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载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壳型纳米药物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癌症的术后复发和转移通常与肿瘤细胞的不完全切除有关,肿瘤切除后在病灶局部继续给予抗肿瘤药物,对预防这种复发和转移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但由于参与肿瘤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产生,使得仅仅利用一种化疗药物无法从根本上杀灭肿瘤细胞。此外,针对肿瘤细胞的不同生长周期,各种化疗药物的差异性和时序性释放对杀灭肿瘤细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肿瘤局部直接给予多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和药理活性的药物,并控制其时序性和差异性的释放,使其发挥药物的协同增效作用、减少毒副作用,实现局部持久化疗,对于肿瘤术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纳米包裹的药物传递技术相较传统的给药方式有众多优点,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有效治疗手段。例如纳米药物传递技术可通过EPR效应(enhancedpermeability andretention effect)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聚集;纳米包裹可保护药物免除体内清除系统的作用,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与效果;纳米包裹技术还可实现多重药物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壳型纳米药物颗粒,包括:疏水性内核,所述疏水性内核包括疏水性多聚物,以及吸附在所述疏水性多聚物上的第一药物;和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单层脂类分子、两亲性化合物和第二药物,所述单层脂类分子形成单层脂类分子层包裹所述疏水性内核,所述脂类分子层具有面向所述疏水性内核的疏水部分和面向所述纳米药物颗粒外部的亲水部分,所述两亲性化合物由具有脂端和与所述脂端共价交联的亲水端,所述两亲性化合物的脂端插入所述单层脂类分子层,所述第二药物吸附于两亲性化合物的脂端及单层脂类分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型纳米药物颗粒,包括疏水性内核,所述疏水性内核包括疏水性多聚物,以及吸附在所述疏水性多聚物上的第一药物;和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单层脂类分子、两亲性化合物和第二药物,所述单层脂类分子形成单层脂类分子层包裹所述疏水性内核,所述脂类分子层具有面向所述疏水性内核的疏水部分和面向所述纳米药物颗粒外部的亲水部分,所述两亲性化合物由具有脂端和与所述脂端共价交联的亲水端,所述两亲性化合物的脂端插入所述单层脂类分子层,所述第二药物吸附于两亲性化合物的脂端及单层脂类分子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多聚物选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已内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脂类分子选自卵磷脂、 脑磷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脂端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所述亲水端为羧基修饰的聚乙二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药物为近红外光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林涛,郑明彬,龚萍,赵鹏飞,岳彩霞,郑翠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