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柱及应用该导光柱的发光结构与照 明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做为发光源,可应用在不同的灯具结构中,例如球泡灯或灯 管中,以提供所需的照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由球泡灯或灯管的灯罩向外射出而形成一 光场于前侧方向,但是其发光角度小于180度。因此,与传统的白炽光源(incandenscent light source)相比,白炽光源的发光角度为360度,大于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发光角度。此外,当亮度分布不均匀时,灯罩的侧面会产生暗纹(mura)。因此,光源亮度的均 匀性及分布范围会受到影响,有必要针对传统灯具结构的发光角度或照明均匀性进一步改盡口 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柱及应用该导光柱的发光结构与照明装置,以增 加发光角度并解决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导光柱,位于一发光源上方。导光 柱包括一导光本体、一凹陷部、一反射结构以及一微结构。导光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 与一第二端面。凹陷部位于第一端面,凹陷部用于收集发光源产生的光。反射结构位于第 二端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柱,位于一发光源上方,该导光柱包括:导光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该导光本体轴向延伸;凹陷部,位于该第一端面,该凹陷部用于收集该发光源产生的光;反射结构,位于该第二端面,当该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本体时,该光线的一部分受该反射结构反射而往该导光本体的侧面出光,其余部分的光线往该导光本体的前方出光;以及微结构,位于该导光本体的侧面,以助于该光线从该导光本体均匀出光。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17 US 61/547,784;2012.06.27 US 13/535,1861.ー种导光柱,位于ー发光源上方,该导光柱包括 导光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该导光本体轴向延伸; 凹陷部,位于该第一端面,该凹陷部用于收集该发光源产生的光; 反射结构,位于该第二端面,当该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本体吋,该光线的一部分受该反射结构反射而往该导光本体的侧面出光,其余部分的光线往该导光本体的前方出光;以及 微结构,位于该导光本体的侧面,以助于该光线从该导光本体均勻出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其中该凹陷部为ー凹杯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其中该反射结构为一内凹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柱,其中该凹杯结构具有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发光源的一发光面相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其中该微结构包括多个多边形或半圆形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其中该微结构具有多个刻痕,该些刻痕包括直条刻痕、斜条刻痕或由ニ组直条刻痕或ニ组斜条刻痕交叉所构成的刻痕。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柱,其中该发光源为ー发光二极管。8.ー种发光结构,包括 电路板; 至少ー发光源,配置于该电路板上;以及 至少ー导光柱,配置于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发光源上方,其中该导光柱包括 导光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该导光本体轴向延伸; 凹陷部,位于该第一端面,该凹陷部用于收集该发光源发出的光; 反射结构,位于该第二端面,当该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该导光本体吋,该光线的一部分受该反射结构反射而往该导光本体的侧面出光,其余部分的光线往该导光本体的前方出光;以及 微结构,位于该导光本体的侧面,以助于该光线从该导光本体均勻出光。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结构,其中该凹陷部为ー凹杯结构。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翔,周士钦,段生杏,
申请(专利权)人: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