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516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内透镜,其包括光学体和支撑体,该眼内透镜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光学体具有大致椭圆形状,其长轴设置于水平方向,以及短轴设置于竖直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内透镜(IOL)。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植入眼睛内用以矫正眼屈光误差的眼内透镜。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于2003年2月21日提交了题为《眼内屈光透镜及其植入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03115498. 0,公开号为CN1466934A,在此以非限定的方式全文引用并入本申请,以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巧的日臻完善、眼内透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普及和提高。在眼内透镜的临床应用中,发现眼内透镜在使用中会发生眩光现象,也称为漏光现象。眼内透镜的中心部分是光学体,也称为光学区,该光学区构成光通道,期望的情况是,进入人眼的光线要经过光学区,从而光学区能够提供适当的屈光调整,以获得期望的眼内成像效果。但是,有些情况下,光线会从光学区外围穿过,即发生“漏光”的现象。由于绕过光学区的光没有经过光学区的屈光调整,因此使眼睛获取的光学成像发生异常。典型地,本领域长期以来都是将眼内透镜的光学区设置为圆形区域。通常的情况下,将圆形光学区的直径设置为5mm。但是,瞳孔直径有时会大于5mm,以及,患者自身的条件也存在差异,因此,当眼内透镜的光学区直径略小于瞳孔直径时,会发生漏光的现象。对于上述问题,常规采取的措施是将现有的圆形光学区的半径扩大,即,提供更大的圆形光学区。举例说明,本领域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将常规的圆形区域的直径由例如5_扩大到例如5. 5mm或者更大的尺寸,从而避免眩光发生。另外,请参见1999年10月21日由博士伦外科公司提交的申请号为99815402. 4,公开号CN1342059A,题为《 柔性眼内透镜》的中国专利申请,其中,披露了一种眼内透镜,为了减小在强光下或瞳孔58被扩大等情况下因进入眼睛10的光照射到透镜的外周边缘30上而产生的眩光,可以在光学部分28中靠近外周边缘30处形成一个眩光减小带56,其宽度为约O. 25至O. 75mm。典型地,眩光减小带56用与光学部分28相同的材料制成。上述改进虽然会改善漏光现象,但是,因为需要使带有光学构造的区域整体扩大直径,因此,增大的光学区边缘可能会对眼内组织带来更多的机械性刺激或伤害,从而可能引发潜在的安全问题。目前本领域仍然希望更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眼内透镜,用于避免眩光现象,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小因改进措施引发眼内透镜的光学部分对眼睛的刺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眼内透镜,其包括光学体和支撑体,该眼内透镜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光学体具有大致椭圆形状,其长轴设置于水平方向,以及短轴设置于竖直方向。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常规采用的圆形光学体更改为椭圆形光学体。换而言之,仅将光学体的水平尺寸增长。本专利技术的提出是基于如下观察和发现由于眼睛的上下眼睑的遮挡作用,实际上,漏光(眩光的产生)几乎不会从光学区的上下侧进入,绝大部分情况下,漏光(眩光的产生)容易从眼睛的两侧进入并绕过光学体。如果仅仅增加光学体的横向(左右方向)尺寸而大致维持原有的上下方向尺寸,则可以有效克服眩光现象。基于上述发现,本专利技术提出新的光学区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借助于现有的透镜加工技术,容易实现上述的椭圆形光学区设计,从而修改相关模具用以加工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眼内透镜。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方面,优选上述的眼内透镜的光学体的短轴方向直径为约4. Omm至约6. 5mm,长轴方向的直径为约5. Omm至约7. Omm,并且,所述短轴方向直径小于所述长轴方向直径。更优选的,光学体的短轴方向的直径为约4. 5mm至约6. Omm,以及,光学体的所述长轴方向的直径为约5. 5mm至约6. 5mm,并且,该短轴直径小于该长轴直径。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光学体的短轴方向的椭圆直径为约5. Omm,长轴方向的椭圆直径为约6. Omm至约6. 2mm。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眼内透镜的光学体设计可以应用于眼前房眼内透镜,以及眼后房的眼内透镜。针对眼后房透镜,可以应用于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也可以应用于无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用于晶体置换的人工晶状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改进了传统的片状眼内透镜的光学区或者光学体的形状,将圆形透镜改为椭圆形透镜。