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通风座椅垫,包括:相互叠加的具有导风结构的导气间隔层和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的消滤层;设置于所述导气间隔层外侧的下层辅助增强层;设置于所述消滤层外侧的上层辅助增强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通风座椅垫,采用了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消滤作用的消滤层。该消滤层位于通风座椅垫的导气间隔层的相邻位置,使得该消滤层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消解物质可以更加充分地与车内空气对流交换,提高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和消解的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通风座椅垫的汽车座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风座椅垫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车内环境,特别是新车内部的气味影响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新车内部的气味主要来源于车身内饰件的诸如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影响,诸如车内塑料构件、座椅发泡体、内饰布料及导体线束等构件。由此气味方面的问题引起的纠纷已经多有发生,并成为了影响新车环保评价的一项重要关注指标。近年来,随着车辆舒适技术的普及,内置通风型舒适座椅也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纳。该类通风型舒适座椅通过座椅发泡垫内置的坐垫通风垫和/或靠背通风垫中单向或双向的气流交换,实现座椅表面的空气流动,实现座椅乘坐者人体快速排汗的效果。然而,此类内置通风型舒适座椅目前仅作用于人体排汗制冷或热温加热的单一舒适功能。同时,改善车内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引起的不良气味的方法,更多的是在要求各个零部件厂商在相关部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验证上尽可能符合相关要求,以求整车内部的气味性降低到客户满意。此方式虽然降低了新车内部的气味,然而,相关零部件中各种材质的有机助剂使用无法避免,由此却无助于在现有情况下的进一步的气味改善。因此,如何实现帮助消除车身内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0C,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座椅垫及汽车座椅,以实现帮助消除车身内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座椅垫,包括相互叠加的具有导风结构的导气间隔层和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的消滤层;设置于所述导气间隔层外侧的下层辅助增强层;设置于所述消滤层外侧的上层辅助增强层。优选地,在上述通风座椅垫中,所述导气间隔层为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弹性支撑体。优选地,在上述通风座椅垫中,所述导气间隔层为3D经编间隔织物或具有孔洞的垫体。优选地,在上述通风座椅垫中,所述下层辅助增强层和所述上层辅助增强层为电加热垫。优选地,在上述通风座椅垫中,所述消滤层的基体采用多孔隙吸附层的有机纤维垫体或无机材料柔性垫体,且所述基体上附有使VOC分解的冷触媒类的催化剂层。优选地,在上述通风座椅垫中,所述基体为由果壳类纤维活性炭形成地透气垫体。优选地,在上述通风座椅垫中,所述的具有导风结构的导气间隔层和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的消滤层可以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结构。即该结构既具有导气间隔作用,同时也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优选地,在上述通风座椅垫中,所述下层辅助增强层上开设有下气道;所述上层辅助增强层上开设有上气道。—种汽车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椅座和/或椅背内的,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通风座椅垫。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通风座椅垫设置于所述椅座和/或椅背的座椅面套内,且布置于所述椅座和/或椅背的发泡体上。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还包括设置于椅座和/或椅背的支撑骨架一侧的主动通风换气机构,且所述发泡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主动通风换气机构与所述通风座椅垫的气道通路。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风座椅垫,采用了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消滤作用的消滤层。该消滤层位于通风座椅垫的导气间隔层的相邻位置,使得该消滤层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消解物质可以更加充分地与车内空气对流交换,提高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和消解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座椅塾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座椅垫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体结构的通风座椅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合体结构的通风座椅垫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局部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通风座椅垫及汽车座椅,以实现帮助消除车身内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通风座椅垫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通风座椅垫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通风座椅垫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通风座椅垫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通风座椅垫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座椅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座椅垫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体结构的通风座椅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合体结构的通风座椅垫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座椅垫,包括导气间隔层11、消滤层12、下层辅助增强层14和上层辅助增强层13。其中,具有导风结构的导气间隔层11和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的消滤层12相互叠加。导气间隔层11可将汽车内的空气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导入消滤层12,消滤层12具有消滤作用,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的方式将驾驶室内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和消除。下层辅助增强层14设置于所述导气间隔层11的外侧,上层辅助增强层13设置于所述消滤层12的外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风座椅垫,采用了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消滤作用的消滤层12。该消滤层12位于通风座椅垫的导气间隔层11的相邻位置,使得该消滤层12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消解物质可以更加充分地与车内空气对流交换,提高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和消解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间隔层11为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弹性支撑体。具体地,所述导气间隔层11为3D经编间隔织物或具有孔洞的垫体。导气间隔层11具有面向座椅椅面方向的空气交换通路,通常为织物面套或带孔皮革面套等。通过与座椅外部的空气主动交换流通,可实现邻近乘坐者人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改善座椅的透气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层辅助增强层14和所述上层辅助增强层13为电加热垫。所述消滤层12的基体采用多孔隙吸附层的有机纤维垫体,或无机材料柔性垫体,且所述基体上附有使VOC分解的冷触媒类的催化剂层。在已公开的公布号为CN102284292的专利文献中描述的可促使诸如甲醛(分子化学式HCH0)无害化分解的无需光线作用的冷触媒类催化剂物质。甲醛在催化反应下与空气中的氧反映,氧化降解过程如下2HCH0+0_2_2HC00H_2_HC00H+0_2_2H_2_0+2C0_2_,分解为洁净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进一步地,所述基体为由果壳类纤维活性炭形成地透气垫体,可以有效地吸附车体空气中悬浮物及有机大分子团物质,实现除臭、去异味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下层辅助增强层14上开设有下气道141 ;所述上层辅助增强层13上开设有上气道131。消滤层12和导气间隔层11可为一体式压装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如图3所示,与导气间隔层11相邻的消滤层12,可以与导气间隔层11及上层辅助增强层13结合为一个构成体;也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分体构成。该分体构成的优点是,使得该消滤层12成为可拆除、可替换的结构体。即当该消滤层12经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消滤功能弱化的情况时,可以用全新的消滤层12进行替换,恢复原有的消滤功能。如图4所示,具有导风结构的导气间隔层11和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的消滤层12可以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座椅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叠加的具有导风结构的导气间隔层(11)和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的消滤层(12);设置于所述导气间隔层(11)外侧的下层辅助增强层(14);设置于所述消滤层(12)外侧的上层辅助增强层(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座椅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叠加的具有导风结构的导气间隔层(11)和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消滤作用的消滤层(12);设置于所述导气间隔层(11)外侧的下层辅助增强层(14);设置于所述消滤层(12)外侧的上层辅助增强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间隔层(11)为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弹性支撑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间隔层(11)为3D经编间隔织物或具有孔洞的垫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辅助增强层(14)和所述上层辅助增强层(13)为电加热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滤层(12)的基体采用多孔隙吸附层的有机纤维垫体或无机材料柔性垫体,且所述基体上附有使VOC分解的冷触媒类的催化剂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座椅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由果壳类纤维活性炭形成地透气垫体。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风座椅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