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电源及其控制线路。传统的气体保护熔化极电弧焊(GMA)焊机一直采用电流电压关系为平直的、下降的或微升的电源外特性,以期在焊接过程中获得较强的电弧自调节能力,以及维持电弧稳定和得到金属喷射过渡的效果,但实际上至今未能圆满地解决焊接电弧自调节能力和保证稳定的金属喷射过渡这两项相互矛盾的要求。近年来发展的GMA焊机采用两种外特性组合成非线性的电源在维弧阶段用陡降特性使电弧维持稳定;而用平直特性的强迫脉冲产生金属喷射过渡。这样就可以实现分别改变维弧电流和脉冲电流的幅值及其相应的维持时间这四个参数,使焊丝的熔化速度能够灵活地调节。虽然这种焊机的焊接电流适用范围比一般直流焊机宽得多,但是,为了整定焊丝的熔化速度,必须先确定上述四个参数,因此十分复杂。只要其中某个参数整定不当,就会导致电弧不稳定,甚至熄灭。又由于在维弧期间采用陡降的电源外特性,所以弧长的自调节能力不强。再者,脉冲电流幅值总是难免有波动的,故不能保证稳定的金属喷射过渡。1981年6月英国的M.AMIN在《金属结构》(Metal Construction)杂志上提出了一种称为“SYNERGIC ...
【技术保护点】
利用焊接电源(12)的外特性来控制电弧的方法,其特征为焊接电源的外特性是多折线形的,该多折线包括一条电压随电流的增加而陡增的陡升线段(BC、BC’),一条电压随电流的增长而上升的微升线段(CD),以及一条垂直线段(DE)。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焊接电源[12]的外特性来控制电弧的方法,其特征为焊接电源的外特性是多折线形的,该多折线包括一条电压随电流的增加而陡增的陡升线段(BC,BC′),一条电压随电流的增长而上升的微升线段(CD),以及一条垂直线段(DE)。2.按权项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为微升线段(CD)的下端点(C)也是陡升线段(BC)的下端点(C),微升线段(CD)的上端点(D)也是垂直线段(DE)的上端点(D),微升线段(CD)的下端点(C)按弧长的下限值进行整定,微升线段的上端点(D)按弧长的上限值进行整定。3.弧焊机包括一个焊接电源〔12〕和一个送丝机构〔13〕,该焊接电源包括一个控制焊接电源外特性(具有上升和下降线段的U-I特性)的外特性控制电路〔1〕,该电路与焊丝〔11〕和焊接物〔9〕形成电气连接,送丝机构〔13〕包括一个控制送丝速度的送丝控制电路〔5〕,其特征为外特性控制电路〔1〕产生一个在开路点〔A〕和短路点〔G〕之间具有不同斜率的多折线(AB,BC,CD,DE,EF,FG)的多阶梯外特性。4.按权项3所说的弧焊机,其特征为外特性控制电路〔1〕产生一运动的输出特性,以便自动地检测电弧〔8〕的弧长,并且自动地根据弧长的波动控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际銮,张人豪,区智明,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