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头式蓄电池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915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头式蓄电池端子,所述端子的尾部设有第一焊接孔,焊接孔外侧设有凸台,焊接孔内侧设有槽孔,在槽孔端部折弯90度向上,然后折弯90度朝内,继续折弯90度向下,再折弯90度朝内,与端子头连接,在端子头上设有第二焊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端子四次折叠90度,与中盖凹槽匹配,端子沉于中盖内,形成端子内置式蓄电池结构,解决以往端子高出盖面带来的弊端,有效避免电池正负极端子短路,在电池箱里电池叠放时避免正负极端子磨坏电池壳体,以及方便生产电池过程中运转叠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沉头式蓄电池端子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电动车在我国的迅猛普及,蓄电池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通常为了方便连接线的焊接,端子一般都是高出盖面,但是高出盖面的正负极端子靠的很近,很容易因操作不当导致电池短路,发生危险;而且电池在电动车电池箱里安装通常都是叠放在一起,两个正负极端子经常会磨坏叠加电池的底部,造成电池漏液短路现象;同时端子高出盖面,也不利于工厂生产过程中的电池运转叠放。针对这种结构电池带来的弊端,我们做了改进设计,将端子沉头于中盖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头式蓄电池端子,结构合理,适用于端子内置式蓄电池结构,有效避免电池正负极端子短路`,在电池箱里电池叠放时避免正负极端子磨坏电池壳体,以及方便生产电池过程中运转叠放。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沉头式蓄电池端子,所述端子的尾部设有第一焊接孔,第一焊接孔外侧设有凸台,第一焊接孔内侧设有槽孔,在槽孔端部折弯90度向上,然后折弯90度朝内,继续折弯90度向下,再折弯90度朝内,与端子头连接,在端子头上设有第二焊接孔。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端子头的端部设有倒角。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端子头呈一定角度上翘,与水平夹角为5。一45。。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端子的尾部呈圆形或者方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本技术由于将端子四次折叠90度,与中盖凹槽匹配,端子沉于中盖内,形成端子内置式蓄电池结构,解决以往端子高出盖面带来的弊端,有效避免电池正负极端子短路,在电池箱里电池叠放时避免正负极端子磨坏电池壳体,以及方便生产电池过程中运转叠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端子I的尾部11设有第一焊接孔12,第一焊接孔12外侧设有凸台13,第一焊接孔12内侧设有槽孔14,在槽孔14端部折弯90度向上,然后折弯90度朝内,继续折弯90度向下,再折弯90度朝内,与端子头15连接,在端子头15上设有第二焊接孔16。所述端子头15端部设有倒角17。所述端子头15呈一定角度上翘,与水平夹角为5° — 45°。所述端子的尾部11呈圆形或者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头式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1)的尾部(11)设有第一焊接孔(12),第一焊接孔(12)外侧设有凸台(13),第一焊接孔(12)内侧设有槽孔(14),在槽孔(14)端部折弯90度向上,然后折弯90度朝内,继续折弯90度向下,再折弯90度朝内,与端子头(15)连接,在端子头(15)上设有第二焊接孔(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头式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I)的尾部(11)设有第一焊接孔(12),第一焊接孔(12)外侧设有凸台(13),第一焊接孔(12)内侧设有槽孔(14),在槽孔(14)端部折弯90度向上,然后折弯90度朝内,继续折弯90度向下,再折弯90度朝内,与端子头(15)连接,在端子头(15)上设有第二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明学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