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洪凯专利>正文

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95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19
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该方法在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搭建出多个并排的斜拉式悬臂梁结构,然后在斜拉式悬臂梁结构上搭建纵梁,并同过纵梁使多个并排的斜拉式悬臂梁结构形成整体的锚拉框架结构,在锚拉框架结构上铺设路面板以实现交通应急通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短时间内,即可在山区沿河公路水毁路段临时搭建出应急通行通道,供车辆临时应急通行,提高抢险救灾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毁路段应急通行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
技术介绍
公路水毁一直是我国山区公路的重大水毁类型,具有出现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灾情严重等基本特性,其防灾减灾虽然受到公路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却从未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全球性地质活动程度加剧、极端气象条件频繁出现的宏观地学背景下,我国西部山区公路泥石流与山洪灾情急剧恶化,每年雨季我国公路泥石流与山洪灾害损失30亿元左右。初步统计表明,截至2012年12月,我国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超过102万公里,其中四川省27. 4万公里,重庆市11万公里,贵州省12. 5万公里,云南省20. 4万公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5万公里,甘肃省10. 6万公里,西藏藏族自治区5. 2万公里。在102万公路总里程中,40%的路段计40余万公里存在严重的水毁灾害隐患,大量的沿河公路路基路面被整体水毁后,限制了灾情的应急救灾。迄今,我国在防治公路水毁灾害方面,基本停留在灾后工程恢复、重建方面,缺乏应急处治方法及所需相应专用设备,导致诸如2010年7月四川省汶川、茂县等地发生强降雨后大量公路断道,救援车辆、设备不能进入灾区,致灾经济损失由2亿元左右扩大到5亿元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 一种,该方法步骤如下1)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需要铺设应急通行道路的处治区段; 2)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沿水线以上的河岸岸基,设置多个承载墩,承载墩上端面保持水平,承载墩为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条石砌体结构; 3)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承载墩上方的山体上设置多个锚杆,锚杆的数量和位置与承载墩一一对应;锚杆外端与钢缆绳的内端固定连接;多个锚杆分别与多根钢缆绳一一对应; 4)将横梁内端放置在承载墩顶部,多个承载墩分别与多根横梁一一对应; 5)在横梁上侧面的中部设置钢缆绳支墩,多个横梁分别与多个钢缆绳支墩一一对应;所述钢缆绳支墩为框架结构,多个钢缆绳支墩的内孔对正设置; 6 )将横梁外端托起使横梁轴向保持水平,且横梁内端端面与承载墩内侧的山体保持接触,然后将钢缆绳外端与横梁外端固定,且钢缆绳中部与钢缆绳支墩顶部接触(钢缆绳支墩可将钢缆绳向上顶起一段距离,增加锚拉框架结构的内部空间,提高应急通行通道的横向宽度,同时,钢缆绳支墩还可使钢缆绳外端的作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以减少横梁外端所受的轴向应力,使钢缆绳的拉力更有效地用于支撑结构体和车辆的重力);横梁、承载墩和钢缆绳三者所组成的结构体形成斜拉式悬臂梁结构; 7)在横梁上承载墩上方位置处铺设内纵梁,内纵梁分别与多根横梁固定连接; 8)在横梁上铺设外纵梁,外纵梁分别与多根横梁固定连接,外纵梁贯穿多个钢缆绳支墩的内孔;由横梁、钢缆绳、内纵梁和外纵梁所组成的结构体形成锚拉框架结构; 9)在横梁、内纵梁和外纵梁上铺设路面板,应急通行道路搭建完成; 其中,所述横梁为预置的条状钢筋混凝土结构体;所述内纵梁为角钢或工字钢;所述外纵梁为角钢或工字钢。本专利技术中的横梁、钢缆绳、钢缆绳支墩、内纵梁和外纵梁均为预置件,使用时直接安装即可,并且可在应急通行结束后拆卸备用;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后,当出现需要在山区沿河公路水毁路段实施应急通行的情况时,按本专利技术方案搭建应急通行道路,在8-10小时内即可搭建出2至3公里长的应急通行道路,供5吨以下的载重车辆通过,使救灾物资尽快运抵灾区,待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将应急通行通道拆除,再对损毁路段作永久处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作了如下改进所述锚杆采用ZL201010242145. 