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726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推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推臂(3)上端装设有手柄(7),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1)活动联接;推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支撑杆(4)外端的“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推臂(3)活动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推臂的转轴点在座位下方,克服了剪切、挤压给人造成的危害,确保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舒适。立柱的减短,减少了立柱材料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健身器材,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训练推力的器械。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和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室外运动更是民众所喜欢的健身方式,因此,多种多样的室外健身器械应运而生,推力训练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推力训练器大都采用转动点在上部,摆杆、座板焊接成整体,座位下方多为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其存在的以下不足:一是上述结构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难以满足重力作用下的屈服强度;二是由于转动点在上部,造成结构复杂,立柱较高,成本降不下来,并且在力量使用上不合理,缺乏舒适性;三是由于座位下方采用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间距小,易产生卡夹等危险,安全性差。为此,在GB19272-2011室外器材新标准实施之际,上述健身器材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推力训练器,其结构紧凑,成本低,安全性高。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立柱、坐架、推臂、支撑杆,支撑杆与立柱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的中下部,推臂上端装设有手柄,其特征在于坐架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中连杆与立柱活动联接;在支撑杆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推臂下部通过转套活动联接于“U”型架上;坐架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下连杆的下端与推臂活动联接。本技术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推臂的转轴点在座位下方,改变了传统的在人体上部转动的结构,克服了剪切、挤压给人造成的危害,确保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舒适。立柱的减短,减少了立柱材料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中标识1_立柱,2-坐架,3-推臂,4-支撑杆,5-上连杆,6-中连杆,7_手柄,8- “U”型架,9-转套,10-下连杆。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有立柱1、坐架2、推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I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I的中下部,推臂3上端装设有手柄7,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I活动联接;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推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推臂3活动联接。本技术的中连杆安装限位块、轴承、防水圈后与立柱活动联接,上连杆安装轴承、防水圈后与立柱活动联接,它们的另一端安装轴承等后连接坐架,形成平行四连杆的连杆运动副。本技术的转套安装有限位块、轴承、防水圈,限位块可以使推臂在有效的范围内运动,减少了运动中对使用者所造成的伤害。使用本技术主要锻炼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和背部肌群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推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1)的中下部,推臂(3)上端装设有手柄(7),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1)活动联接;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推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推臂(3)活动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推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I)、坐架(2)、推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I)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I)的中下部,推臂(3)上端装设有手柄(7),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立均张秀凤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鑫龙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