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管材用内穿式涡流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736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管材用内穿式涡流检测设备,包括涡流探伤仪、探头、支撑架和气源;待检测管材水平布设在所述涡流探伤仪的一侧,探头安装在所述待检测管材内,探头包括与待检测管材内壁形状相适配的探头本体,探头本体上且沿探头本体长度方向缠绕有检测线圈,涡流探伤仪通过电线与检测线圈相接;支撑架安装在待检测管材靠近涡流探伤仪的一端,支撑架一端伸入到待检测管材内,支撑架上部的外表面开设供所述电线通过的条形凹槽,支撑架中部开设通气孔,气源通过气管和通气孔与支撑架和探头之间的空腔连通。该内穿式涡流检测设备可以满足长管的涡流探伤,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涡流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管材用内穿式涡流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国内于60年代开始研究涡流检测技术,到现在不仅应用在规则形状的管、板、棒、丝等原材料,而且还应用在较复杂形状的零件检测上。发展到目前为止,常用涡流检测方式分为放置式、外通过式和内穿过式。常见的内穿过式一般都是手推式或者机械推动式。随着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エ业等エ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涡流检测技术以其使用性较强、非接触耦合、检测装置轻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无缝管材主要应用在热交換器上,其管道内的液体介质可能造成管壁的腐蚀和沉淀物的堆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热交換管的震动,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碰撞和摩擦,造成热交換器管外壁与支撑板接触部位磨损。采用内穿过式线圈的涡流检测方法是检测热交換器管道内、外壁缺陷,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最为有效和可靠的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热交換器管道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ー项无损检测方法。目前,成熟的手推式和机械推送式内穿过涡流探伤方法。但对于大量管材,上述两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手推式涡流检测方法劣势在于检测速度慢和不利于超长管的检测,机械推进式装置复杂,成本高,并且小径管无法进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检测管材用内穿式涡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涡流探伤仪(3)、探头(10)、支撑架(8)和气源(2);待检测管材(11)水平布设在所述涡流探伤仪(3)的一侧,所述探头(10)安装在所述待检测管材(11)内且能够在待检测管材(11)内水平移动,所述探头(10)包括与待检测管材(11)内壁形状相适配的探头本体(10?1),所述探头本体(10?1)上缠绕有检测线圈(10?8),所述涡流探伤仪(3)通过电线与检测线圈(10?8)相接;所述支撑架(8)安装在待检测管材(11)靠近涡流探伤仪(3)的一端,所述支撑架(8)一端伸入待检测管材(11)内部,所述支撑架(8)上部的外表面开设有沿待检测管材(11...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测管材用内穿式涡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涡流探伤仪(3)、探头(10)、支撑架(8)和气源(2);待检测管材(11)水平布设在所述涡流探伤仪(3)的一侧,所述探头(10)安装在所述待检测管材(11)内且能够在待检测管材(11)内水平移动,所述探头(10) 包括与待检测管材(11)内壁形状相适配的探头本体(10-1 ),所述探头本体(10-1)上缠绕有检测线圈(10-8),所述涡流探伤仪(3)通过电线与检测线圈(10-8)相接;所述支撑架(8) 安装在待检测管材(11)靠近涡流探伤仪(3)的一端,所述支撑架(8) —端伸入待检测管材(11)内部,所述支撑架(8)上部的外表面开设有沿待检测管材(11)长度方向延伸且供所述电线通过的条形凹槽(8-1),所述支撑架(8)的中部开设有沿待检测管材(11)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气孔(8-2),所述气源(2)通过气管(13)和通气孔(8-2)与支撑架(8)和探头(10) 之间的空腔(9)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管材用内穿式涡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5)和用于控制电机(5)转动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探头(10)移动位置的光电传感器(10-7 )和用于接收光电传感器(10-7 )输出信号的控制器(14),所述控制器 (14)的输入端通过控制线与光电传感器(10-7)相接,所述控制器(14)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模块(15)相接,所述电线和控制线均安装在护线套(6)内,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用于收卷护线套(6)的收卷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管材用内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宁张杰王力段飞艳祝建雯朱康平冯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