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50℃低温用钢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46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50℃低温用钢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0.09%、Si:0.20~0.40%、Mn:1.3~1.5%、P:≤0.015%、S:≤0.005%、Nb:0.02~0.04%、Ni:0.30~0.50%、Cr:0.10~0.30%、Mo:0.10~0.30%、V:0.03~0.05%、Ti:0.01~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低碳微合金化设计,控制轧制控制冷却(TMCP)+回火工艺(T),最终获得了以回火贝氏体为主的金相组织,从而获得了强度、塑性、韧性和焊接性的良好匹配,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钢板主要用于低温球罐、储罐,低温压力管道的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合金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50°c低温用钢板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GB19189-2011《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中明确规定,_50°C低温用钢板采用调质工艺生产,因此,钢企以前均采用离线调质工艺,随着轧制和冷却装备的升级和新一代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宝钢、鞍钢等企业采用在线淬火+回火工艺开发出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低温用钢板。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409251A公开了一种《610MPa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特厚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采用DQ+ACC联合冷却工艺和回火处理生产出610MPa的特厚钢板,不足之处是最低使用温度为_20°C。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86692A公开了一种《一种调质低温用钢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在线直接淬火+回火工艺生产出抗拉强度> 61OMPa, _50°C横向冲击性能优良的低温钢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强1、2、2、度大于600MPa,具有良好的塑性、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的低温用钢板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钢板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 06 O. 09%、S1:0. 20 O. 40%、Mn :1· 3 1. 5%、P :≤ O. 015%、S ≤ O. 005%、Nb:O. 02 O. 04%、N1:0· 30 O. 50%、Cr O. 10 O. 30%、Mo 0. 10 O. 30%,V 0. 03 O. 05%、T1:0. 01 O. 02%,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主要工艺参数及原理分析如下1、冶炼和浇铸将准备好的低磷(≤O. 015%)、低硫(≤O. 005%)、低氧(≤O. 0040%)、低氮(≤O. 0060%)优质废钢和计算配好的其他合金加入实验室IOOkg真空冶炼炉,抽真空后启动进行熔化冶炼,待熔化后浇铸到矩形钢模中,浇铸成尺寸为250X 245X 260mm的矩形钢坯。2、加热和轧制用机械手将钢坯装入高温电阻炉中。加热温度1210°C 1250 °C,总在炉时间> 270min,确保钢坯温度均匀,待钢坯达到加热要求时,用机械手将钢坯送往Φ 750X 550mm实验轧机。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工艺,即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和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时,开轧温度为1200 1230°C,第I 2道次压下量应大于10%,其次至少有I 2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0 40%,用以充分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时,开轧温度彡950°C,累积压下率大于60%,目的是为了保证其在未再结晶区有足够的变形量,在变形的奥氏体内有更高密度的位错累计,为铁素体相变提供更有利的形核条件。较大的变形也有利于Nb的碳氮化合物的析出,由于变形诱导析出的作用,较大的道次变形率将有利于析出物的形成并且使其更加细小和弥散,同时,细小和弥散的析出物及其钉扎作用为铁素体提供高密度的形核地点并且阻止其长大和粗化,这对于钢的强度与韧性都起到有利的作用。将终轧温度控制在未再结晶区的低温段,同时该温度区接近相变点Ar 3,即终轧温度为810 840°C。3、冷却控制轧制结束后,钢板进入加速冷却(Acc)装置,按5 10°C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600°C以下。由于钢板在轧制 过程中积累了密度很高的位错和极高的应变能,高密度的位错将与Nb的析出物Nb(CN)粒子相互作用,在轧制完成至加速冷却的空冷(驰豫)过程中,这种相互作用促使在奥氏体晶粒内部形成大量细小的多边形位错胞结构,Nb原子在位错墙上的偏聚以及大量微细Nb(CN)在位错胞壁上的析出,稳定了这种具有一定取向差的多边形胞状结构。同时,一个道次的较大变形具有诱导铁素体相变的作用,在这种诱导作用下,Ar3点有所提高,即出现所谓“应变诱导相变”现象,最终得到贝氏体为主的金相组织。4、回火热处理根据实验结果确定钢板的最佳回火温度为610 650 V,保温时间为20min+tX2. 5min/mm,其中t为钢板厚度,单位为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摒弃了传统的离线调质工艺转而采用TMCP+回火工艺,降低了工序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并采取上述工艺可以得到一种抗拉强度大于600MPa,具有良好的塑性、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的低温用钢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钢板的金相组织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用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有任何限制。实施例1按表1所示的化学成分冶炼,并浇铸成钢锭,将钢锭加热至1220°C,总在炉时间保温300分钟,在实验轧机上进行第一阶段轧制,即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开轧温度为1214°C,第I 2道次压下量应大于10%,其次至少有I 2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0 40%,当轧件厚度为60_时,在辊道上待温至900°C,随后进行第二阶段轧制,即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终轧温度为835°C,成品钢板厚度为20mm。轧制结束后,钢板进入加速冷却(ACC)装置,以5°C /s的速度冷却至590°C,出水后冷床冷却。之后对钢板进行回火热处理,回火温度630°C,保温时间为20min+tX2. 5min/mm,其中t为钢板厚度,单位为mm。最后即可得到所述钢板。实施例2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其中加热温度为1220°C,总在炉时间保温320分钟,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为1216°C,中间坯厚度为96mm,第二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为892°C,终轧温度为831°C,成品钢板厚度为38mm。轧制结束后,钢板进入加速冷却(ACC)装置,以5°C /s的速度冷却至589°C,出水后冷床冷却。之后对钢板进行回火热处理,回火温度630°C,保温时间为20min+tX2. 5min/mm,其中t为钢板厚度,单位为mm。最后即可得到所述钢板。实施例3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其中加热温度为1233°C,总在炉时间340分钟;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为1218°C,中间坯厚度为100mm;第二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为892°C,终轧温度为821°C,成品钢板厚度为50mm;轧制结束后,钢板进入加速冷却(ACC)装置,以5°C/s的速度冷却至558°C,出水后冷床冷却。之后对钢板进行回火热处理,回火温度610°C,保温时间为20min+tX2. 5min/mm,其中t为钢板厚度,单位为mm。最后即可得到所述钢板表I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3的化学成分(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50℃低温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0.09%、Si:0.20~0.40%、Mn:1.3~1.5%、P:≤0.015%、S:≤0.005%、Nb:0.02~0.04%、Ni:0.30~0.50%、Cr:0.10~0.30%、Mo:0.10~0.30%、V:0.03~0.05%、Ti:0.01~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50°C低温用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C 0. 06 O. 09%, Si 0. 20 O. 40%、Mn :1. 3 1. 5%、P :彡 O. 015%, S ·.( O. 005%、Nb:0. 02 O.04%,N1:0. 30 O. 50%,Cr :0. 10 O. 30%、Mo :0. 10 O. 30%,V :0. 03 O. 05%、T1:0. 01 O.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_50°C低温用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化学成分冶炼,并浇铸成矩形钢锭,将钢锭制造成所述钢板的方法如下1)、加热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雄史文义王海明康利明李海英刘莉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