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该USB接口与外接设备的USB接口通讯,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包括:一USB-UART转换装置,用于将来自该外接设备的USB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一协议转换装置,用于将该串口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数据;一以太网PHY装置,用于将以太网格式的数据转换为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模拟数据,并使得该模拟数据得以在广域网上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常规的D-SUB9终端接口被USB接口取代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USB接口的服务器。
技术介绍
由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数据接口也在更随着变化,原来常规的D-SUB9 (俗称VGA (Video GraphicsAdapter,即视频图形阵列)接口,可能因为竖看很像一个大写的字母D,所以称之为D-Sub。这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按需求有不同的接口数)终端接口,逐步被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所替代,PC (个人计算机)标准的接口也只剩下USB接口和VGA接口。为了能够兼容现有的PC,需要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常规的D-SUB9终端接口被USB接口取代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其特点在于,该USB接口与外接设备的USB接口通讯,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包括一 USB-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 /发送装置)转换装置,用于将来自该外接设备的USB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该USB-UART转换装置实现UART到USB之间的数据的格式和编码转换,并在PC等终端设备上映射虚拟的串行端口 ;一协议转换装置,用于将该串口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数据;一以太网PHY装置,用于将以太网格式的数据转换为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模拟数据,并使得该模拟数据得以在广域网上传输。优选地,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第一存储装置,该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和功能参数。优选地,该第一存储装置为FLASH (闪存)。优选地,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第二存储装置,该第二存储装置用于实现该应用程序的运行。优选地,该第二存储装置为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中,该第一存储装置(例如一 FLASH)提供系统运行的原始的系统程序和客户参数,即用于保存例如Linux操作系统(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客户功能管理的应用程序,以及客户设定的功能参数,用来实现串口信息向以太网信息的转换,而该第二存储装置(例如SDRAM)为系统的快速运行提供高速的临时文件存储,由于SDRAM读写数据的速度要远高于对FLASH芯片的读写时间,所以在系统启动后,主芯片会将FLASH中所有的程序写到SDRAM中去,然后通过对SDRAM的读写实现系统的高速运行,只有涉及系统参数的修改是才会通过主芯片将参数写到FLASH中去,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其中主芯片是指能够运行嵌入式系统的芯片,即该主芯片是通过对串口的数据进行解析,校验后重新编码,使数据成为符合以太网数据包的芯片。优选地,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MII接口(MediaIncbpendentInterface,介质无关接口,或称为媒体独立接口,它是IEEE-802. 3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它包括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MAC (Medium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和PHY(物理层)之间的管理接口),该协议转换装置通过该MII接口与该以太网PHY装置实现数据交换。优选地,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 RJ45接口( RJ45接口通常用于数据传输,最常见的应用为网卡接口),该模拟数据通过该RJ45接口得以在广域网上传输。优选地,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供电装置,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需求。另外,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参考时钟,为整个系统提供标准的参照时钟,保证所有电子器件能够正常运行。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针对现有的常用接口的特点,提供了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对于一些较旧的具有RS232串口的老设备而言,只要将该设备和PC的USB相连就可实现通信,而无需再追加外围转换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考图1,本技术所述的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其中该USB接口 I与外接设备的USB接口通讯,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 USB-UART转换装置2,用于将来自该外接设备的USB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一协议转换装置3,用于将该串口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数据;一以太网PHY装置4,用于将以太网格式的数据转换为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模拟数据,并使得该模拟数据得以在广域网上传输。此外,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第一存储装置(本实施例中为一FLASH5),该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和功能参数。其中,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第二存储装置(本实施例中为一 SDRAM6),该第二存储装置用于实现该应用程序的运行。该第一存储装置提供系统运行的原始的系统程序和客户参数,即用于保存例如Linux操作系统,客户功能管理的应用程序,以及客户设定的功能参数,用来实现串口信息向以太网信息的转换,而该第二存储装置为系统的快速运行提供高速的临时文件存储,由于SDRAM读写数据的速度要远高于对FLASH芯片的读写时间,所以在系统启动后,主芯片会将FLASH中所有的程序写到SDRAM中去,然后通过对SDRAM的读写实现系统的高速运行,只有涉及系统参数的修改是才会通过主芯片将参数写到FLASH中去,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具体来说,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 MII接口,该协议转换装置3通过该MII接口与该以太网PHY装置4实现数据交换。更具体地,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 RJ45接口 7,该模拟数据通过该RJ45接口得以在广域网上传输。当然,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供电装置8和一参考时钟9。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需求和标准的参照时钟,保证所有电子器件能够正常运行。在实际使用中,外接设备的USB接口连接到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上,串口数据通过USB-UART转换装置(串口转USB芯片)的堆栈存储,芯片的编码,转换成符合UART接口协议标准的电平的数据流。协议转换装置在接收到多个串口数据流后,将数据进行选择处理,使多个数据加载在符合TCP/IP协议的数据包中,然后进行IP化处理(一个数据如果想在以太网上传输,必须满足TCP/IP的协议,主芯片在获取到串口的信息后,需要通过软件程序将串口信息处理,转化为TCP/IP的以太网包,当接收到以太网包的时候也需要通过软件提取出其中的串口芯片,经主芯片处理在传给串口芯片),这样就可以使多串口的数据传输在以太网上传输,通过软件的设定实现以太网口对多个端口透明传输并管理。经过协议转换芯片的处理,从芯片传输出来的数据是符合TCP/IP协议的包,经过MII接口的传输,将OSI七层协议的二层协议的数据包传递到物理层,经过物理层编解码,CRC校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USB接口与外接设备的USB接口通讯,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包括:一USB?UART转换装置,用于将来自该外接设备的USB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一协议转换装置,用于将该串口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数据;一以太网PHY装置,用于将以太网格式的数据转换为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模拟数据,并使得该模拟数据得以在广域网上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USB接口与外接设备的USB接口通讯,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包括 一 USB-UART转换装置,用于将来自该外接设备的USB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 一协议转换装置,用于将该串口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格式的数据; 一以太网PHY装置,用于将以太网格式的数据转换为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模拟数据,并使得该模拟数据得以在广域网上传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还包括一第一存储装置,该第一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该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和功能参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USB接口的串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为FLASH。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