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力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727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蹬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蹬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蹬臂(3)上端联接有踏板(11),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1)活动联接,坐架(2)的两侧装设有把手(7);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蹬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弯曲形的下连杆(10),下连杆(10)与蹬臂(3)活动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蹬臂的转轴点在座位下方,克服了剪切、挤压给人造成的危害,确保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舒适。立柱的减短,减少了立柱材料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健身器材,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训练蹬力的器械。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和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室外运动更是民众所喜欢的健身方式,因此,多种多样的室外健身器械应运而生,蹬力训练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蹬力训练器大都采用转动点在上部,摆杆、座板焊接成整体,座位下方多为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其存在的以下不足一是上述结构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难以满足重力作用下的屈服强度,因为当座板坐上100KG的人体时,长度1200mm的摆杆对于直径120mm的限位转套,限位块将会承受很大的力量,难以支撑;二是由于转动点在上部,造成结构复杂,立柱较高,成本降不下来,并且在力量使用上不合理,缺乏舒适性;三是由于座位下方采用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间距小,易产生卡夹等危险,安全性差。为此,在GB19272-2011室外器材新标准实施之际,上述健身器材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蹬力训练器,其结构紧凑,成本低,安全性高。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立柱、坐架、蹬臂、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蹬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蹬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1)的中下部,蹬臂(3)上端固定联接有踏板(11),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1)活动联接,坐架(2)的两侧装设有把手(7);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蹬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弯曲形的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蹬臂(3)的下端活动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蹬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蹬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I)的中下部,蹬臂(3)上端固定联接有踏板(11),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立均张秀凤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鑫龙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