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洪凯专利>正文

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95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19
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该方法在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搭建出多个并排的斜拉式悬臂梁结构,然后在斜拉式悬臂梁结构上搭建纵梁,并同过纵梁使多个并排的斜拉式悬臂梁结构形成整体的锚拉框架结构,在锚拉框架结构上铺设路面板以实现交通应急通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短时间内,即可在山区沿河公路水毁路段临时搭建出应急通行通道,供车辆临时应急通行,提高抢险救灾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毁路段应急通行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
技术介绍
公路水毁一直是我国山区公路的重大水毁类型,具有出现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灾情严重等基本特性,其防灾减灾虽然受到公路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却从未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全球性地质活动程度加剧、极端气象条件频繁出现的宏观地学背景下,我国西部山区公路泥石流与山洪灾情急剧恶化,每年雨季我国公路泥石流与山洪灾害损失30亿元左右。初步统计表明,截至2012年12月,我国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超过102万公里,其中四川省27. 4万公里,重庆市11万公里,贵州省12. 5万公里,云南省20. 4万公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5万公里,甘肃省10. 6万公里,西藏藏族自治区5. 2万公里。在102万公路总里程中,40%的路段计40余万公里存在严重的水毁灾害隐患,大量的沿河公路路基路面被整体水毁后,限制了灾情的应急救灾。迄今,我国在防治公路水毁灾害方面,基本停留在灾后工程恢复、重建方面,缺乏应急处治方法及所需相应专用设备,导致诸如2010年7月四川省汶川、茂县等地发生强降雨后大量公路断道,救援车辆、设备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1)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需要铺设应急通行道路的处治区段;2)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沿水线以上的河岸岸基,设置多个承载墩(1),承载墩(1)上端面保持水平,承载墩(1)为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条石砌体结构;3)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承载墩(1)上方的山体上设置多个锚杆(2),锚杆(2)的数量和位置与承载墩(1)一一对应;锚杆(2)外端与钢缆绳(3)的内端固定连接;多个锚杆(2)分别与多根钢缆绳(3)一一对应;4)将横梁(4)内端放置在承载墩(1)顶部,多个承载墩(1)分别与多根横梁(4)一一对应;5)在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1)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需要铺设应急通行道路的处治区段; 2)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沿水线以上的河岸岸基,设置多个承载墩(1),承载墩(I)上端面保持水平,承载墩(I)为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条石砌体结构; 3)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承载墩(I)上方的山体上设置多个锚杆(2),锚杆(2)的数量和位置与承载墩(I)一一对应;锚杆(2)外端与钢缆绳(3)的内端固定连接;多个锚杆(2)分别与多根钢缆绳(3)—一对应; 4 )将横梁(4 )内端放置在承载墩(I)顶部,多个承载墩(I)分别与多根横梁(4 ) 一一对应; 5)在横梁(4)上侧面的中部设置钢缆绳支墩(6),多个横梁(4)分别与多个钢缆绳支墩(6)一一对应;所述钢缆绳支墩(6)为框架结构,多个钢缆绳支墩(6)的内孔对正设置; 6)将横梁(4)外端托起使横梁(4)轴向保持水平,且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凯唐红梅唐兰彭瑜
申请(专利权)人:陈洪凯唐红梅唐兰彭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