4号中国专利的自锚型应急锚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短时间内,即可在山区沿河公路水毁路段临时搭建出应急通行通道,供车辆临时应急通行,提高抢险救灾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应急通行通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 图2、本专利技术的应急通行通道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该方法步骤如下1)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需要铺设应急通行道路的处治区段; 2)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沿水线以上的河岸岸基,设置多个承载墩1,承载墩I上端面保持水平,承载墩I为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条石砌体结构; 3)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承载墩I上方的山体上设置多个锚杆2,锚杆2的数量和位置与承载墩I 一一对应;锚杆2外端与钢缆绳3的内端固定连接;多个锚杆2分别与多根钢缆绳3——对应; 4)将横梁4内端放置在承载墩I顶部,多个承载墩I分别与多根横梁4一一对应; 5)在横梁4上侧面的中部设置钢缆绳支墩6,多个横梁4分别与多个钢缆绳支墩6—一对应;所述钢缆绳支墩6为框架结构,多个钢缆绳支墩6的内孔对正设置; 6)将横梁4外端托起使横梁4轴向保持水平,且横梁4内端端面与承载墩I内侧的山体保持接触,然后将钢缆绳3外端与横梁4外端固定,且钢缆绳3中部与钢缆绳支墩6顶部接触;横梁4、承载墩I和钢缆绳3三者所组成的结构体形成斜拉式悬臂梁结构; 7)在横梁4上承载墩I上方位置处铺设内纵梁5,内纵梁5分别与多根横梁4固定连接; 8)在横梁4上铺设外纵梁7,外纵梁7分别与多根横梁4固定连接,外纵梁7贯穿多个钢缆绳支墩6的内孔;由横梁4、钢缆绳3、内纵梁5和外纵梁7所组成的结构体形成锚拉框架结构; 9)在横梁4、内纵梁5和外纵梁7上铺设路面板,应急通行道路搭建完成; 其中,所述横梁4为预置的条状钢筋混凝土结构体;所述内纵梁5为角钢或工字钢;所述外纵梁7为角钢或工字钢。进一步地,所述锚杆2采用自锚型应急锚杆。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还可在承载墩I内侧的山体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限位孔,在安装横梁4时,可使横梁4内端伸入限位孔内,使限位孔和横梁4之间形成卡挡关系,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1)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需要铺设应急通行道路的处治区段;2)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沿水线以上的河岸岸基,设置多个承载墩(1),承载墩(1)上端面保持水平,承载墩(1)为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条石砌体结构;3)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承载墩(1)上方的山体上设置多个锚杆(2),锚杆(2)的数量和位置与承载墩(1)一一对应;锚杆(2)外端与钢缆绳(3)的内端固定连接;多个锚杆(2)分别与多根钢缆绳(3)一一对应;4)将横梁(4)内端放置在承载墩(1)顶部,多个承载墩(1)分别与多根横梁(4)一一对应;5)在横梁(4)上侧面的中部设置钢缆绳支墩(6),多个横梁(4)分别与多个钢缆绳支墩(6)一一对应;所述钢缆绳支墩(6)为框架结构,多个钢缆绳支墩(6)的内孔对正设置;6)将横梁(4)外端托起使横梁(4)轴向保持水平,且横梁(4)内端端面与承载墩(1)内侧的山体保持接触,然后将钢缆绳(3)外端与横梁(4)外端固定,且钢缆绳(3)中部与钢缆绳支墩(6)顶部接触;横梁(4)、承载墩(1)和钢缆绳(3)三者所组成的结构体形成斜拉式悬臂梁结构;7)在横梁(4)上承载墩(1)上方位置处铺设内纵梁(5),内纵梁(5)分别与多根横梁(4)固定连接;8)在横梁(4)上铺设外纵梁(7),外纵梁(7)分别与多根横梁(4)固定连接,外纵梁(7)贯穿多个钢缆绳支墩(6)的内孔;由横梁(4)、钢缆绳(3)、内纵梁(5)和外纵梁(7)所组成的结构体形成锚拉框架结构;9)在横梁(4)、内纵梁(5)和外纵梁(7)上铺设路面板,应急通行道路搭建完成;其中,所述横梁(4)为预置的条状钢筋混凝土结构体;所述内纵梁(5)为角钢或工字钢;所述外纵梁(7)为角钢或工字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冲蚀路段应急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1)山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后,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需要铺设应急通行道路的处治区段; 2)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沿水线以上的河岸岸基,设置多个承载墩(1),承载墩(I)上端面保持水平,承载墩(I)为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条石砌体结构; 3)在处治区段范围内,承载墩(I)上方的山体上设置多个锚杆(2),锚杆(2)的数量和位置与承载墩(I)一一对应;锚杆(2)外端与钢缆绳(3)的内端固定连接;多个锚杆(2)分别与多根钢缆绳(3)—一对应; 4 )将横梁(4 )内端放置在承载墩(I)顶部,多个承载墩(I)分别与多根横梁(4 ) 一一对应; 5)在横梁(4)上侧面的中部设置钢缆绳支墩(6),多个横梁(4)分别与多个钢缆绳支墩(6)一一对应;所述钢缆绳支墩(6)为框架结构,多个钢缆绳支墩(6)的内孔对正设置; 6)将横梁(4)外端托起使横梁(4)轴向保持水平,且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凯唐红梅唐兰彭瑜
申请(专利权)人:陈洪凯唐红梅唐兰彭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