第一二极管整流桥BI的输出正极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l的正极和第一均压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网、滤波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以及超前整流电路;其中,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网相连;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包括: 三相交流电网、滤波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以及超前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网相连;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整流器电路、超前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包括第一火线、第二火线、以及第三火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感、第二滤波电感、第三滤波电感、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三滤波电容;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一火线相连,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二火线相连,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三火线相连,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三节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和第三滤波电容的另一端相连,形成公共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容十二脉冲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均并联的自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淮刚艾永保张启平荣志杰王祺潘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儒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