本专利技术的光学体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眼内透镜。`此外,容易理解,只要是能够实现左右方向较长,上下方向较短,并且使眼内透镜的光学区边缘平滑过渡,即使不是严格的椭圆形状,也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通过附图和下文详细描述,将更容易理解。附图中类似的单元或部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标示。附图和进一步的说明是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而并非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有晶体眼眼内透镜植入眼后房位置;图2是图1所示眼内透镜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眼内透镜的俯视图;图4是与图3所示眼内透镜实施例相比较的比较例示意图;图5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有晶体眼眼内透镜植入眼前房位置;图6是图5所示眼内透镜的俯视图;图7是与图6所示眼内透镜实施例相比较的比较例示意图;图8是眼内透镜的俯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晶体置换人工晶状体(无晶体眼的眼内透镜),其用于植入眼后房位置以替代自然晶状体;图9是眼内透镜俯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晶体置换人工晶状体(无晶体眼的眼内透镜);图10是眼内透镜的俯视图,示出与图8所示眼内透镜相比较的比较例;图11是眼内透镜的俯视图,示出与图9所示眼内透镜相比较的比较例;图1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眼内透镜的俯视图;以及图13示出典型的眼球切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在下文描述中使用了特定术语,这些术语仅涉及用于说明附图中所选择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不应当理解为用于限定或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附图和下文描述中,可以理解同样的附图标记指同样的功能组件。与数量结合使用的修饰语“约”包括所列数值并且具有由上下文指定的含义(例如,其至少包括与特定数 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度)。[常用术语的定义]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首先对以下术语提供解释或定义自然晶状体是指人类(或广指哺乳动物)眼睛内的自然晶状体。自然晶状体外面包有一层弹性的膜囊,也称囊袋。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在自然晶状体表面上,是指在自然晶状体前表面的膜囊上。自然晶状体是透明的并能调节聚焦能力,其能使近(或远)距离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成像。从40岁开始,大多数人的这种调节聚焦能力开始衰退,至50岁左右开始完全丧失这种调节聚焦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老花眼。本专利技术所说的眼内透镜,也称眼内屈光透镜、屈光透镜,是指1)植入人类(或泛指哺乳动物)眼内与自然晶状体同时存在并同时起作用来纠正视力屈光误差的光学镜片,也称为“有晶体眼的眼内透镜”;以及2)植入眼内以替代自然晶状体的晶体置换人工晶状体,也称为“无晶体眼的眼内透镜”,用于例如治疗白内障。眼内透镜由一个光学体和支撑体组成。光学体是指眼内屈光透镜的中心组成部分,可以是双凸镜,双凹镜,前凹后凸镜或前凸后凹镜。光学体用来使入射光束聚集到视网膜上,它的屈光度常用D来表示。如,-1D就是常说的近视100度,+ID就是常说的远视100度。支撑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眼内透镜,其包括光学体和支撑体,所述眼内透镜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所述光学体具有大致的椭圆形状,其长轴设置于水平方向,以及短轴设置于竖直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内透镜,其包括光学体和支撑体,所述眼内透镜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所述光学体具有大致的椭圆形状,其长轴设置于水平方向,以及短轴设置于竖直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所述光学体的所述短轴方向直径为约4. Omm至约6. 5mm,所述长轴方向的直径为约5.Omm至约7. Omm,并且,所述短轴方向直径小于所述长轴方向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透镜,其中,所述光学体的所述短轴方向的直径为约4. 5mm至约6. Omm,以及,所述光学体的所述长轴方向的直径为约5. 5mm至约6. 5mm,并且,所述短轴直径小于所述长轴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扬齐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百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