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锅炉的燃尽风喷口及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6000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的燃尽风喷口及锅炉,燃尽风喷口包括内外相互套接的直流风喷口和旋流风喷口,所述旋流风喷口为环形喷口,且在所述环形喷口上间隔设有旋流叶片;所述直流风喷口的横截面为所述旋流风喷口圆形截面的内接四边形或多边形结构,所述直流风喷口的纵向整体呈棱柱型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旋流风喷口和所述直流风喷口之间的区域设有冷却风风道,形成在直流风喷口的外周自内向外依次同心设置的直流风风道、冷却风风道和旋流风风道的三通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相同燃尽风风量及风速的条件下,有效地增加了燃尽风直流风的射程且燃尽风直流风的刚性也得到增强,同时增强了燃尽的效果,保证了锅炉燃烧的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燃烧
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的燃尽风喷口及锅炉
技术介绍
空气分级技术最早是由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在第一阶段,将从主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空气量减少到总燃烧空气量的7(Γ75%(相当于理论空气量的80%),使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燃烧条件下燃烧。此时,主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从而降低了燃烧区域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因此,其不仅延迟了燃烧过程,而且在还原性气氛中降低了生成NOx的反应率,抑制了 NOx在这一区域的生成。完全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在距主燃烧器上方一定距离处通过专门的空气喷口——燃尽风喷口送入炉膛,与主燃烧区域产生的烟气混合,在α>1的条件下完成全部燃烧过程。该技术的关键在于燃尽风风量和燃尽风喷口的设计。当燃尽风风量选取过低时,主燃烧器内的二次风风量就难以降低·至空气分级燃烧所需数值,使燃烧器区域内的过量空气系数仍旧接近1,不能达到良好的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当燃尽风风量足够时,炉膛内主燃烧器对应的区域处于欠氧状态,煤粉在这种条件下燃烧可大幅度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氧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锅炉的燃尽风喷口,包括内外相互套接的直流风喷口(11)和旋流风喷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风喷口(2)为环形喷口,且在所述环形喷口上间隔设有旋流叶片(3);所述直流风喷口(11)的横截面为所述旋流风喷口(2)圆形截面的内接四边形或多边形结构,所述直流风喷口(11)的纵向整体呈棱柱型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旋流风喷口(2)和所述直流风喷口(11)之间的区域设有冷却风风道(6),形成在直流风喷口(11)的外周自内向外依次同心设置的直流风风道(4)、冷却风风道(6)和旋流风风道(5)的三通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锅炉的燃尽风喷口,包括内外相互套接的直流风喷口(11)和旋流风喷口 (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风喷口(2)为环形喷口,且在所述环形喷口上间隔设有旋流叶片(3);所述直流风喷口(11)的横截面为所述旋流风喷口(2)圆形截面的内接四边形或多边形结构,所述直流风喷口(11)的纵向整体呈棱柱型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旋流风喷口(2) 和所述直流风喷口(11)之间的区域设有冷却风风道(6),形成在直流风喷口(11)的外周自内向外依次同心设置的直流风风道(4)、冷却风风道(6)和旋流风风道(5)的三通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尽风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风喷口(11)的横截面为所述旋流风喷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李明孙树翁林淑胜刘欣崔星源王敏蔡兴飞姬亚甄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