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管内径变径系统及管内径变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8656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管内径变径系统及管内径变径方法,变径系统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有变形夹紧系统,变形夹紧系统内安装变形夹具,并在变形夹具一侧的机架上设置储料架和在靠近自动送料机械手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加热感应线圈;机架一端依次安装有高频电炉和冷却系统,另一端安装液压站;机架侧面还设置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加工无缝钢管变径而成,每件可节约钢材0.9KG;2)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3)利用变形夹具一次挤压成型,生产精度高,零件尺寸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4)强度高,应力均匀,不需要热处理即可满足对拉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机械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机械行业中,很多场合需要外径统一,内径中间与两端不一的管材,传统的管材变径过程,基本都是经过钻床钻孔,车床加工内孔、外圆而成,费工、费时、废料。棘轮式拉紧器使用在棘轮式拉紧器上,是拉紧器的核心部件,也是拉紧器制造成本最高的一个零件。棘轮式拉紧器的棘轮筒要求外径34MM,中间内孔24MM,两端内孔19MM。传统制作工艺是用35MM的圆钢,经过钻床钻孔,车床加工内孔、外圆而成,这种加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I)用圆钢加工需用2KG钢材,加工成产品后重量是1KG,其中IKG钢材加工成废料屑,浪费材料;2)工件长度较大,用钻床、车床加工难度大,效率低,无法保证质量;3)多道工序加工,浪费人工和设备;4)车床加工的管子内壁不光滑,厚度不均匀,且加工误差大,质量难以保证,精度低,最厚的地方和最薄的地方相差1. 5MM,车床加工强度差,工件破断拉力为160KN,需要热处理才能满足对拉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加工方式浪费材料、浪费人工和设备,以及加工难度大、精度低、强度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化管内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变形夹紧系统(7),所述变形夹紧系统(7)内安装变形夹具(8),并在变形夹具(8)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储料架(4)和在靠近自动送料机械手(5)的机架(1)上还设置有加热感应线圈(6);所述机架(1)一端依次安装有高频电炉(3)和冷却系统(10),另一端安装液压站(9);所述机架(1)侧面还设置控制系统(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管内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在所述机架(I)上安装有变形夹紧系统(7),所述变形夹紧系统(7)内安装变形夹具(8),并在变形夹具(8) —侧的机架(I)上设置储料架(4)和在靠近自动送料机械手(5)的机架(I)上还设置有加热感应线圈(6);所述机架(I) 一端依次安装有高频电炉(3)和冷却系统(10),另一端安装液压站(9);所述机架(I)侧面还设置控制系统(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2)内设有PLC控制电路,并与自动送料机械手(5)、加热感应线圈(6)和各气缸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频电炉(3)加热温度为800-1300°C。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形夹具(8)运动和夹紧动作均米用硬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系统(10)包括水冷却和石墨乳冷却,所述的高频电炉(3)、液压站(9)和变形夹具(8)内部采用水冷却,所述的变形夹具(8)表面采用石墨乳冷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径系统采用双电机双泵工作,最高压力可达30MPa。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送料机械手(5)包括托架(20)、两个升降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勤德姜业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勤德索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