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插拔电路、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296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插拔电路、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开关模块、电容模块、电容控制模块和限流模块,其中: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电容控制模块的第四端、限流模块的第一端相连;电容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为使能接线端;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插拔电路,能够在上电时提高缓启动效果、断电时迅速关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热插拔电路、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介绍
热插拔即带电插拔,允许用户在不切断设备电源的情况下插入和拔出电子设备组件,如板卡等,不会导致设备或周边装置故障,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恢复能力、扩展能力等。如果组件上的负载为容性负载,在不切断设备电源的情况下,该组件插入设备瞬间,电源的突然接入会对组件产生较大的瞬时冲击,在插接件处出现电弧放电,甚至对设备造成损毁;当该组件拔出时,插接件处可能出现瞬间接触、瞬间断开的情况,从而导致接入电源的波动,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因此为实现该组件的热插拔,需要在该组件接口处设计一个电路,在该组件插入带电设备时能够抑制上电冲击,在该组件从带电设备拔出时能够迅速断电。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图1所示的热插拔电路,具体包括一个充电电容C、一个限流电阻R和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简称MOS管)Q0在该电路上电后需要先对充电电容C进行充电,使MOS管Q的栅漏电压逐渐减小,进一步使MOS管Q的导通电阻逐渐减小,漏极电流逐渐增大,实现缓启动,达到抑制上电冲击的目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有在MOS管Q的导通电阻为几十欧姆至几欧姆之间时,才能有效进行缓启动控制,而此时MOS管Q的栅漏电压变化范围较小,所以缓启动控制的有效时间较短,缓启动效果较差,尤其当负载电容较大时,缓启动效果更加不能满足要求。并且,在该电路断电时,由于充电电容C中存储的电量,电路不能迅速关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插拔电路、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插拔电路上电时缓启动效果较差、断电时不能迅速关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插拔电路,包括开关模块、电容模块、电容控制模块和限流模块,其中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四端、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开关模块通过自身的导通过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线端的输出电压逐渐变化至电源输入接线端的输入电压;所述电路断电时,所述开关模块通过自身的关断过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线端的输出电压减小为零;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电容模块通过自身的放电过程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过程;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为使能接线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容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限流模块用于抑制电路中的电流冲击;所述电路断电时,所述限流模块用于为所述电容模块放电。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口电路,包括上述热插拔电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上述接口电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插拔电路,在电路上电时,电容控制模块控制电容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使得电容模块通过放电过程,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过程,即可以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时长,从而能够控制电源输出接线端的输出电压逐渐变化至电源输入接线端的输入电压的时长,提高缓启动效果;并且在电路断电时,电容模块可以通过限流模块迅速放电,电路能够迅速关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热插拔电路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插拔电路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正电源热插拔电路的详细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正电源热插拔电路的MOS管的漏极电流变化趋势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正电源热插拔电路的输出变化趋势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负电源热插拔电路的详细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给出在上电时缓启动效果较好、断电时迅速关断的热插拔电路的实现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插拔电路,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插拔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开关模块101、电容模块102、电容控制模块103和限流模块104,其中开关模块101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Vin,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Vout,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和电容模块102的第二端、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四端、限流模块104的第一端相连;电容模块102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Vout ;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Vin,电容控制模块102的第二端为接地端GND,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三端为使能接线端EN ;限流模块104的第二端为接地端GND。电路上电时,开关模块101通过自身的导通过程控制电源输出接线端Vout的输出电压逐渐变化至电源输入接线端Vin的输入电压;电容模块102通过自身的放电过程控制开关模块101的导通过程;电容控制模块103用于控制电容模块102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限流模块104用于抑制电路中的电流冲击。电路断电时,开关模块101通过自身的关断过程控制电源输出接线端Vout的输出电压减小为零;限流模块104用于为电容模块102放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插拔电路既适用于正电源输入的场合,也适用于负电源输入的场合。下面分别用具体实施例对两种场合下的热插拔电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正电源热插拔电路,包括开关模块101、电容模块102、电容控制模块103和限流模块104,其中开关模块101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Vin,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Vout,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和电容模块102的第二端、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四端、限流模块104的第一端相连;电容模块102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Vout ;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Vin,电容控制模块102的第二端为接地端GND,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三端为使能接线端EN ;限流模块104的第二端为接地端GND。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正电源热插拔电路详细结构如图3所示。开关模块101具体为第一 MOS管Ml。进一步的,第一 MOS管Ml为P沟道型MOS管,P沟道型MOS管的漏极作为开关模块101的第一端,P沟道型MOS管的源极作为开关模块101的第二端,P沟道型MOS管的栅极作为开关模块101的第三端。电容模块102包括串联的第六电阻R6和电容C。电容控制模块103包括第一三极管Tl、第二三极管T2、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相连,作为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作为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二端;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作为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三端;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作为电容控制模块103的第四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进一步的,第一三极管Tl具体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T2具体为PNP型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模块、电容模块、电容控制模块和限流模块,其中: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四端、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开关模块通过自身的导通过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线端的输出电压逐渐变化至电源输入接线端的输入电压;所述电路断电时,所述开关模块通过自身的关断过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线端的输出电压减小为零;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电容模块通过自身的放电过程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过程;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为使能接线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容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限流模块用于抑制电路中的电流冲击;所述电路断电时,所述限流模块用于为所述电容模块放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模块、电容模块、电容控制模块和限流模块, 其中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四端、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开关模块通过自身的导通过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线端的输出电压逐渐变化至电源输入接线端的输入电压;所述电路断电时,所述开关模块通过自身的关断过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线端的输出电压减小为零;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出接线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电容模块通过自身的放电过程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过程;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为电源输入接线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为使能接线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容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所述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为接地端;所述电路上电时,所述限流模块用于抑制电路中的电流冲击;所述电路断电时,所述限流模块用于为所述电容模块放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源输入接线端连接正电源时,所述开关模块具体为P沟道型MOS管,所述P沟道型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P沟道型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P沟道型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源输入接线端连接正电源时,所述电容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作为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电容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鹏超迟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